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375期 专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375期 专题

【编者按】75载薪火相继,75载春华秋实。光阴似箭,砥砺前行。在秋意正浓的10月,西安美术学院迎来了建校75周年。成立于1949年的西安美术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的高等专业美术学院,其前身为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贺龙元帅为首任校长。作为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西安美术学院在中西部美术建设中居于领军地位,主导着陕西省及西部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方向。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在“五名”战略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导向,秉承“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的初心,在推动中国美术高峰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出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新作为、新气象。适值伟大祖国75周年华诞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的重要时刻,恰逢西安美术学院的建校75周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西安美术学院组织策划了以推进 “双一流”建设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活动,回应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节点。

西安美术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系列学术活动包括:10月15日至11月13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反观·踔远——2024年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10月15日至25日的“西安美术学院2024年优秀学生作品展”;10月17日至11月17日的“2024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五届双年展”;10月18日的“西安美术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大会”和“全国重点美术院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大思政’工作座谈会”;10月19日的“西安美术学院国际美术人才培养座谈会”和“‘当代艺术的后全球化与再(去)地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22日的“‘人民性’的时代建构:新中国美术75年学术研讨会”;10月26日至11月20日的“终南意象——第五届终南论坛平行展”。所有这些活动,均旨在加快实现西安美术学院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美术学院发展目标。本期《中国美术报》特别以专题形式全面记录此次系列学术活动,全方位展示西安美术学院的建设成果。

十月长安,群贤毕至。今天,我们相聚西安美术学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商“双一流”建设发展大计。

今天的西安美术学院校园,是知识的海洋、艺术的殿堂,每个角落都充满憧憬和希望。我们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5载的辉煌成就心潮澎湃。作为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红色美术院校,我们同为西安美术学院75年的光辉历程深感自豪。在建校7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诚邀7家国家艺术机构、9家全国重点美术院校、19家省委省政府和属地政府主管部门,以及7家境外友好合作院校的领导和同仁共聚一堂,为学院“双一流”建设出谋献策。各位的隆情盛意与殷殷关怀,令全院师生备受鼓舞,是西美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由衷感谢大家!

1953年学校改建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图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学校改建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图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军艺为源,拓荒求索。75年前,在孕育艺术星火的古都西安,先辈们顺应时代浪潮,怀揣振兴中华的赤诚之心,在延安革命文艺精神的指引下,首任校长贺龙元帅率领西北艺术学校第二部167名师生,携带三辆马车的全部“家当”,伴随“挺进、挺进、向西安、向西北大进军”的嘹亮歌声,由山西临汾长途跋涉至长安县兴国寺校址。这所继承延安革命文艺传统,流淌着鲁艺血脉的学校,从军队到地方,从仅有简陋的旧平房、老窑洞,到师生携手共建起教学用房、图书馆、多功能大礼堂,始终坚守“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初心使命,把中华艺术留下来,把中国精神传下去,为建构具有中国气派、西部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10月18日,西安美术学院校史馆开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0月18日,西安美术学院校史馆开馆

勇立潮头,跃起新篇。乘改革开放之春风,中国现代美术日月迭新,西安美术学院顺势而行,1994年,学院整体迁入雁塔区含光南路新址,由此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我们扎根黄土地,孕育了继长安画派之后,全国唯一的学院式画派——黄土画派,实现了文脉积淀和地缘表征的创新性发展,以刘文西院长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引领“为人民而创作”的精神标识,将黄土高原饱含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倡行“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治校理念,抢抓艺术学独立为新学科门类之发展契机,首批成功获得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较为完备的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国际化、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斩获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取得众多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成果,将时代变革洪流与民族精神熔于丹青,勇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跨越发展潮头。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多项设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多项设计工作

“五名”引领,擘画宏图。进入新时代,西安美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实施“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为时代留下名作、用作品传播精神,为时代塑造名师、用名师传承经典,为时代培养名生、用名生回报社会,为时代打造名校、用名校推进文明,勇攀新时代西部美术高峰。我们紧跟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时代步伐,巩固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以文化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艺术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成立美术与书法、设计学、艺术与人文三个一级学部。2023年,西安美术学院被陕西省列为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美术学列为“双一流”培育学科,20个专业相继获批“国一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当下,西安美术学院正在走出一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等美术学院的崭新道路。

西安美术学院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交汇点,时代精神与艺术理想的交融地。1949至2024,75年勇毅前行。从最初只有绘画、雕塑、图案三个专业,到今天拥有17个教学单位、20个服务部门;从仅有260名学子,到今天拥有本、硕、博全培养层次8533名在校生。如今,已形成雁塔、长安、临潼三校区并行的发展格局,拥有26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学位点,艺术学、设计学、美术与书法三个博士学位点的西安美术学院,业已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新时代中国美术的闪耀地标!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75年的峥嵘历程,属于每一位奉献西安美术学院的西美人!75年的卓越成就,属于每一位扎根西安美术学院的西美人!75年的璀璨荣光,属于每一位关爱西安美术学院的西美人。

勇承国运,艺为人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西安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救国、兴国、强国之路的一方剪影,是光辉岁月中薪火相传、育人不辍、笃行不息的奋进之路。“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创作导向,是我们始终不渝的精神底色。将艺术与时代紧密相连,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宗旨理念。用文化浸润人心,以艺术陶冶情操,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共建“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下,西安美术学院勇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先进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制造者使命,开拓西部高等专业院校美术人才培养新格局,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术力量。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中国—中亚峰会会标、景观、服装展陈、中国画、雕塑创作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中国—中亚峰会会标、景观、服装展陈、中国画、雕塑创作任务

