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4日,天工股份(834549)发布2024年三季报。财务数据显示,当期公司依然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0.54%,基本每股收益为0.2410元。

最新消息显示,这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将于11月1日在北交所IPO二次上会。拟募资3.6亿元,用于年产 3000 吨高端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生产线建设项目。

作为“钛”材小巨人,市场如何看待“钛”材空间,成为观察聚焦天工价值的关键。

消费电子“钛”应用继续扩大

消费电子“钛”应用继续扩大

“钛”的应用市场到底有多大?

自苹果iPhone 15 Pro系列发布后将“钛”材推到大众的视野,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呈现出两个极端。

一方认为,依托电子消费而带来的“钛”市场,有可能是昙花一现;一方则认为,电子消费仅仅是开始,“钛”市场正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2024上半年,继苹果iPhone之后, 华为的新折叠机如Pocket2、vivoxfold3等产品陆续上市。进入下半年以来,荣耀正式发布的MagicV2折叠屏手机,采用了钛合金3D打印技术,实现了手机行业“钛”材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

近期,公开报道又显示,苹果iPhone 16系列在中国市场前3周,较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系列销量增加了20%。消费者倾向于追求更“新型的”产品。而流露出来的关于苹果iPhone 17 系列的最新消息显示,材质中将继续延续“钛”的应用。

2023年天工股份实现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170.05%,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142.57%,收入业绩呈现爆发增长。外界认为这一业绩是由于电子消费品中“钛”的应用所带来的偶然性,但是将观察天工股份的时间拉长,可以看到,这一业绩表现既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同时也预示着未来“钛”材市场的潜力。

根据电子消费品领域陆续传出的消息,仅仅从电子消费品看,至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里,“钛”的应用将是主流。

“家庭”将成“钛”材下一个场景

“家庭”将成“钛”材下一个场景

作为一种惰性金属,钛具备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防腐蚀和抑菌环保的特性。

事实上,在欧美日市场,“钛”材对于大众并不陌生。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通过把钛带入户外行业而获得市场关注,随后,日本则在90年代将钛引入了高尔夫球杆的生产制造,开启了高端市场。

在中国,此前更多的可能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也因此造成了普通受众认为“钛”材与C端市场较远的印象。

据介绍,天工股份从2010年成立以来便一直聚焦“钛”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尽管目前其在电子消费领域拿下了更多的订单,但是也一直在探索“钛”材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2020年前后,凭借对行业的深耕,天工股份前瞻性的判断“钛”材将更“贴近”的进入“民用”领域。随后投入研发力量,成功实现高效便捷、组织性能优异、均匀性稳定、成本受控的短流程消费电子用大卷重钛合金盘圆线材的制备工艺。

今天,“钛”材在国内民用领域已经有了发展的势头。许多行业专家认为, “家庭”会是钛制品的下一个场景“爆点”,从应用层面来看,未来钛制品很可能实现对304不锈钢的全面替代。

调研机构恒州诚思则预计到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82亿元。事实上,“钛”材由于其十分称道的优越性,担心的不应该是其有没有市场,而是当前的技术能不能驾驭它。

科技与产业共同推动“钛”材发展

科技与产业共同推动“钛”材发展

天工股份方面也曾十分肯定的回应自己对“钛”材市场的看法。

2022年11月,天工股份开始批量供应消费电子用钛合金线材,并在2023年持续增长。其认为,未来若消费电子领域继续维持现有钛材的使用量且公司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公司消费电子用钛材业务的收入业绩预计可保持相对稳定,具备可持续性。

此外,公司也一直致力于高附加值钛材应用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前瞻性地布局其他应用领域。

天工股份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其通过自主研发,已掌握了大盘重钛及钛合金线材生产技术、纯钛以轧代锻技术、钛及钛合金残废料回收、利用技术、高品质TC4超细组织线材制备技术、高品质大卷重TC4钛合金线材制备关键技术、眼镜架用Ti-4Al-22V丝材研制等核心技术,为增强钛及钛合金材料产品性能提供关键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公司钛及钛合金材料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从高精尖领域到户外爱好者的必备品,再到更广泛的民用化,钛制品经过了大概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成熟、规模化带来的价格下探以及产品服务场景的增多。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钛矿产量达324.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7%;海绵钛产量达21.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3%;钛材产量15.9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4%;钛材消费量14.8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9%。

在冶炼加工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各类产品均可自主生产,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处于并跑状态,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应用方面,依托国内超大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钛工业技术进步显著,在中高端领域不断取得新科技成果,率先实现日常生活用品产业化,3C产品等新领域应用不断扩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在公开场合表示:“随着全球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深化演进,钛及钛合金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