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近日徐书记提出 “秸秆禁烧不能一刀切,农药多了,把人民都吃坏了”,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被秸秆处理问题困扰的农民们的心,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秸秆禁烧政策的深入思考。
曾经秋收过后,田间地头那一把把燃烧的秸秆是农村特有的景象。农民们选择焚烧秸秆,这一做法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焚烧秸秆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秸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草木灰富含钾等营养元素,能够自然地为土壤补充养分,有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焚烧秸秆省去了农民搬运和处理秸秆的繁琐工序,对于忙碌了一季的农民来说,这是一种较为便捷的处理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视使得秸秆焚烧被列入了环境治理的重点管控范围。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对秸秆焚烧采取了近乎 “零容忍” 的严厉禁止措施。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烟尘和颗粒物。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在局部地区形成浓重的雾霾,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面积的秸秆焚烧还可能引发火灾,威胁周边的森林、房屋等安全。
禁烧政策实施后,秸秆不能再通过简单的焚烧来处理,农民们不得不寻找其他处理方式。对于一些大规模种植的农户来说,将秸秆搬运出田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寻找合适的存放地点也是一个难题。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秸秆,就可能影响到下一季的耕种。
如果秸秆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留在田地中的秸秆会影响来年种子的播种和生长。过多的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会阻碍种子与土壤的充分接触,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滋生病虫害,进而威胁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在不能通过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不得不增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产生了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受到影响,土壤逐渐变得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农药残留会在农作物上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应当加大对秸秆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广秸秆还田的科学方法。通过机械将秸秆粉碎后深埋在土壤中,同时配合使用特定的微生物菌剂,加速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使其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能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
还可以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将秸秆加工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等,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设置合理的限烧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在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特定时间段内,允许农民在规定的区域内有组织地进行秸秆焚烧。这样既能够缓解农民处理秸秆的压力,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可以对于采用环保型秸秆处理方式的农户给予经济补贴,例如对购买秸秆处理机械设备的农户进行资金扶持,或者对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加强对农民的环保知识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让农民充分了解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科学处理秸秆的方法和好处。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等方式,手把手教农民如何进行秸秆还田操作,如何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料等,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能力。
秸秆禁烧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护环境,这是正确的。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能忽视农民的实际利益和诉求。正如徐书记所呼吁的那样,不能 “一刀切”。只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声音,通过技术创新、政策调整和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找到环保与农民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让秸秆处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农村的土地在环保与丰收的和谐旋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都应当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保障工作,科研机构要不断研发出实用的秸秆处理技术,企业要积极参与秸秆的产业化综合利用,而农民则要积极配合,学习和采用科学的秸秆处理方法。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打破当前秸秆处理的僵局,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朋友们你们对秸秆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