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喵~大家周四好呀~

上周留了一个话题,很多小伙伴说想看“怎样不知不觉被小事消耗掉能量的”,今天来填坑啦。

故事要从很久之前开始讲起。

在我记忆中,我从上大学以来肠胃就不好,有十年了。去医院,胃肠镜在不同的年份都做过,也没啥大问题。记得有两年的时间里,每天要吃7顿胃药,有早上空腹的,三餐每顿餐前餐后的。吃药的时候暂时缓解,停了药就不行。后来又辗转去看了几位中医,也是吃药缓解,停药不行。后来就有医生直接跟我说“思虑伤脾胃,你这思虑不改,脾胃是好不了的。

我是那种超级听医生话的人,让少吃的东西直接忌口,让少做的事情直接不做,“层层加码式听话”。但都这么听话了,就是好不彻底;检查吧也没啥大问题,就是隔三差五老疼很烦人。

于是我就产生了一个困惑:他们都说我思虑多,我咋就思虑了?我思虑啥了?

看见是改变的第一步。首先,得知道做啥是“不对的”,然后,才能把它停下来。

于是我就开始以“观察者”的身份来看自己的生活,看跟身边“思虑少的人”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先找到了第一个消耗的来源——我对待工作的方式。

我有一类工作习惯。假如我想盖一座大楼,我会思考到每一层楼的窗棂雕花长什么样那么细致。而且我还会在不同的节点盯着别人把事情完成,以达到我心目中“完美”的标准。

举例,客户头一天跟我说,第二天下午4点要反馈一个实时的汇报。我从那天下午通知负责做这件事的小伙伴之后,至少在第二天早上11点、下午3点还会再提醒这个人两次,4点15还会问他数据收集做了没有。

客户反馈的任何对结果的不满意——哪怕已经达到我们合同约定的交付标准了,但只要客户说不满意,我就会一直惦念着怎么给到超出对方预期的结果。客户下班了,我的脑子还在工作,有时候连晚上睡觉做梦都会梦到改进方案。即使有的时候因为客观环境变化(比如平台规则变化)导致的结果波动,在下一次“尘埃落定”之前,我就会一直把这个事儿放在心里。

我当然知道这么上心会很累啦,一直都知道。但我觉得“没办法”。所有项目的好结果都是我盯出来的,所有意外最后收在可控状态也是我盯出来的,我作为总统筹,就是要确保每个环节交付的成果,这就是我的责任。

但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我这样的工作方式,结果也挺好的。

比如刘同学,即使是在on call期间,发完当天的最后一封邮件,合上电脑的一瞬间,他可以立即切换到“工作是什么?跟我没关系”的状态。他会立即把话题切换到“我跟你讲,今天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或者“同事推荐了一家好吃的店,周末我们要不要去试试?”

而我可能已经和他坐在了推荐的那家餐厅里,我脑子里想的还是给客户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心里的职责划分非常清晰。有时候我看他在忙,问他“今天又哪里坏了?”,他会回答我说,“不粘锅。”意思是他排查出来故障所在,如果不属于他们组的职责范围,告诉相应的负责人之后他就不管了。

而我如果发现不是自己的责任,我不但会交代给应该处理这件事的人,还会帮这个人想好具体要怎么做……

比如有个常见场景:正在做一个任务,说好的ddl还没到,有人来催。他会一边安抚对方“正在做,别担心”,一边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反正承诺的ddl之前肯定可以完成。

而我是客户一来催,我就会认为“他真的很着急,我们得加把劲完成”,然后再去催负责执行的小伙伴。

我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尽管修行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有觉知地活在当下”,不过我还是情不自禁、忍不住、惯性一样的,每周都会把时间线拉到老死的时候、三四十年后、十年后,再拉回到当下,来校准我当下的行为是否有偏斜。所以我经常在远远远远虑。

刘同学则认为,“未来是啥样不重要,每一个当下都过得开心,那这一生就是幸福的一生。

我的世界里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是上午决定下午出发,我也至少会用2小时的时间,非常高效率地做好完备的攻略。规划好当前时间的最短路径、最优游览线路、性价比最高的机票酒店,以求达到最省时间奔波最少最舒服的行程。

对我来说,确定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我会周密地想到几乎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确保我周边环境中发生的95%事件都在我的计划之中。如果发生了那5%,我就会立即再想几个备用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月去五台山的时候,有一次坐大巴车,旁边坐了一位跟我相熟的同学。聊到一个话题的时候,他突然很严肃地跟我说,“这几天找时间私聊一下,我跟你说件事。”

那天3:50就起床做早课了,我本来是昏昏欲睡的状态,听完这句话立马不困了,我说“是啥呀啥呀,快跟我讲。”

他说,“都说要私聊,那肯定是人太多了不方便讲。”

我说,“那你能先跟我讲一下大概是啥类型的事吗?”

他说,“关于一个我们共同认识的人。”

我说,“谁呀谁呀,你快说。”

他说,“不说,再说就都讲完了。”

于是那一天,不管是课间、去游览的路上,还是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逮到他,我就要抓着他问一句“你那会儿说要跟我说啥来着?”

那天到了晚上,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看,你的能量就是这么耗散没的。别人抛了一个钩子,不管是啥,你都要自己去挂上那个钩子。有时候抛钩子的人可能自己都忘了,你还要去找。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你都会挂碍这么久。你的生活中有成百上千件类似的小事,把你的精力都耗散完了,所以你总是身体不好。”

后来顺着这个话题又聊了一些别的,工作的事和生活的事。我说我非常需要确定性,很难接受“预料之外”。如果我不考虑那么周密的话,会出错,会出现不好的结果。

他说,“你试一试,就搞砸几次。试试看搞砸会怎样呢?

我愣住了。

我从没想过搞砸一件事会怎样。其实也不是那个“搞砸的后果”我无法承担,我只是完美主义已经成了习惯,成了下意识,成了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惯性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五台山之行,我跟这个同学还在一起上另一个课,那个课每周老师会答疑。有一次答疑讲到的问题刚好和“心力”、“身体”有关,很多同学从心识的角度给了我一些关于身体方面的建议。

还是这个同学,他说:“把一件事做成需要两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能量。倩倩你就是只关注智慧、只求智慧,几乎不关注能量。能量很重要,就算你有诸葛亮的脑子,把你困在一个城池里面,没吃没喝两周,你也饿死了。再多的智慧也使不出来。”

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啊!

那次答疑,老师给我的建议是:放过自己。

《心经》里面有一句话,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挂碍就是执着,我好像真的身边发生啥事都会挂碍一下。还好我不刷短视频、社交平台、社会新闻这些,少了很大一部分勾走注意力“钩子”的来源,要不然消耗更大。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都下意识去关注、下意识想让好的结果发生。其实这些事结果好不好,大半都跟我没啥关系。

同修是对镜,家人是对镜,能够被指出来看见,这是何其幸运。

因为这个惯性跟了我三十年,实在是太深了,一时半会儿很难改。不过,“看见是改变的第一步”,看见了,我会尝试一点点放下的。

先从搞砸几件事开始吧,先从接受生活中的无序开始~

去你X的,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

我们下周四14:00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