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1960年 朱朝正摄
蚌埠市郊淝淮公社大搞风力机的综合利用,利用风力机带动解放式水车、水泵、小钢磨、山芋切片机等进行各种农产品加工和提水灌溉,还用风力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1960年 陈伍琨摄
南陵县农业机械厂抽调大批工人积极赶制“双抢”机具,迎接早稻收割。已生产了脱粒机、砻谷机以及其它大小收割工具共700台(件)。
1960年 张文礼摄
为了检阅拼音扫盲的成绩,巩固和提高社员认识汉字的水平,推广普通话,萧县在黄口公社举行了第一次全县工农业余教育拼写竞赛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一千多人。
安徽省代表 陈娟美摄
1960年6月1日至11日,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60年 王勉之摄
阜阳县农具厂职工生产了大批手摇白薯切片机,支援农村人民公社秋收的需要。
李文秀(左)、唐荷秀(中)和杜菊芳 王鸿依摄
1960年10月8日,在合肥举行的一次跳伞表演赛中,安徽省女子跳伞运动员李文秀、唐荷秀和杜菊芳以平均距靶心2米83.6的成绩,打破了我国1959年创造的女子日间1000米集体综合跳伞平均距靶心3米39的世界纪录。
1960年 王勉之摄
为了保证明年油茶丰收,歙县特种经济林场抓紧油茶花开的季节,用蜜蜂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油茶多结果。这是技术员在进行人工授粉。
1960年 王文西摄
桐城县石河人民公社的12个高小毕业生,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7岁,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化肥厂——毛河青年化肥厂。二年来,创制和生产了土化肥、农药508万多斤,为国家创造了20多万元的财富。
1960年 邵润泽摄
萧县县委下放到杜娄公社刘村生产队兼任分支书的杜贤俊(左一)和木工组的工人一起研究制作快速甘薯切片机,以节省劳力,支援秋收第一线。
1960年 江锡年摄
合肥市合肥被服厂工人们,在技术革新运动中,把过去人工脚踏改为电动机代动,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一人一天由过去最多做西装裤18条提高到28条。
1960年 施栋民摄
淮南矿务局李郢孜二矿自1957年6月投入生产以来,创造了36个月安全生产无事故和生产全面跃进的优异成绩,为全省煤矿系统树立了安全生产的旗帜。
1960年 张文礼摄
蚌埠港修起了一条二里多长的土铁路,小火车可以从港口主要码头直接将物资运到附近的工厂和仓库,解决了港口吞吐量不能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的问题。
陈淑贞(右二)1960年 张家柱摄
“紫芦湖”地区过去没有种过水稻,姑娘们都是第一次下田插秧
“三八”人民公社干部和技术员正在早稻田进行观察
宿县“三八”人民公社社长陈淑贞,在农业合作化初期,领导八户贫农成立了互助组,经过了很多困难,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合作社。到1958年下半年,农业合作社又和其他合作社合并组成了一个拥有近两万农户的人民公社,她带领群众大兴水利,全面规划土地,扩大复种面积,使原来易旱易涝的低产地区,一变而为肥田沃野。
1960年 陈行知摄
萧县黄口农业中学于1958年3月建立,他们办起了农业试验场和家畜家禽饲养场,还办了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七个工厂,成功试制各种农药、化肥、农具200余种,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1960年 王晓拂摄
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是1958年新成立的,经过全系师生两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设置了畜牧、兽医两个专业,有学生267人。
1960年 吕厚民摄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著名演员严凤英正带领青年演员练基本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