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寒意不仅弥漫在乌克兰的战场,更渗透到全球经济的血管。
7月9号,美国的彭博社揭露了一则内部消息:沙特私下暗示七国集团“别碰普京的钱,否则沙特将抛售数百亿欧洲债券!”
沙特的外交部门也正式回应了这则传闻:我们没有这样说!沙特说他们从来没有也不会威胁任何国家,沙特和七国集团是很好的贸易伙伴。
本来以为沙特路见不平,俄罗斯冻结的3000亿有了保障,但是10月25日,七国集团正式宣布:用俄罗斯的3000亿,发给乌克兰500亿的贷款,12月就开始发钱。
事情的起因
2022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西方国家迅速祭出“金融核弹”——大规模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欧盟冻结了约2000亿欧元的俄罗斯央行资产。
美国也紧随其后,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行动,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数年军费开支。
这笔巨款被“锁”在西方金融机构的保险柜里,成为西方与俄罗斯博弈的重要筹码。西方计划将这些被冻结资产的收益用于支援乌克兰,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加剧了与俄罗斯的对抗。
西方认为冻结资产是维护国际秩序和支持乌克兰的必要手段,但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对国际法和金融秩序的质疑。
美国态度强硬,主张直接没收,用于乌克兰重建或赔偿损失。部分欧盟成员国对这一方案表示担忧,认为缺乏国际法依据,并担心损害欧盟的国际信誉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欧盟需要与美国保持一致,共同应对俄罗斯的“威胁”,欧盟也需要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避免与俄罗斯彻底决裂。
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使得欧盟在处理冻结资产问题上显得犹豫不决。试图在支持乌克兰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
于是欧盟决定替俄罗斯进行放贷,把钱借给乌克兰。这种“借花献佛”的做法,虽然避免了直接没收的法律风险,但也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对抗。
然而俄罗斯的家底却比美国想象中厚很多,即使冻结了3000亿,俄罗斯还有2000亿的外汇和黄金贮备,根本不慌。
美国试图让俄罗斯的经济崩溃,俄罗斯就保守维稳。俄罗斯如今已经成为中美俄三个大国中,国家外债最少的国家。
在打仗的这几年,俄罗斯一直在稳定的偿还自己的外债,就是为了不被美国的金融战操纵。从好处说,俄罗斯经济处在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
往坏处说,俄罗斯的经济停止了发展,几乎难以吸引到外资的流入。俄罗斯经济受到西方制裁的严重冲击,但其强硬回应也展现了不妥协的姿态,表明这场金融博弈远未结束。
沙特,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在俄乌冲突及后续的金融博弈中扮演着微妙的角色。沙特看着俄罗斯,颇有一些唇亡齿寒的感慨。
沙特持有巨额的欧洲债券和美国国债,一旦这些资产被冻结,将对其经济造成巨大打击。沙特有点害怕自己变成第二个俄罗斯,敢怒却不敢言。
沙特拒绝谴责俄罗斯,并积极参与乌克兰和平谈判,这表明其不愿完全倒向西方,但也不敢明着支持俄罗斯,所以一直催着两国何昙。
在这次的金砖会议中,沙特也表现的比较保守。但是俄罗斯对沙特还是很给面子。在金砖会议上,普京何谈那天到来时,他愿意把谈判地点选在沙特。
石油国家跟美国的关系都很微妙,因为石油是国际金融的重要部分。西方这种冻结财产的行为,让所有国家都看到了西方的无耻。
如果这些欧美国家可以不劳而获3000亿,他们尝到了一次好处,怎么能忍住不花在自己的身上,一旦得到了好处,食髓知味,会不会接着对其他国家下手。
资产冻结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其影响远超出了俄乌冲突本身。这场金融博弈不仅考验着国际法律体系的底线,也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
根据国际法,国家对其境外资产享有主权豁免权,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例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制裁,否则其他国家无权冻结或没收。
一些国家认为,西方国家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政治动机,是对国际法的曲解。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缺乏透明度和问责机制,可能导致资金被滥用。
冻结主权国家资产的举动,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了诸多风险。它削弱了人们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信心,使得各国开始重新评估其海外资产的安全性。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跨境投资减少,资金回流,甚至引发货币战争。如果这种做法被其他国家效仿,全球金融体系将面临更大的不稳定风险。
各国可能会为了保护自身资产,采取更加保守的投资策略,甚至减少国际合作。投资者会更加谨慎地评估投资风险,可能会将资金从被认为不安全的国家或地区撤离。
各国应该共同制定更加完善的国际金融规则,明确资产冻结的条件和程序,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防止滥用权力。
需要加强国际法框架,明确资产冻结的合法性和边界。各国应该在联合国框架下,就资产冻结的适用条件、程序和救济机制达成共识,以确保其符合国际法原则,并避免被滥用。
资产冻结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武器,其影响深远而复杂。这场由资产冻结引发的金融博弈远未结束,其最终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