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俘虏了朱允炆的生母,也就是自己的大嫂吕氏。看见吕氏狼狈地摔在地上,朱棣赶忙上前搀扶,并深感抱歉地说:大嫂,老四实在不想闹成这样,这只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举啊。

朱棣对吕氏这种态度,很有可能不是出于真心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当然并不是朱棣坏或者天生反骨,对他而言,他的大嫂只有一人,那就是孝康常皇后。

人都说朱棣奉天靖难谋朝篡位得位不正,但真实可能真相并不是史书说的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底层出身,征战多年开启大明江山。洪武之前,朱标和朱棣就已经出生,朱元璋朱标当接班人培养,朱棣则在军中历练。

可以说历史上没有比朱标更稳固的接班人身份了,所有人都知道朱标是未来的皇帝,即便朱棣才华再出众也无济于事。

然而,朱标英年早逝,一切出现了变化,史书或者通用的说法是朱元璋太过思念朱标,进而将朱允炆视为接班人。

然而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朱元璋可不止朱标一个儿子,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朱标去世后的几年里,朱元璋次子朱樉,三子朱棡相继去世,都没活过40岁,这不得不让朱元璋生疑。

况且,古代嫡子与庶子的身份差别很大,朱元璋是忠实的遵循者,朱标是嫡长子是毋庸置疑的,可朱允炆他连嫡子都不是朱元璋凭什么铁了心的就要传位给他。

吕氏不过是朱标的侧妃,正牌夫人是孝康常皇后,她的父亲是开国元勋常遇春,母亲是蓝玉的姐姐,这样的身份背景除了朱家人无人出其右,就算朱元璋铁了心的传位给所孙子,也应该传给朱标嫡长子朱雄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朱雄英年幼早夭,朱允炆成了名义上的长子,但他庶子的身份是改不了的,此时的他还不是合法的继承人,因为嫡次子朱允熥尚在,就算朱元璋想在孙子里面挑选继承人,朱允熥是最合适人选。

如今我们用上帝视角回看那段历史,太子朱标于1392年37岁去世,秦王朱樉于1395年39去世,晋王朱棡于1398年40岁去世,朱标正妻常氏于1378年23岁去世,朱雄英于1382年8岁去世。

围绕着朱元璋的长子次子长孙等人相继去世,正常思维的人觉得这种事正常吗,朱元璋作为开国之主会觉得这种事正常吗?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最后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但可没有明言他就是雷打不动的继承人,而运作这一切的正是朱允炆和母亲吕氏背后的文官集团。

朱元璋晚年,太祖实录中明文记载“朕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仅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

这是朱元璋对朱棣说的话,可以看出,对朱棣的才华能力朱元璋是认可的,也有传位的打算,并且将兵权和秦王的节制权交给朱棣,意思已经很明显。

就在朱元璋感觉时日无多时,连下两道诏书诏朱棣回京,可是就在朱棣在北京通往南京的路上,朱元璋已经去世,草草下葬,七日后朱允炆继位,并将进京奔丧的各路亲王全部赶了回去。

亲爹去世,儿子不能奔丧吊孝,朱允炆和他背后的文官集团做得够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事情就比较明确了,朱允炆在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削藩,最终逼反朱棣。

如今我们在看朱棣的靖难之役有多困难,其实不然。朱允炆背后有文官的支持,朱棣在军中有着极强的声望,朱允炆派出的镇压之兵犹如抱薪救火,反而帮了朱棣。

试想一下,朱棣起兵时不足千人,究竟是怎样的才能让他在几十万军队面前游刃有余,若没有军方放水,靖难之役从开始就结束了。

因此我们再看朱棣攻入南京见到狼狈的吕氏他会有怎样的感想,是自责还是被逼无奈,恐怕都不是,那句所谓的大嫂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在朱棣眼里,他的大嫂只能是常氏,因为身份对等,又是大哥朱标正妻,就算扣头也不为过,只不过常氏早已不在人世。

至于吕氏,朱棣心中有很多难言之隐,在天下人看来,他就是反贼,所以,面对靖难之后的吕氏,朱棣只能放低姿态,做做样子给天下人看:我朱棣并不是什么乱臣贼子,只是迫于无奈,对大哥的遗孀还是要在面子上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