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新吴区“两新”课堂教学实践,构建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形态,发挥名师工作室聚能辐射作用,提升科学教师同课异构、评课改课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2024年新吴区“新素养·新课堂”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暨莫宇红、夏海荣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在新吴区春阳实验学校举办。
同课异构,各展风采
三年级《河流与湖泊》
梅村实验小学的杨静俐老师以无锡的河流与湖泊引入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特点,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从而利用倒扣的油泥等有结构的材料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了解生物在水中的分布,帮助学生直观、深入地了解河流与湖泊。
后宅中心小学的吕晓珺老师由生活在长江和太湖中的动物引出课题,通过建立模型发现河、湖的一些特征,再观察自然界中的河、湖,寻找它们的独特之处,进而修改河、湖模型并测试,观察水在模型中的状态,认识河流与湖泊的特征,最后拓展认识自然界中更多的水体和生活在里面的生物,建立水体间的联系。
四年级《点亮小灯泡》
春星小学的王蕾老师以手电筒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聚焦本课点亮小灯泡的任务。通过两次探究,认识电池和灯泡的结构并感知闭合电路的特征,从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共同特点,归纳建构闭合电路的概念。整个过程学生多次经历看实物、想连法、动手连电路的过程,先思后做,以思促做,做思共生,促进概念建构和思维发展。
旺庄实小的陈铭鑫老师从八音盒导入小灯泡,在实验中引导学生点亮小灯泡,揭示闭合电路的原理;同时让他们观察小电机和小喇叭的内部结构,发现其也能够形成闭合电路。学生尝试让它们工作起来,发现不是每一次连接都能成功工作,老师因势利导揭示原因后让学生思考它们同时工作起来的方法。
高浪小学的吴奇隆老师通过热成像技术,让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到电路的工作状态,深刻理解到点亮灯泡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闭合电路。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还激发了探索未知的热情。
五年级《地球的表面》
春阳实验学校的王刚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地球仪,感受地势高低和地表起伏,帮助他们形成对地球表面的宏观认识;再通过阅读知识卡片,认识陆地地形;最后通过地形立体模型制作,加深了学生对地球表面的直观印象。本节课的活动依循先直接经验再间接经验、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地形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南丰小学的徐林艳老师借助中国地形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方法,感受各种地形的特征。学生利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动手制作了立体地形模型,整节课充满了乐趣,学生在趣味中收获了地球表面的知识。
坊前实验小学的周燕老师利用地质局招募地形解说员的情境,提出任务群:1.辨认并认识常见地形的特点2.制作一个立体地形模型。整节课情境任务环环相扣,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深层次认知和理解。
主题交流,共促成长
优质课展示结束后,主题交流活动拉开帷幕。
硕放实验小学的张明老师带来的《学生立场的教学设计叙写》讲座,他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
梅村实验小学的惠锋明老师的《把握科学课堂脉络,识别与突破教学重难点》讲座,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析了科学课堂的关键所在。他对课堂脉络的清晰把握和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识别与突破,为教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春星小学的莫宇红老师带来的《素养导向的思维型教学实践》讲座,则将素养培养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为教学实践开辟了新的路径。她的分享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教师们在思维型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
春阳实验学校的夏海荣老师的《运用模型建构发展科学思维》讲座,以模型建构为手段,推动科学思维的发展。她的主题交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理论与实践,为教师们展示了模型建构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个会场的科学课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展示出了区科学教师优秀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主题交流活动中的智慧碰撞,为科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共同为区科学教育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