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提出,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以新运行模式为关键、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重庆日报》推出《渝警前沿》专栏,展现全市公安机关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以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营造全市公安民警辅警勇争先、善作为的良好氛围,以新质公安战斗力为平安重庆建设赋能蓄力。
近日,一场演唱会刚刚结束,在现场安保指挥部的数智指挥大屏幕上,各个出口的人员聚集,部分安检口红色的光点汇聚成片,人流量即将达到峰值。
“启动大客流分流预案!”面对紧急情况,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大型活动安保支队民警陈欣然迅速下达指令,各执勤岗快速实行人流管控,约半小时后,4.6万名观众在智慧安保系统的辅助下,全部安全离场。
作为一座超大城市,重庆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展览展销等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有上千场大型活动在此举办。重庆市公安局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搭建人员密集重点场所联防联控应用场景,实现从经验管理向数据治理、主动管理转变。
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为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重庆公安机关锚定“创新超大城市协同高效现代警务体制机制”目标,深化公安改革创新,更新和升级传统警务运行模式,提升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一分钟内出动
“山城快警”快人一步
“2名孩童不慎陷入大滨路万发码头附近的淤泥中,快来人帮忙!”10月27日中午,热心市民杨先生报警。
市公安局将警情直接派发至大渡口区公安分局茄子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茄子溪派出所迅速派发至就近警力。不到5分钟,民警赶到现场,进行安抚和前期准备后,将2名孩童从齐腰深的淤泥中救出。“这是我们最无助最窘迫的时候,民警就像‘大侠’一样赶到,顷刻翻转局面。”孩子家长由衷感慨。
为深入推进“预防警务”“主动警务”战略,探索如何减少警情流转层级,建立合理高效的快速接处警模式,今年9月5日起,大渡口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山城快警”警情数智直派试点工作。
快,是“山城快警”的核心!
为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到安全就在身边,试点中,大渡口区公安分局创新打造数智派警平台,除减少派警环节外,还将派出所除综合指挥室值班民警以外的值班警力,全部撒到街面或社区开展巡防工作,由原来的驻地“静态接处警”变为现在的街面或社区“动态接处警”。
试点近2个月来,实现了110警情指令平均流转时间缩短40%以上,处警民警30秒内签收、1分钟内出动、核心区域5分钟到场,全区九类街面警情同比下降28%。
全面融入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我市公安机关正构建分级分类警务运行机制。一方面建立中心城区、主城新区、“两群”地区分级分类警务运行新机制;一方面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快打造中心城区“市局统筹、一体治理”警务运行机制,构建市局、“9+2”分局、194个派出所、50个警务站、773个街面最小作战单元五级贯通体系。
车流更大车速却更快
交通信号灯学会了“思考”
今年国庆黄金周前夕,9月30日16时,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监测到内环以内小时在网车流量达40万辆,触发了管控预警。
此时,系统自动启动三级预案,对大流量道路迅速采取四项管控措施:一是一键配时,对17条道路51个路口,启动减量1/4的信号控制配时方案;二是一键诱导,通过11个路面诱导屏发布提示,并同步关联高德、百度导航,引导车辆分流;三是一键派警,立即调派民警到16个减量分流点管控处置;四是一键协作,调度9支交巡警支队开展区域协同管控。
17时,随着通勤、通学、晚高峰叠加,中心城区小时在网车流量达45万辆的历史峰值。系统自动启动一级预案,升级管控措施,削峰限流管控迅速有序开展。19时40分,晚高峰基本消散,较去年同期提前50分钟,道路交通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在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中,会“思考”、很“聪明”的交通信号灯,让城市出行更便捷、更智能。
10月1日国庆首日出城高峰,中心城区全日在网车流量达16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加5.6%,但平均车速较去年同期提升5.4%,首次实现了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和高速公路亡人交通事故“两个零发生”。
这只是重庆以数字警务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市正加快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市公安局在已集成8大板块、78个实战模块的“情指行”一体化平台基础上,迭代升级“情指行”3.0建设,加快构建“6+5+N”数字赋能体系,即打造指挥决策、基础管控、执法监督、智慧侦查、交通管理、民生服务等6个实战中心,深化人员密集重点场所联防联控、全民反诈、大型活动安全监管、未成年人管护、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调度等5个综合场景,并继续推出N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目前已研发实战场景一级应用21个、二级应用74个,推动人口、车辆、视频等243类公安数据资源接入三级治理中心,力争2025年4月前实现重点能力向基本能力延伸。
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
市民体验“零材料”“零跑腿”
