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暂的冲刺。
学业上的每一次测评,仅仅是途中的一个小小标记,它既非终点,也无法全面定义孩子的价值。
——敖爸
在谈到孩子学业的时候,相信很多家长有着各种的忧虑和困惑:
- “陪孩子写作业简直是一场战争,我生怕自己会被气得血压飙升。”
-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怎么就这么难,我到底该怎么做才好?”
我们必须认识到,热爱学习并非孩子的天性。
坦白地讲,学习本就是一个竞争与挑战并存的过程,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要培养出真正热爱学习、能够自主学习的孩子,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
学校与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塑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求知欲等,这些更为核心的素养,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引导。
从孩子幼时起,直至他们步入初中,这一关键时期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尤为关键。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从游戏和玩乐的诱惑中走出,逐渐建立起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的能力。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从无序走向有序,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需要陪伴他们从茫然无措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一切的转变,都离不开我们家长耐心而坚定的引领。
纵观那些对学习充满热情、成绩优异的孩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家长在教育中往往都做到了以下几点:
01 引导孩子建立科学的成长观
在某一线城市,有一位12岁的少年,在连续数次竞赛中未能夺冠后,竟然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
在这个案例中,少年对竞赛名次极为看重,稍有不顺即感到心灰意冷,心态的波动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为何孩子会如此看重一时的成败?
在我看来,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盲区——过分强调竞争结果,而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多元价值。
当孩子取得佳绩时,家长往往喜形于色,赞誉有加;而一旦孩子遭遇挫折,家长便可能面露失望,甚至出言责备。
这种“以结果论英雄”的教育方式,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信号:只有成绩和名次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学习的真谛并非如此。
家长和孩子都要形成这种观念: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每一次的考试或竞赛,仅仅是对孩子某个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它既不能定义孩子的全部,也不应成为孩子追求的唯一目标。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树立一种科学的“成长观”。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成绩和名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欣赏孩子除了成绩之外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或许在某些方面不够出色,但一定在其他方面有着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家长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这些优点,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此外,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起长远的人生目标,引导他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不要让孩子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就失去信心,而要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家长和孩子还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绝不能代替孩子去学习。
只有让孩子真正承担起学习的责任,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02 把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曾经有位家长朋友跟我分享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
他有一个自小就对机械构造充满好奇的小男孩,经常在家中拆卸各种小玩意儿,试图弄清它们的工作原理。
面对孩子的这一“破坏”行为,作为家长的朋友并没有加以制止,反而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在朋友的引导下,小男孩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动手制作了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
虽然初次尝试并不成功,但朋友总是耐心地陪伴在孩子身边,鼓励他不断尝试、改进。
最终,这个小男孩成功发明了一款机械模型,还因此获得了学校科技节的一等奖。
因为对科技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小男孩从此在数理化学习方面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会教育的父母不会让孩子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懂得如何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天生具备探索未知的潜能。
从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世界。
这份宝贵的好奇心,正是孩子未来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无论是家中的日常琐事,还是户外的自然探索,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宝贵资源。
家长只需稍加引导,孩子便能在其中汲取到无穷的知识与乐趣。
同时,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
- 在学习了物理中的力学原理后,可以让孩子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机械装置;
- 在学习了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后,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
诸如此类的探索实践都可以让孩子去体验。
当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自然会高涨起来。
此时,家长再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便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只有让孩子在实践中去感知、去探索、去创新,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迸发出无穷的潜能和创造力。
03 塑造孩子高效的学习模式,唤醒内在动力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时总是心不在焉,学习拖沓、效率低下,成绩提升困难。
深入观察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普遍缺乏高效的学习模式。
反观那些学业有成的孩子,他们通常都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
例如:分块学习、定时复习、保持高效专注、科学规划学习与休闲时间等。
孩子能否自发地投入学习,关键在于成长初期是否建立了高效的学习模式。
通过持续的实践,这些模式将逐渐转化为孩子稳固的学习能力,如持久的专注力、周密的计划性和严谨的思维逻辑。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她自幼成绩优异,深知高效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因此,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始终注重引导孩子建立高效的学习模式。
每天,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是否饱满。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孩子的进步显而易见,不仅在学业上成绩斐然,更在综合素质上全面发展。
04 家长身体力行,创造积极的家庭学习风气
在一项关于学霸家庭的调研中,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每当我感觉学习有些厌倦,抬头看到妈妈在认真研读她的专业书籍,那种氛围就让我重新振作,投入到学习中去。”
许多父母羡慕那些学业有成的孩子,却往往忽视了这些孩子背后,其家庭所营造出的学习氛围。
某知名教育家也曾在公开讲座中分享:
他在家中设立了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无论有多忙,在这个时间段他和家人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共同投入到阅读中去。
他从未刻意要求孩子必须读哪些书,但孩子却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了阅读,成绩也稳步提升。
显然,家长的生活态度和家中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家长能够身体力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学习风气时,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工作之余,如果家长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新知识、共同解决学习难题,相信能培养出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孩子。
因此,想要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家长不妨先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从点滴小事开始改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家庭环境。
这样不仅能助力孩子的学业发展,更能促进整个家庭的和谐与进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