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地处大西北的西安美术学院,在自身区位及“人、财、物”等办学资源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几代西美人秉承延安精神和鲁艺传统,心怀报国志、扎根黄土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在逆境中奋起,在追赶中超越,在三次艰苦创业中凝聚的“办学精神”,深深地滋养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美人。至善至美至爱,唯实唯精唯新,强己强校强国!我们传承华夏先民文脉,吸收世界艺术精华,用功精深、求新求变。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以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现代艺术理念、西北地方艺术特色融会贯通,为新中国美术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顶天立地,艺助国兴。长期以来,西安美术学院致力于积极参与国家工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艺术介入秦创原建设,创设“创研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学院师生先后承担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艺术品创作及馆舍新建工程、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陕西彩车等200余个重大项目。参与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的各项设计任务,中国—中亚峰会的会标、景观、服装及展陈等设计任务和中国画、雕塑创作任务。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4年度四次飞行任务标识,其中,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吴林桦、丁一师生共同完成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工作。同年,西安美术学院参与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的设计。此可谓顶天立地的艺术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秉持将美学追求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将美术表达与社会现实相融,以“人民性”为核心,以“国际化”为目标,将民族文化融入创作,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出中国,让世界见证中国美术的磅礴力量。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

弘美厚德,借古开今。是我们的校训,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百年树人,道德为先。在“五育并举”中,我们突出“德育”“美育”,致力培养推动人类文明向善前行、优学厚德的高水平人才。我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深扎周秦汉唐的文化沃土、红色美术的革命精神、民族民间文艺的深厚底蕴、“长安画派”的独特魅力,以及“黄土画派”的厚重笔墨,融合传统和现代,互通东方与西方,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注入精神力量。时代在变,艺术也随之改变。西安美术学院不断发掘新的艺术形式、开拓新的艺术领域,拓宽专业视野、探索艺术边界,将艺术与科技融合、美术与技术相协,为中国美育、中国美术写下华彩篇章。

以史为鉴知兴替,继往开来谱新篇。加快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美术学院,早已凝聚成新时代全体西美人的梦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新时期高校“双一流”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文艺的重要论述,锚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贯通实施“五名”战略,争创一流、构筑名校,推进西安美术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再开新局。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2020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测量纪念碑设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参与2020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测量纪念碑设计工作

创一流高校,担国之大任。察古今之变,谋时代之势。顺势者智,驭势者赢。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直面新时期“双一流”创建的使命担当,回答“大学之问”,我们必须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铺就高等美术教育投身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康庄大道。于第四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直面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对审美感知的渗透,解答“艺术之问”,以前瞻性的视野,在学科交叉互通、艺术与科技融通等领域深入探索,自主建构适应全新艺术生态的学科话语体系。

建艺术殿堂,酝宗师巨匠;夯人才之基,涌创新之泉。建“一流”美院,关键在于“一流”师资。要充分发挥艺术名家的榜样引领作用,让大师风范得以传承,使经典作品光大弥新。以广阔的全球视角重视人才、招揽人才、留住人才,推动社会与业界广泛认可的名家应用型人才引入,以真挚之心、专注之力、满腔之情培育各学科的名家名师、青年领军人物等拔尖人才,健全导师学术动态管理机制、教师流动融通机制和综合考聘机制,全力营建有利于推出名家大师的艺术生态和育人环境。

立丹青黉门,育英才栋梁。承红色之光,担历史之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亦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教育之精髓在于思想、精神、理想与信念,教育之根本在于传人、育人、化人与树人。它是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不竭创新的生命源泉。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着力培育赓续红色血脉、彰显中华美育精神、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和中国美术发展的引领者。要坚持“五育”并举、“名生”辐射,把牢入口关、造型关、培养关、声誉关,优化新时代专业美术人才教育教学体系,将审美力、创造力、贡献力作为未来艺术家的“试金石”。

《百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研究》开题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研究》开题海报

兴顶尖学府,绘时代华章。绘大国之美,铸人民之魂。学术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强劲动力,优秀作品是彰显美院力量的“标识符”。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历史现实题材,唱响“四个讴歌”,以文艺的“人民性”引领艺术创新,在文艺创作中彰显“人民性”“时代性”“ 民族性”与“创新性”。要建立健全以重大创作成果为标志、重大项目为牵引、创新平台为载体的新时代美术创作体系,持续推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把美的种子撒播到祖国大地,撒播到人民心中。

铸大学精神,拓强国征程。聚文艺之力,兴文化之业。衍生“名校”效应,更需一流的社会担当。要致力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政经产学研用”一体化,紧密对接“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秦创原等建设需求,探寻艺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崭新途径。更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扶植中国画、书法、陶瓷艺术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学科专业,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铸造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坚强阵地。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站在建校75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振臂高呼:“强国必定有我,西美与你同在!”全体西 美人要携手共进,凝心聚力创一流,踔厉奋发筑名校,塑造新时代中国西部美术新高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添荣光、再建新功!

西安美术学院建设发展的每一寸脚步、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离不开兄弟院校的鼎力相助,离不开海外友好院校的交流互鉴,更离不开心系西安美术学院的全体同仁,众志成城、接续奋斗!

我们坚信,西安美术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编辑 | 闫 君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