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丨汪航
✦ +
编者按
10月19日,由“医学界”设立并主办的“2024医学界价值医疗大会暨第五届泰山奖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荣获泰山奖-公益人物奖,亲临现场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姚克教授的获奖理由是:他牵头成立的“汽车眼科医院”是全国“发起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受益范围最广”的金牌公益项目之一。
本文为“医学界”对姚克教授的专访。
了解姚克教授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个梦想”:创办“汽车眼科医院”;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眼科设备和仪器;建立一座现代化的眼科专科医院。
如今,这三个愿望都实现了。“汽车眼科医院”已连续行驶了28年,车辙遍布山区、海岛、边疆大漠等十余个省市区,为全国超10万人做了免费义诊,完成免费复明手术1万多例。由其推动筹建的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设备先进,诊疗技术领先,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实际上,姚克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我国眼科崛起的一个缩影。他曾推动国内白内障手术发生5次革新,使百万眼病患者受惠,实现了眼科手术从落后到接轨国际再到引领世界的跨越。
今年8月,在温哥华举办的第39届世界眼科大会上,姚克教授受聘成为首位担任世界眼科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的中国医生。此外,他还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眼科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有着诸多荣誉与头衔。
姚克教授担任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谈起当前的中国眼科事业,姚克教授无比自豪,“我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国有很多眼科手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姚克教授也向“医学界”指出,我国在眼科技术创新领域仍有不足。这促使他有了第四个愿望:中国眼科手术技术能更早更快的实现自主创新。
日前,凭借对中国眼科手术技术发展,以及对中国眼病患者的卓越贡献,姚克教授获得第五届“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公益人物奖”。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眼科博士
姚克教授走上眼科医学的道路,与儿时经历有关。他的父亲曾在日本留学,并用多年积蓄买了一套《日本眼科全书》,这套医学书籍正是姚克的启蒙读物,使他对眼科产生了兴趣。
那时,父亲姚锡琥是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发明了中国最早的隐形眼镜,姚克和他哥哥都是早期佩戴者。平时,他会跟着父亲去医院出门诊、做科研,还会协助父亲做动物实验。
在父亲的熏陶下,姚克成为兄弟姐妹里唯一一个走上医学道路的人。不过,由于当年高考尚未恢复,姚克长大后在农村做过四年知青,中国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农民的质朴善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太需要医生了。”
回城后,因为对眼科感兴趣,姚克到湖滨卫生院当起了学徒。也是从那时起,他真正开始了眼科医学领域的研究——研制隐形眼镜以及人工晶状体。他用模具将晶体一个个制造出来后给当地医院使用,在1976 年把晶体成功植入了人眼,由此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奖。
1979年,我国恢复眼科研究生招生的第二年,姚克考取了山东医学院(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后到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读研。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浙江省中医院眼科工作,担任眼科主任。
不久,我国又恢复了博士生考试。姚克当时还年轻,亲眼目睹了眼科诊疗状况的落后,“当时国内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基本上都是囊内白内障摘除术或中医的针拔术,切口都非常大。”除了技术落后,姚克回忆,他们整个科室只有一台最简单的眼科检查工具——裂隙灯显微镜。
198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后,姚克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眼科博士”,师从著名眼科专家陆道炎教授。读博后,他才第一次见到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手术切口只有9-10mm。
毕业后的姚克把这项技术带回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这时候的他,已经在国内眼科领域声名鹊起,许多省外患者慕名找他看病。
但姚克并不安于现状。“读博期间,我有一次去国外学习了超声乳化技术,非常先进。”姚克告诉“医学界”,这让他深刻体会到,中外眼科技术还有很多差距,所以他想要去瑞士继续深造,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技术。
出国前,姚克把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传授给了科室里的两名医生,以确保他们能独立开展此项手术,并能带给杭州市的其它医院。到了瑞士后,姚克发现这项国内尚未开展的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国外已经十分普遍了。
在导师Flammer教授的指导下,读博期间,他完成了四篇英文SCI论文,还获得了瑞士眼科的最高奖——Alfred-vogt奖,成为当时该奖设立50多年来唯一的亚洲得主。
放弃高薪,回国并建立“汽车流动医院”
在导师 Flammer教授看来,姚克的临床与科研能力出众,毕业后应该留在瑞士当地,继续从事眼科学研究。
为了留下姚克,导师提供了月工资接近9000瑞士法郎的职位,而当时在中国,普通医生的月工资只有两三百元左右,在瑞士干一个月的收入,等于在国内干十年。
姚克与导师Flammer教授的合影
但学成后的姚克没有留恋国外高薪和优渥的手术条件。“我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单纯是觉得瑞士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眼科专家,临床和眼科技术都很领先了,并不少我一个。而中国的情况不一样,眼科医生少、眼病患者却有很多。”姚克说。
实际上,姚克刚回国一个多月就接到了Alfred-vogt奖的领奖通知,奖金高达1万瑞士法郎,这对多数人来说可是天文数字,30多年前,姚克在国内的月工资仅百元左右,社会上的万元户更是少见。
目睹国内医院眼科医疗落后局面的姚克,当即决定用这1万瑞士法郎奖金购买眼科设备并捐给母校。当时,国内还没有全自动视野仪,这种仪器可以诊断早期的青光眼。他写信给导师阐述想法,Flammer教授大为感动,并追加1万瑞士法郎补齐了费用。
就是用这2万瑞士法郎,姚克为国内引入了第一台青光眼检查自动视野仪。他告诉“医学界”,这个仪器前后使用了7年,多地患者闻讯后赶到杭州做检查,造福了成千上万的眼病患者。
1991年年初,刚被评上副教授的姚克没过多久,成为当年浙江医科大学唯一一位破格提拔的正教授,并被任命为学校眼科的学科负责人;1996 年,他又担任了浙医二院眼科中心的主任。
