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丽霄】
“雨女无瓜”“奥利给”“丸辣”“细狗”“YYDS”……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网络黑话烂梗频频出现,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更在孩子之间口口相传。一些家长和老师担忧,这会导致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而且可能受到叛逆、低俗等负面情绪的污染,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针对这种现象,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那么,“黑话烂梗”为什么会流行?对青少年会有什么影响?让孩子远离烂梗,好好说话,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面对“网络烂梗”,先别草木皆兵
自出道至今,“网梗”已发展出缩写梗(如“YYDS”)、谐音梗(如“栓Q”)、描述梗(如“显眼包”)等不同的样式。这些“梗”在丰富着人们语言生活的同时,也记录着一个时代的不同面相。
“网梗”的流行既是网络时代情绪狂欢的产物,是网民激情叙事的成果,也是大众话语权被释放的结果——只要你的表达方式有趣,就有机会成为所谓的“意见领袖”。
不可否认,当下的“网梗”文化中存在着过度娱乐、“三俗”、传递不良价值观和消极情绪等所谓“烂梗”问题。这些“梗”大多在偏离语言表达规范性的同时,呈现着某种情绪化、标签化的色彩,更容易被人接受和传播。而在流量经济的大背景之下,部分网站平台以点击量为指针,什么内容流量高,就对其重点呈现,以求更多曝光度,无疑也容易导致“以烂点作看点”,加剧所谓“烂梗”的流行。
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通过手机、电脑等高频率接触网络,加之其追求个性、求新求酷、模仿能力强,导致一些“烂梗”在他们中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烂梗”在未成年人中流行需要警惕,但未成年人追求个性、追求创新的品质也需要保护。面对满嘴“网梗”的孩子,我们倒也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妨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聊一聊:这些“网梗”在你们看来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语言和词汇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当别人说这些“网梗”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此,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丰光
要有更包容的心态和更精准清晰的界定标准
对网络“黑话烂梗”进行治理,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给青少年提供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其必要性和针对性不言而喻。只是,要让这样的治理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更包容的心态”;一个是“更精准且清晰的界定标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秘密与快乐,流行歌曲、武侠小说、电子游戏……它们刚一出现的时候,也是有不少人视为洪水猛兽。进入网络时代,新语言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网络语言正是这代人的独特印记,它们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成为时代鲜活生动的切片。
所以,这时就尤其需要“更包容的心态”。对于一些网络用语切莫以个人喜好作为评判标尺。毕竟,如果这些语言只在小范围内流传,那又怎能被称为“网络流行语”呢?这份包容,是对新生事物的冷静审视,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尊重和理解。这是面对网络时代新事物的一个基本态度。
对网络“黑话烂梗”,还要有更加精准且清晰的界定标准,如这些语言是否违反了国家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是否过于低俗,是否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另外,语境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正式场合,如文件、出版物、广告牌等,则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但如果是私人聊天,则是否可以给予更多的宽容与自由?
我们的语言何等瑰丽和博大精深,这是属于我们的财富。如何去传承、挖掘、利用好这份宝藏,是我们应该深思的课题。
——李一木
如何引导青少年好好说话
“黑话烂梗”本身带有戏谑或低俗的恶趣味,由于它的不文明表达,歪曲了语言文字的本义,污染了网络文化,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可为什么青少年却觉得很酷,不仅把它挂在嘴边,甚至还带进课堂、写在试卷上?青少年求知欲高,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又缺乏甄别意识容易盲从,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总想标新立异不走寻常路。如果美好的东西占据不了他们的思想高地,那么诸如一些黑话烂梗之类就很容易污染他们的大脑。由此可见,引导青少年走向“美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对这个问题,老师和家长应当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华章绝句浩如烟海。可以让孩子多读多看经典之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老师的教学方式可以接点“地气”也接点“网气”,不妨把网络流行语拿到课堂上,引导他们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教会他们去辨别美与丑。
语言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新版《新华字典》中也能找到“点赞”“卖萌”等网络流行语。规范网络语言文字,并非对网络流行语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剔出胡言乱语、粗鄙庸俗的“黑话烂梗”,鼓励使用文明、得体的网络语言,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富有文化底蕴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有话好好说”。
——张军
主持人:
我们反对“黑话烂梗”不是反对一切网梗,而是针对这类暗藏在青少年中的粗俗和无聊语言。对于满嘴“网梗”的孩子,虽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也应该积极干预、主动引导,避免这些“黑话烂梗”影响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干预,督促网络平台优化内容审核,减少低俗内容,挤压黑话烂梗的生存空间,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维护网络空间的规范清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