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郑州一家餐馆闭店后积极为顾客退预付款的举动引发网友点赞。商家关店之后为消费者快速退费是诚信经营的应有之义,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无良商家一旦闭店就"跑路",退费难、退费慢屡见不鲜。一些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对于预付卡充值往往心有余悸。(10月30日《工人日报》)

据商务部测算,目前全国单用途预付卡各类发卡主体约1900万户,占商业预付卡的75%,年发卡规模超15万亿元。然而,并不是每个发卡主体都能持续经营,部分商家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关门,但商家关店后能否退还消费者尚未消费的预付费额度,备受关注。

此前不少商家关店后"跑路",给消费者讨要预付费造成麻烦。商家要么将消费者预付费据为己有,要么花光预付费无钱可退,导致消费者预付费"打水漂"。但不是每个商家都闭店"跑路",如上述餐馆关门后考虑到很多顾客持有该店会员卡、临时卡,卡里还有没消费完的钱,虽然闭店也依旧给相关顾客退费。

据该餐馆店长介绍,退费并不是临时起意,早在开店之初,股东之间就签了合同,约定了关店之后顾客预存费用的退还办法。这为商家诚信经营打了个样,即商家关店后退还消费者预付费,就应该在开店之初形成共识并写进股东合同,这既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能避免餐馆和股东信誉受损。

不少商家选择关店后"跑路",并由此滋生"职业闭店人"这一行业乱象,主动退还预付费的商家并不多见。由此带来"办卡容易退费难"现象,与预付式消费相关的纠纷不断增多,成为消费者投诉高发区。

也就是说,关不关店是商家的经营自由,但关店不能关闭预付费的退还通道。这就需要有关方面精准出招。这方面北京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2022年6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为治理提供法规依据;再如,要求教育培训学员预付费全部进入专用账户。

据说《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实施两年来,已将14个行业的28个领域纳入预付卡监管范畴。这为治理涉预付费问题打了"立法样"和"监管样"。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时常处于维权弱势,所以立法与监管要为消费者"撑腰"。消费者也要慎重办理高额预付式消费卡并关注商家经营状况。

另外,全国首例因商家经营不善触发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自动退款的案例,以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的"职业闭店人"全国首个案例等,也给治理预付费退费难提供了新的思路。有人建议,可利用区块链、大数据分析、AI预测等多种数字技术,构建预付费消费监管闭环,这一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

鉴于商家关门"跑路"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占用行政和司法资源增加办理成本,有必要让"跑路"商家付出更大代价,产生更大范围的警示作用。除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打击相关不法行为外,还应当将"跑路"商家纳入信用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和从业禁止,使其不敢"跑路"。

还有人建议,推行统一的合同示范文本、完善预付费资金监管制度等,这些也是打通预付费退还通道的必要措施。只有多措并举,才能不让商家关店的同时关掉预付费退还通道,避免退费难、退费慢等问题。

文/老鹰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