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词创作的一颗耀眼明珠
——读杨旭玉《湘土琢玉》有感
(文/王云林)
我的前同事杨旭玉是一个感情丰富、勤勉多产的青年作家。2023年12月,他与湘潭大学出版社合作,正式出版了他的作文教学专著《湘土文心——高中语文老师下水文集锦》,送给我一本,并请我为他写一篇文评。我口头答应他等自己闲下来就写,却一直囿于杂务,迟迟没有动笔。2024年9月,他的《湘土琢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又送给我一本,连邮费都不需要我付,这令我特别感动。我想,这次应该主动给他写一篇诗评,以表达我真诚的谢意。
杨旭玉和我,还有贾善运,原来都在衡阳市祁东县的一所高中教书,我跟他俩共事过一年。2023年7月,我回了江苏泰州,杨旭玉回了湖南怀化,贾善运还留在祁东继续执教。杨旭玉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比较有思想,而且敢于发声,这是难得的一种品质。我自己是历史老师,都说文史不分家,我尤其理解、欣赏有思想、敢担当,同时还能通过文章表达自己心声的老师。杨旭玉就是这样的老师。
杨旭玉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古诗词领域。像他这样的80后文艺青年,大部分都在写散文、小说、现代诗歌;会写古诗词而且长期坚持弗辍的人,真是不多见。杨旭玉写作的巅峰时期,基本上是每天一首。2022年—2023学年度,我们三人都教高三年级。高三升学压力大,平时学校下发的试卷也多,杨旭玉刚拿到语文试卷,就研读试卷上的古诗词,深入揣摩作者的思想,以“次韵”的形式也写一首诗(词),以此寄托他丰富细腻的情感。而他创作的题材很宽泛,像节令更替、时事政治、游子思乡、课堂传道、天伦之乐、寻幽山水等,都融入他的诗歌创作当中,我觉得这是很中正的创作态度,值得借鉴推广。
在我60年的人生旅途中,我也认识不少写古诗词的人。杨旭玉的作品与他们的作品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杨旭玉的诗词作品,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触发他诗意的真实“事件”。他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他是在生活中遇到某人、某事、某物有了纯粹的感想以后,才诉诸笔端的。我知道,中国创作古诗词的人数有几千万之巨,但一些人要么躲在一方斗室“向壁造词”,他们的遣词造句都很优雅,如果将他们的作品放到古人的作品当中,读者无法分辨出来;要么先入为主地给自己制定创作任务,然后走出书房,融入社会,为了完成那份“任务”而去许多地方“打卡”,冥思苦想以后写出作品来。这两种古诗词创作态度,在我看来都不纯正。
从纠正风气之偏的角度说,杨旭玉的创作令人耳目一新。读完《湘土琢玉》的全部254首诗词,给人的整体感觉,它是当代古诗词创作的一颗耀眼明珠,所有见梓的诗词都很“真”。这不奇怪,因为杨旭玉就是一个尤其“真”的人。我与杨旭玉、贾善运三人周末经常把盏言欢,论及一些人事物,说到痛心疾首处,杨旭玉未尝不置箸废食,厉声斥骂,以浇块垒。若觉得某事某物可爱,他又手舞足蹈,不停劝酒,以畅其怀。有人觉得杨旭玉这样的性情中人太傻,一点都不沉稳持重,在当下中国如此复杂的人情关系网中,这样的性格会吃大亏。但我不这么看,若为人过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明哲保身,甚至将自己整成了一个没有性格的社交“太监”,这样干瘪操蛋的人生,难道活得不窝囊吗?
有一天傍晚,我与杨旭玉觉得非出去走走不可。一时又想不到祁东有什么景点,特别是晚上可以开放的景点。正犹豫之际,他突然拍一拍脑门:“有了,我们就来个夜访岐山仁瑞寺!”稍微懂得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寺院一般在下午4点就关门了,不再对外开放。杨旭玉2018年皈依佛门,不可能不清楚这个道理。可他依然坚持前往。他认为,凡事绝不可因循流俗,若依了它,就索然寡味。这想法,有真名士的风度。于是他开着车,我们前往80公里以外的仁瑞寺。经过黑黢黢的山道,他大声念着佛号,倒也坦然。后来他填了一首《临江仙•与王云林君夜访岐山仁瑞寺》:“薄暮驱车寻大美,岐山别有风情。农家灯火向天明。浴身微冷意,方外乱虫鸣。俗士敲禅宜白昼,鸟声杂沓人声。真还如假渡浮生。明朝空对我,不必梦中惊。”
他的这种“有感而发”、随事而歌的作品,在《湘土琢玉》中随处可见。
比如第65页的《沁园春·祁东县归阳镇同王君云林贾君善运观湘江》:“春暮时分,漠漠轻阴,古镇渡头。看归阳地阜,舒眉锦绣;湘江浪急,入眼浮沤。鱼跃鸢飞,花繁草盛,为赏天光最上游。槐枝老,阅唐云宋雪,卧凤盘虬。人生难得佳俦。赏奇景、消磨世上忧。想粗狂子路;谦恭赤也;冉求谨悫,并效良猷。输我曾生,怡情养性,歌咏雩台万事悠。思今后,念兰亭气度,最是风流。”那是2023年暮春的一天,我跟杨旭玉还有贾善运前往祁东县归阳镇游玩,那里可以看到湘江。在一处江岸,当地的民众为一棵百年老槐树围筑了个小园子,我们倚靠栏杆,眺望江景,杨旭玉回校后就填了这首词。我特别喜欢中间两句:“人生难得佳俦。赏奇景、消磨世上忧”,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是值得赞许的。
再比如第179页的《丽江机场别王君云林》:“云南览胜虽言止,日照前途千万里。曩昔华坪印德名,栋梁长短多忧此。闻道衡阳礼乐浓,躬耕教苑从头始。爬罗剔抉叩史书,多方请益求竟指。名利远身学东坡,终生潇洒山川里。君返泰州满晚霞,勿忘楚国香鱼米。世俗樊篱倍寂寥,子孙婚姻何须理。华夏风光重苏杭,高义真情洵大美。桃李年年笑暖春,束脩敬意多弟子。别后挑灯读子书,清如东去长江水。明朝云上驭金鹏,湖中大蟹将肥矣。”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2023年高考结束以后,学校组织我们去云南丽江、大理、香格里拉三地旅游。当时我们都已经决定要回原籍了,所以在云南丽江机场,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我曾经跟他说过自己多年前,在云南丽江市华坪县教过书,还有幸跟蜚声中外的张桂梅校长坐一起开过会,他特有感慨,就次了毛泽东《送纵宇一郎东行》的韵,写了这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很多句子我特别喜欢,如“名利远身学东坡,终生潇洒山川里”,我虽然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时时鞭策自己向此看齐;“君返泰州满晚霞,勿忘楚国香鱼米”,湖南是鱼米之乡,八百里洞庭举世闻名。而且,在2023年五一劳动节,我随杨旭玉老师来到了他的老家——中方县接龙镇桥头村野鸡冲。我跟他说过,这辈子应该不会再来湖南了,这未免伤感,他却以诗劝我,有空再来;“明朝云上驭金鹏,湖中大蟹将肥矣”,让人想到家乡的大闸蟹,勾起人的乡愁乡思,真有“尽西风、季鹰归未”的味道,因为那惹人垂涎的“鲈鱼堪脍”!
祝杨旭玉在湖南安好,也愿他未来的文学道路越来越宽广,写出更多“真”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启海高复学校
作家会员申请表
投稿出版
扫码填写
多重福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