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印度外交部长宣称,印度已同中国就两军在中印边境存在争议区域执行的巡逻安排达成协议。近期,中印两国领导人于金砖峰会期间开展双边会晤。在会晤期间,针对中印近期在解决边境地区相关问题上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两国领导人均作出积极评价。次日,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发问,中印军队是否已经开始从位于中印边境喜马拉雅附近的区域撤离?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依照中印近期针对边境相关问题达成的解决方案,双方的一线部队正在进行相关工作,且目前进展顺畅。中印就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印双方经过四年的密集谈判以及脱离战场后的双边关系重启,最终达成了这项方案。自2020年起,双方就开启了艰苦的谈判历程。为更好地协调解决边境问题,双方建立了有效的协商机制,其中涵盖外交渠道和军方机制。外交渠道方面,以外长会议为主要形式,历经18轮会议后才取得当前的成果;军方机制方面,以各自的防长会议为主要形式,经过10轮会议才达成如今的结果。这一系列的努力都反映出双方改善双边关系的强烈意愿。
印媒亦公布了一些图片,其中有一张由印度方面与西方国家共同制作的对比图。该图一侧展示的是2020年之前的中印边境线,另一侧呈现的是当前中印边界线的变化状况。这表明印度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且收获颇为可观。就当前态势而言,尽管印方占据一定优势,然而这种态势无法一直维持。中印双方“脱离接触”之后,冲突事件将会大幅减少,印度方面还会借此在国内激发印度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为现任印度政府赢得不少民众好感。
在此次谈判里,印度方面起码向中方承诺了如下三个条件。其一,双方互不攻击、互不宣战,以保持中印边境的和平状态。其二,印度不会将其港口、领空等开放给第三方用以攻击中国。其三,不支持危害中国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那印度方面坚持了四年多后,为何最终决定休战求和呢?此次中印两国签订协议,实际上是印度方面先提出的。真实的情况是,印度莫迪政府已经难以承受外部压力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的经济金融出现了问题。
需注意,中印脱离接触并恢复到2020年的状态,仅仅意味着中印双方决意搁置争议,携手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从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乃至合作奠定根基。实际上,此问题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不存在哪一方吃亏的情况。这表明中印双方,特别是印度开始认识到:边界争议不应成为中印关系的全部内容,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合作更契合两国的利益。
印度如今的和解之举,实际上是在外交、经济、军事这三重巨大压力之下所采取的“缓兵之计”。印度心里明白,这种妥协并非意味着自此便要与中国亲密无间、携手同行,而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潜伏。待日后局势有所缓和,或者出现更佳的时机,它定会再次兴风作浪。简单来讲,此次的让步就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给自己留个后手。
早前,观察者网援引英国《卫报》和澳大利亚天空新闻台的报道称,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闭门会议上有拜登“大声密谋”应对所谓“中国考验”的片段流出。拜登宣称,中国近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等行动属于“战术上的改变,而非战略上的改变”。拜登还表示:“中国持续采取激进的行动,在整个地区对我们进行考验,在南海、东海、南亚以及台湾海峡皆是如此,在两国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和科技领域,也都是这样。”
美国长期将印度视作制衡中国的关键伙伴。为了拉拢印度,美国煞费苦心,软硬手段齐出。在军事合作、经济援助、地缘政治联盟以及意识形态渗透等各个方面,美国都无所不用其极。若印度果真与美国过度亲近,这对中国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中国西部边境的压力会陡然增大,而且在台海等敏感问题上,中国也会面临更多风险。所以,对中国来说,稳定中印关系,防止印度完全倒向美国是极为重要的。俄罗斯也倡导中国改善同印度的关系,以避免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印边境的纷争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也是当下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有句老话讲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只有印度方面遵守信用,才能够达成真正的和平与发展。此次达成的边境协议尽管只是一小步,却是意义重大的一步。这一协议为未来的和平奠定了根基,也为双方探寻新的合作模式创造了机遇。这条漫长的边界线将不再是对峙与冲突的标志,而是联系中印两国人民的桥梁。在这条道路上可能会出现坎坷与挑战,不过只要双方坚守和平的信念,就必然能够迎来光明的前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