此时,姚克回国时许下的三个愿望,已有能力逐步实现了。1996年,我国正值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姚克所在的单位引进外资,合作成立了浙二眼科中心,得以购进价值数千万元的医疗设备。
从此,浙二眼科中心飞速发展,从刚成立时的11位医生、15张床位,年门诊量只有两三万人次,发展到如今年门诊达超百万人次。也是在1996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姚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创建了全国首家“汽车眼科医院”。
汽车眼科医院下乡
“在瑞士留学的时候,看到他们在非洲用汽车流动眼科医院给当地患者看病,回国后,我也产生了这个想法。”姚克告诉“医学界”,有一年,他随浙江省残联组织的专家组赴浙西山区进行“防盲治盲”普查,看到一位居住在山上的70多岁的老人,双眼白内障几近失明。
平时,这名老人只能以白色塑料袋为标识小心翼翼地上下山,生活极为不便,但因为无钱医治,老人已在昏暗中生活多年。据姚克观察,受限于医疗水平和设备资源短缺,当年仅浙江省内,就有不少人因眼致残、返贫,“更不用说全国其他地方了。”
自此,中国眼科公益的车轮开始转动。1997年10月,“汽车眼科医院”前往兰溪开展公益行动,姚克亲手为100岁的老人成功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开创了基层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先河。
为贫困高龄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难度不言而喻,但“汽车眼科医院”却集结了院内白内障、眼底病、角膜病、青光眼等专家,将这类手术做到了极致。接受免费复明手术的1万多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尚不足1岁的婴儿,年龄最大的是105岁高龄的老红军。
2016年,姚克送免费复明术后老人回家
姚克告诉“医学界”,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嵊泗进行免费诊疗,这也是“汽车眼科医院”在省内下乡走得最远的一次。“在海上颠簸一段时间,海岛上路面狭窄,有时车轮还会陷到泥坑里,需要医生们一起推着走,辗转一天才到目的地。”
这一趟,80多位贫困老人得以免费手术。28年来,“汽车眼科医院”的行程已从省内延伸到了全国各地,车辆也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总里程达数十万公里。同时,以“汽车眼科医院”为契机,我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9所复明中心,为边远地区培养了一批眼科医生。
迄今为止,“汽车眼科医院”已经成为全国“发起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受益范围最广”的金牌公益项目之一。
姚克带教来自边疆地区的眼科医生
白内障手术的五次革新
除了成立“汽车眼科医院”,回国后的姚克也一直在引领中国眼科发展,尤其是在白内障手术方面,曾推动该领域发生五次革新。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大多数医院的白内障手术仍在沿用大切口整体囊内摘除或大切口囊外摘除的传统方法,手术切口长达11-12mm。
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姚克改进了传统的白内障手术,首创“手法切除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技术,通过将白内障晶体核一切为二,分两次摘除,成功地将手术切口缩小至6mm,与传统方法相比缩小了一半。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内眼科界引起了轰动。
1990年,姚克与人工晶体发明者Harold Ridley教授合影
但与改进传统技术相比,姚克表示,自己更希望能够从国外引进并改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该手术用时15分钟,切口只有3mm左右而且不需要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好且并发症少。
1993年年初,在姚克的推动下,浙二眼科中心引入国内第一台超声波乳化仪,他也成为国内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第一人。然而,彼时的超声乳化手术亦有缺憾,即使通过3mm较小切口完成了手术,在植入人工晶状体时又要将切口扩大到6mm。
经过多年不断的钻研和改进,姚克的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逐渐完善、成熟,仅他自己就用这一术式为数万名患者带来了光明。推广到全国后,现已成为我国白内障手术的主流方法。
2005年,姚克成功实施了白内障微切口“冷超乳”手术,将手术切口突破性地缩小至1.5mm,眼组织创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现术后零散光。不过在推广过程中,他发现这一手术方法虽然效果好,但技术含量高、手术难度大,对医生、设备、器械等均有较高要求。
为了降低手术的学习门槛,姚克于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种更易掌握的“单手、微切口”的“同轴1.8mm 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顺利普及到了全国。
2014年年初,姚克又率先开展了“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其优势在于能极大减轻手术对眼球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更安全,恢复也快,同时也拓宽了手术适应范围,使更多白内障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目前,浙大眼科医院是全球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做得最多的单位。
在姚克等人的推动下,三十多年来,中国白内障手术一直在朝着微创、切口小、效果好的方向不断革新,原来的防盲手术成功转变为精准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再到如今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可以说,中国眼科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正在引领全球。
姚克与患者合影
实际上,姚克所坚持的眼科发展思路和他所践行的医学理念,正是“价值医疗”的核心要素——医疗质量高、医疗费用低、患者体验好。据此,他也获得了第五届“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公益人物奖”。
“作为眼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我一直在向大家普及价值医疗的理念,也要求医生们必须做到该理念所倡导的‘最高性价比的医疗’。”姚克告诉“医学界”,目前浙大眼科医院已经出台了多项医师管理制度,希望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如今,谈起对于中国眼科的未来发展,姚克除了想让精准白内障手术惠及更多患者外,还有着更多期许,“尽管中国的眼科医生很会做手术,但从深层次的方面考虑,我们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都是进口的,如果一断供的话,技术会受到很大牵制。”
姚克希望,中国的白内障手术技术能够更早、更快的实现自主创新,不断的和国外技术形成良性竞争,“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能够掌握到最先进的技术,惠及越来越多的患者。”
本文首发:医学界眼科频道
责任编辑:小叶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