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抟土绕潮音——泥塑体验季闭幕式暨潮州音乐普及专场展演”在广州市文化馆成功举办。全国泥塑传承人们与众多潮州音乐艺术家共聚一堂,在细腻婉转的潮州音乐声中,为持续两个月的泥塑体验季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抟土绕潮音——泥塑体验季闭幕式暨潮州音乐普及专场展演”在广州市文化馆成功举办。

全国泥塑传承人倾情捐赠,藏品展将展开系列巡展

“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艺术展暨泥塑体验季”历时两个月,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以展览、论坛、讲座、体验课和文创展销等形式,全面呈现大吴泥塑的传统技艺及当代传承,吸引20余万人次观展,整体满意度达93%以上,特别是展览陈列、展品质量、体验课程等的满意度接近100%,得到各类媒体上百次宣传,在广州形成“泥塑热”。

“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艺术展暨广州美术学院2023年大吴泥塑研修班学员成果展”汇聚了全国泥塑精品300多件,以跨地域视角呈现泥塑艺术的多样性与技艺精髓。展览得到全国泥塑传承人倾力支持并热心捐赠,共有30余人捐赠50余套作品,其中老艺人吴宜兴捐赠一套《大吴泥塑脸谱》269件、大吴泥塑国家级传承人吴光让和吴维清分别捐赠个人代表作品、天津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捐赠泥人张精品《孔子抚琴》……使广州市文化馆的泥塑藏品形成系列。接下来,广州市文化馆将基于这些藏品展开系列巡展,近日将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作首站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赠证书颁发仪式。

多元体验促传承,“玩泥巴”“懂泥塑”成风尚

在“泥塑体验季”期间,广州市文化馆还推出了泥塑论坛、专题讲座、体验课和展览现场公教等丰富活动共25场,吸引1400人切身体验泥塑魅力,为群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泥塑文化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泥塑体验季”专题讲座。

泥塑传承发展论坛汇集了全国泥塑传承人及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吴泥塑;系列讲座共举办7场,来自博物馆、高校、泥塑行业的知名学者多维度解析大吴泥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引导观众从“看泥塑”到“懂泥塑”;泥塑体验课共17场,来自陕西、河北、天津、江苏、广东等省份的传承人手把手带领市民体验“玩泥巴”的乐趣;此外,现场还专设泥塑文创销售柜台,汇聚大吴泥塑“兔帅”、无锡惠山泥人“阿福阿喜”、凤翔泥塑“十二生肖”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创佳品,让民众将非遗带回家。这是广州市首次举办全国泥塑类非遗项目的系列体验活动,让泥塑艺术以鲜活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在更广泛的公众中获得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承人手把手带领市民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沉浸式潮乐展演,高校协力共传承

大吴泥塑和潮州音乐都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同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本届泥塑体验季的主题“抟土绕潮音”,就生动呈现了大吴泥塑与潮汕地区传统表演艺术的紧密相依。为此,在闭幕式上举行了盛大的“潮州音乐普及专场展演”,这也是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第一次举办潮州音乐专场演出。本次“潮州音乐普及专场展演”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岭南音乐普及专业委员会承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协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音乐普及专场展演。

专场演出以气势磅礴的潮州弦诗乐《狮子戏球》《浪淘沙》拉开帷幕,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与方锦龙国乐技能大师工作室用行云流水的演奏,勾勒出一幅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古筝演奏名家蔡文峰和蔡一熊老师同台演绎了古筝名曲《出水莲》和全新创作《驿道幽思》,为观众们献上一场古筝二重奏的听觉盛宴。随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岭南乐种传习组合演奏、林汇聪老师(扬琴)与冯洁昊同学(潮州二弦)领奏的潮州弦诗乐《半空彩凤》,以及孟涵老师(笛子)、黄淇老师(琵琶)领奏的潮阳笛套乐《八仙欢宴》,则是以抒情婉转的丝弦之声奏响了欢快愉悦、生机勃勃的乐章。此外,蔡文峰老师不仅带来了古筝独奏《寒鸦戏水》,还与陈文萃和郝昱捷两位老师联袂献上了既有新意又不失古韵的潮州筝乐《柳青娘》(潮州弦诗古曲,陈文萃创编),尤其当中蔡文峰老师以潮州特有的“二四谱”同步唱奏,腔音缭绕、精彩传神,引得满堂喝彩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弦诗乐《狮子戏球》。

潮乐作为岭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广义潮州音乐体系中的器乐音乐。此次结合广州市文化馆曲艺园的古典建筑特色,通过沉浸式的潮乐表演以及与大吴泥塑传承人群的互动,生动展示了潮汕非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专场演出既保留了潮州音乐的传统韵味,又融合了新时代创新演绎,演出团队均来自广州,并吸引了许多在广州工作的潮汕人前来观看。这是潮州音乐异地传播的生动表达,也是非遗在高校教学、在社会普及的实践写照,同时展现出广州市文化馆积极推动非遗跨地域传承传播的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戴银欢 通讯员 陈浩

图片由广州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