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CCSN2024)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蔡广研教授分享了以“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的思考与展望”为主题的精彩大会报告,其中围绕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整理相关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Q1:针对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控的现状与挑战,您认为实施肾脏病全程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具体推进这一管理策略?
蔡广研教授:慢性肾脏病是一类严重危害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因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患者过早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当前,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控面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许多肾病患者并不知晓自己的病情,往往在病情较重时才就医,导致肾病患者的知晓率不足20%。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了肾脏病全程管理的理念。
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强调早期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危险因素预防等手段,提高健康人群对肾脏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建议他们养成每年体检的习惯,以便在早期发现肾脏疾病。这不仅可以减少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对于已经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肾病患者,全程管理也制定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例如,对于肾病萌发期、早中期的患者,我们努力治愈或逆转病情;对于终末期的患者,虽然透析治疗对他们来说是不幸的,但是进行积极治疗、康复和营养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医患共同努力,患者可以恢复到疾病前的部分工作、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做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在具体推进肾脏病全程管理策略方面,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肾脏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二是完善医疗体系,加强肾病筛查、诊治的专业力量和技术支持;三是加强科研投入,推动肾病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四是加强跨学科合作,实现慢性肾脏病与其他疾病的多病同防和多病共管。
Q2:近年来,有哪些技术创新或新疗法在慢性肾脏病的全程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蔡广研教授:肾病全程管理应该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筛查、疾病早诊、病情控制、病因治疗、功能替代和机体康复等全部环节。在不同的环节,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以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在早期诊断阶段,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医学研究成果,如遗传学筛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手段,实现对疾病迹象的更早期捕捉。
在治疗方面,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由于肾病经常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同时发生,肾功能减退经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因此,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慢性肾脏病与其他疾病的多病同防和多病共管,国际上提出了心-肾-代谢综合征(CKM)等新概念。循证医学研究发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新型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治疗药物具有使肾脏疾病等多个疾病共同获益的特点,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肾脏终点、心血管并发症乃至机体预后。
此外,在终末期肾病的功能替代治疗方面,包括异种肾移植和新型生物人工肾的研究进展,有望进一步改善我们现有的肾脏替代治疗效果。
Q3: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如何实现更加个体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蔡广研教授:肾脏病虽同属一大类疾病,其表现、进展及预后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然而,细化至每位患者,其个体差异显著。因此,我们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及不同指南的基础上,于临床实践中尤需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诸如遗传学检测、生物标志物分析等新兴手段,能够为患者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从而在常规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确患者的疾病分类与分型。
此外,现在还有很多新的移动端设备,患者可以居家佩戴体征监测设备,及时反映机体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并接受医生的指导,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就医方式会有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当然,在临床治疗与用药方面,我们同样需紧密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与优化。总之,既要坚守循证医学的证据基础,又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二者相辅相成。在此过程中,抓住疾病治疗的主要矛盾进行个体化处理,并始终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是至关重要的。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