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部《神话》,成龙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
20年后,《神话》的姐妹篇《传说》又掀起一片波澜。
两部片子都是古代和现代剧情穿插,场面宏大,拍摄复杂,给观众呈现了史诗般的厚重和悲情浪漫色彩。
当年《神话》虽然被评价说剧情有些混乱,遭到一些网友的吐槽,但总体评价还是极高。
但新片《传说》刚上映,就遭各种质疑。
瞪大眼睛看看宣传,成本花费了500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3亿多,竟然是演员偷懒和AI合成的结果?
看着屏幕和海报上那个熟悉的面孔,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是的,那不是70岁的成龙,而是通过AI换脸技术变回27岁的赵将军。
这新鲜的尝试,让部分观众产生了疑惑:这是成龙的电影,还是AI的表演秀?
去年好莱坞演员和编剧纷纷要求抵制AI创作,包括AI演员,很多粉丝也积极响应,觉得演员不应该滥用AI,但这次由博纳影宣发的《传说》,竟然还用AI合成的年轻成龙作为吸引粉丝的卖点。
怪不得让观众这么反感,导致《传说》票房惨败。除了主演成龙张艺兴和娜扎的粉丝支持以外,点映以后电影的上座率很低,预测票房也就1个亿。
照《传说》3个多亿的投资来说,至少要赚10个亿才能回本。
如今看是血亏。
然而,血亏的原因还不止这一点。
除了AI技术的争议,电影中的大量替身使用,让成龙的“亲身上阵”卖点变得模糊。
观众期待的,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成龙,而非屏幕里的“影子”。
是的,我们看到了他在现代戏份中的飒爽英姿,但古代部分,连远景都出现了疑似替身的影子,这无疑挑战了观众的观影期待。
特别是,郑业成的AI替身身份曝光,让这一切变得更为复杂。他不仅在片中饰演配角将军,还默默为成龙的“年轻化”做出了贡献。
网友们夸他能打的同时,又对成龙实际使用替身的数量和郑业成的工作量产生了猜测。
从这张图就不难看出郑业成替身的身份,毕竟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演成龙替身。
两个人都是武生出身,成龙在发布会上还夸过郑业成是下一代动作明星,侧面也说明了成龙对他的认可。
出品方可能认为AI换脸和替身都没什么影响,但是因为身高等比例不一样,AI换脸以后的比例在大屏幕上看着非常奇怪,造成了眼神不对焦,脸部轮廓的毛边一眼就能看出来,很粗糙。
给观众造成了很不好的观感。
还有观众觉得,ai换脸后成龙表情很不自然,不知道他在哭还是笑。
很这表情,难烘托出片子当下的情绪氛围,悲剧情节却给人演出了喜剧的效果,实在是拉低大哥的演技。
回看成龙大哥的演技,2016年获得第88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但是2016年以后,成龙的电影基本平均分在4.5左右,估计这部AI版《传说》会更把成龙拉低一个档次。
对于AI换脸和替身这一行为。
有些网友为郑业成替身却得不到一个宣传的名字打抱不平;
有些网友质疑成龙一把年纪了,用AI换脸,是不是太砸自己口碑,怎么越老越low了;
还有些网友心疼成龙毕竟也七十多了,很多打戏动作危险,用AI换脸和替身也情有可原。
导演也做出了回应,唐季礼在广州路演中说用AI做年轻成龙,是一种探索和大胆尝试,尽力做到最好。
虽然有遗憾的部分,但全片90%多还是认为的。
片子里有很多打戏、骑马戏、角色又笑又哭,做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虽然我们的AI技术还不如好莱坞,但是不能放弃,要自我研发。
不过AI年轻成龙这个想法总归也做成了,希望大家多多包容。
唐季礼还说一开始成龙对AI技术并不感冒,他拿着样片给他看了好几次,成龙才决定试试。
娜扎和李晨看到AI做的年轻成龙,第一反应也都很感动。
夜夜觉得,成龙与AI的这场“替身”争议,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新片《传说》到底是创新还是偷懒?
明星是否只需授权个AI形象,就能完成一部电影?这样的作品,我们还会买单吗?
如果这样的话,以后的年轻演员是不是更难出头,有名气的演员可以凭借自己的脸,足不出户就能日赚208万。
这不仅考验了技术的边界,也挑战了我们的审美和道德观念。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可以评论区交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