前不久,来重庆找工作的胡先生收到了心仪公司的录用通知。因办理入职手续需要开具有关证明,他便在重庆公安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警快办”提交了申请。审核当天通过,证明文件在线下载,整个办理过程“零材料”“零跑腿”。
“一趟都不用跑,真是太方便了!”在接受采访时,胡先生表示。
这个“警快办”平台整合了多个警种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实现431项特色服务“一网可达、触手可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接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77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在市级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上线运行。
在重庆火车北站的智慧警务站内,一窗通办智慧警务舱能够第一时间为忘带身份证的旅客提供帮助。按照语音提示操作,旅客仅需1分钟就能拿到一份临时身份证明。在江北嘴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警务自助服务区增加了服务金融从业人员的出入境便民服务设施。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重庆公安推动数字警务建设更智慧、更智能的初心所在。
围绕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我市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出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等领域30条便民利企举措。
从“只跑一次”到“全程网办、一次不跑”,重庆市公安局打造“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升级版,“警快办”全程网办率达80.7%,全市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当场办结、立等可取事项达90%。
同时,我市在全国首创入境旅游口岸签申请“一网通办”,平均办结时限由7天压缩至3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已实现川渝两地全域全类别户口迁移跨省通办。
记者了解到,目前,重庆公安正与广安公安共同探索跨省域一体化流动人口管理警务,将从就业落户、住所落户、人才落户、投靠落户等方面提出14条具体举措,进一步畅通市外来渝留渝人员落户通道,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引人聚才。
更透明更高效
公安执法规范化改革动作频频
“报告,按照预定计划,嫌疑人已全部入区完毕。”10月25日,在公安机关组织的一起重大诈骗案收网行动中,在江北区一写字楼内现场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江北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体化协同推进、精细化流程管理、多元化服务保障,为收网行动提供了强力支撑。33名嫌疑人送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即刻开展入区人脸识别登记、人身安全检查、更换识别服和拖鞋、标准化信息采集、分配讯(询)问室……仅30分钟,全部规范有序入区。
10月30日,记者走进江北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圆型办案服务指引导台映入眼帘,入区登记、体检登记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
这个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包含了接待登记区、执法办案区、电子取证区、涉案财物区、案情研判区、联动保障区、综合管理区七大区域,可以为办案单位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形成“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的执法办案新模式。自投用以来,该中心多次承担全区乃至全市大案要案的执法办案工作,已实现办案质量提升、办案效率提升、执法安全系数提升,执法问题下降、办案压力下降的“三升两降”良好成效。
当前,全市公安机关正大力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改革——搭建“一站式”简案快办平台,构建“市局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区县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基层案管室”三级联动执法治理体系。该平台体系旨在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办、类案同办、繁案精办。健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大力推行集中办、专业办、规范办、快速办,累计办案19.15万起,讯(询)问嫌疑人23.46万人次,刑事案件进中心办理率达90%以上。
针对执法顽瘴痼疾,重庆公安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健全三色预警治理机制,上线“立而不侦、久侦不结”功能模块,搭建执法关键环节“智能预警+人工介入”治理新模式,预警督办案件29627起,有效扭转办案“不作为、慢作为”现象。
针对执法监督智能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闭环等问题,重庆公安机关创新数字化执法办案方式,紧盯“警、案、人、物、卷、场”要素,上线执法闭环智慧监督系统。该系统包含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和闭环智慧监督系统建设,将构建“市局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区县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基层案管室”三级联动执法治理体系,实现对接警处警、受案立案、中心运行、网上办案、法制审核等执法关键环节全生命周期管控。目前,系统已建成六个监督管理模型,力争12月底前完成全市公安机关布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