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否可以以保险种类为由拒收病人?这背后的医疗公平何在?
一位癌症患者在需要接受靶向治疗时,医院:现在不接收商保病人
近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黑龙江佳木斯一位癌症患者在需要接受靶向治疗时,却遭遇医院以“拒收商业保险病人”的理由推诿。这样的现象令人深思,患者面临的究竟是治疗的困难,还是医疗体制的缺陷?在大家以为医疗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居然还会因为保险种类的问题而拒绝病人,真相到底是什么?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三个月前。当事人家属的母亲被确诊为恶性乳腺癌,治疗需要靶向药物。因为靶向治疗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家庭便从哈尔滨肿瘤医院转诊回到佳木斯本地。
出于离家近的考虑,家属先后带着母亲前往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佳木斯肿瘤医院寻求治疗。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两家医院在了解了患者的保险情况后,先后拒绝接收,给出的理由竟是“商保病人无法接收”。
佳木斯肿瘤医院的一位医生甚至明确指出,上级医院将“商保病人”推给了地方医院,但医院资源有限,无法承受这样的病人群体。
在事件发酵后,佳木斯市卫健委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事件已引起上级重视,并安排专人介入调查。但截至目前,患者家属仍未得到明确的解决方案,病情的拖延和家属的焦虑,似乎都被医院管理流程卡住了。
这样的场景引发了诸多网友的不满与质疑。多数网友认为,医疗资源虽有限,但病人分级治疗不该因保险种类被“区别对待”;也有网友感叹,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专业性,何时才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患者身上?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并非首例。前几年,某地曾发生过因病人持有某种医疗保险而被医院拒收的事件,最后经舆论压力才迫使医院改变态度。
医疗是特殊的公共服务,患者在疾病面前不该被保险种类或支付方式所“划分”。然而现实情况却常常陷入商业利益与公共服务的矛盾中。
这次黑龙江佳木斯的事件背后,到底是地方医疗资源不足、管理不当,还是医疗体制的某种弊端?我们不禁要问,患者在寻求基本医疗服务时,是否该经历如此坎坷的过程?
医疗体系是否应当更人性化、更公平?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