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印度的一场发言,不禁让全球经济圈一片哗然。他居然主张德国企业全面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并且十分肯定地表示,印度对德国经济来说,充满了“机遇”。

德国企业,不是最依赖中国市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企在中国市场的根基可不是一天半天打下来的。德国的汽车、制造业、甚至化工产业,跟中国市场的联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为什么德国要做出这么大的调整?印度真的能取代中国的位置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欧关系遇冷,德国企业如履薄冰

欧盟指责中国对电动汽车进行不公平的补贴,开始考虑对中国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这一系列的动向让德国企业非常焦虑,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汽车制造商。

德国的经济模式一向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一直是德国企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中国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完整的供应链,对德国企业来说,一直都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他们的高档车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尤其是中上层群体,几乎已经成为了德国汽车的忠实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中欧关系的微妙变化,德国政界内部开始反思与中国的深层次经济依赖问题。“去风险化”成了热门词汇,一些声音认为德国应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转而寻找新的商业伙伴。印度,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南亚国家,逐渐进入了德国政界的视野。

就在10月2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出访印度期间,提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主张:德国企业应将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他甚至明确表示,印度对德国经济来说,充满了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经济伙伴。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中国的作用非常关键。

然而,朔尔茨的这番表态似乎暗示着,德国正在寻求脱离对中国的依赖,转而将目光投向印度市场。那么,印度真的能成为德国企业的新“福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政界的“去风险化”大潮

朔尔茨的大胆主张,实际上并不是空穴来风。在过去的几年里,德国政界一直在讨论如何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特别是随着中欧关系的波动,德国政客们开始频繁使用“去风险化”这个词,试图让德国企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从而降低潜在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德国的“去风险化”并不是要完全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广泛的多元化布局,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逐渐被德国政界认为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

但问题来了:印度的市场真的如朔尔茨所说,充满机遇吗?

朔尔茨在访印期间,不仅提出了将业务转移到印度的建议,德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吸引印度劳动力加入德国劳动力市场。德国甚至计划在印度举办专门的招聘会,以解决国内日益紧张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早在2022年就已经开始加大对印度的投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额达到了250亿欧元,虽然这个数字仅仅是德国对中国投资的20%,但这也表明,德国早就开始尝试在印度市场布局。而且根据德国工商联合会外贸负责人特雷尔的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末,德国在印度的投资额可能会增加到40%。

不过,印度市场的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虽然印度的人口基数庞大,但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却远远不及中国。

西门子CEO博乐仁就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尽管多元化投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完全放弃中国市场是不可行的。毕竟,中国市场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而且中国的中上层人群对德国高档汽车的需求非常旺盛。相比之下,印度的中产阶级数量还很有限,短期内很难支撑起德国企业的业务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朔尔茨的主张虽然看起来大胆,但在德国商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德国企业一直以来都依赖中国市场的供应链和消费市场,脱离中国,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失去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德国工商大会的万斯莱本就多次强调,中国的供应链是无法被任何国家轻易替代的。

然而,德国政界的“去风险化”呼声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面对这种政治经济的双重压力,德国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考虑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印度被朔尔茨视为“充满机遇”的市场,但印度的投资环境却一直饱受诟病。历史上,许多西方公司尝试在印度开展业务,但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印度的官僚体系、基础设施问题、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都让外资企业在印度的运营面临重重挑战。

西方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之路并不平坦。虽然印度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但这些潜力并没有那么容易被转化为实际的商业利润。再加上印度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外资企业在印度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制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德国企业要想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必须在全球布局中寻求平衡。多元化投资固然重要,但放弃中国市场显然是不可行的。中国市场的供应链和消费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短期内无法被任何其他市场替代。

未来,德国企业可能会在印度市场上寻求新的机遇,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依然会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

参考资料:
西门子CEO:将业务转去印度?德企离不开中国市场
2024-10-29 09:05·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