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文化社会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魏会军到新乡市辉县市南寨镇凤凰山村开展驻村工作。驻村帮扶工作中,他运用“三个坚持”“三个做好”的好经验,使凤凰山村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发展提质升级,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坚持“五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做好工作谋划
凤凰山村位于太行深山区,属于深度贫困村,8个自然村全部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悬崖之上,2016年才打通通往山下的公路。魏会军同志磨破了不下十双鞋,无数次踏查7.2平方公里的村域、反复走访全村群众,提出了“五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即紧密围绕五大振兴工作部署,准确把握第一书记四项职责,紧紧依靠派驻单位、派驻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持续坚持“输血”与“造血”两方面有机互促,逐步达到镇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一流的目标,村“两委”和全村群众迅速统一到谋发展、奔振兴的步调上来。
一方面,加强汇报,发挥好第一书记连接帮扶单位和派驻地的桥梁作用,高位推动驻村工作。驻村第一书记是派驻单位的千里眼、顺风耳、情报员,单位后盾作用发挥的好坏与驻村第一书记职能作用发挥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入村以来,他频繁往返于单位和派驻地之间,累计行程6万公里,报废轮胎6条,及时将搜集的资料、情况分析、意见建议向单位进行汇报,取得了坚决支持。在他的积极报请下,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陈鹏6次组织召开室务会研究驻村工作,对驻村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安排,并在2023年8月4日至5日进行了实地调研、慰问,现场办公帮助解决村民行路难、用水难等实际问题;其他室领导两年来16次到村推动落实,10次带队到省直有关部门协调驻村帮扶项目事宜。他以前瞻30年的眼光谋发展,帮助凤凰山村对接了中国规划设计院,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制定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绘好长期发展蓝图。瞄准大平台,他协调河南省航拍协会、郑州市摄影家协会等在凤凰山村挂牌成立6个创作基地,150多名摄影家、书法家、画家、作家、记者为山村发展鼓与呼,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书法作品、视频、照片、新闻报道,大大提升了凤凰山村的文化底蕴和文旅热度。
另一方面,率先垂范,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领头羊作用,打造团结奋进的驻村干部队伍。班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他紧紧依靠并带领村“两委”,探索出村党支部“自强自建”、新乡市先进群体党支部“对标学建”、省直机关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省外先进党支部“跨省联建”、省派第一书记先进党支部“比学竞建”的党建“五方促建”机制,组织村党支部人员西达洛阳,南下厦门,北上安阳,远比河北省的全国文明村,近学新乡市的先进群体,手拉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臂挽走在全省前列的帮扶村,对“堡垒”兵力进行了全方位集训,将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干部社员的心劲紧紧拧在一起,驻村工作队所有的工作谋划都得到了强力支持。
二、坚持“一体两翼”的工作举措,做好工作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驻村帮扶既要坚持从大局着眼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又要从细节入手提供措施保障。他确定了“一体两翼”的实践路径,“一体”即基础设施补短板,“两翼”即同步推动产业发展、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一是基础设施先行,改善人居环境。凤凰山村海拔高、位置偏、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在他多方争取下,202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安全饮水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相继落地凤凰山村,资金规模超1000万元,建成了6个蓄水池、铺设了4400米的输水管网和600米的污水管网,修建了与古村落风貌一致的2000平米石板路、3座公共卫生间,修砌了300级登山观景步道、50米花池,安装了24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村村有路灯、村内不踩泥、污水能处理,目前土地平整流转、村村连接道路项目正有序推进,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二是产业发展紧跟,强化致富支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据山村资源禀赋,他将凤凰山村的资源禀赋精准概括为“一山一水一凤凰,一红一绿一健康,古树古村五连洞,绝壁天路大文章”,据此提出了三产带一二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发展路径并坚持推动,成效良好。他争取低息贷款,吸引乡贤投资600万元建成高端民宿“崖宿·云窝”,实现了山村高端民宿“零的突破”。邀请河南辉县市金融服务中心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到村为农家乐经营者提供低息、免担保融资服务,授信3户90万贷款额度,改善传统农家乐硬件设施。争取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民宿,为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元。立足凤凰山村种植山楂的历史传统和资源条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订单种植,成功研制3款山楂保健茶、1款冻干山楂果、1款手工山楂切片产品,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引入河南“楂之恋”有限公司投资30万元建设电商直播基地,为产品打通线上销售通道。成功注册凤凰山村第一个商标“云端锦凤”,供村集体和村民免费使用,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是“两个文明”并重,激发内生动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要富“口袋”,他组织村民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就近务工300多人次,村民务工收入增加90多万元;充分利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选派10人次参加厨师、中医保健、电工、焊工、车辆驾驶等培训,提升村民增收技能;组织省委政研室、社会各界直接捐款2.6万元,捐助电脑、打印机、健康陪伴机器人、融雪剂等各类物资价值50多万元,为村内带来真金白银。乡村振兴更要富“脑袋”,围绕扶志和扶智,他加大对脱贫户、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的帮扶沟通力度,提高了他们摘掉穷帽子的信心。组织中国书协、省直书协书法家为村庄书写地标、为村民书写牌匾30多幅,彰显文化特色。同时,组织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重阳节长寿宴、作家入村采风、金凤凰飞行表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组织开办“凤凰山·山河课堂”,把暑期回村的孩子们集中起来,教文化知识、讲文明礼仪、搞体育运动,教好山村下一代。协调河南中医三附院开展义诊活动,诊疗100多人次,村民牛春青多年不愈的胳膊疼痛问题被专家治好,他逢人就夸驻村第一书记是群众的贴心人。
三、坚持“以村为家”的工作作风,做好模范表率
驻村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的头面旗帜,他以村为家,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扑下身子、扎下根子、扛稳担子,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一待就是20多天。山区防汛任务很重,夏季他冒险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汛抗洪、转移群众、服务滞留游客、清除落石。冬季常遇大雪封山,他徒步上下海拔千米的十八拐40多次,将防寒物资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他带头示范,积极承租村民废弃院落,精心设计,自掏腰包将破败的石头房改造成了网红打卡点,推动了群众思想解放,在他的带动下多户农家乐进行了提质升级。他发挥自身的摄影特长,自购无人机、相机等专业设备,以村民为“演员”、以山村为“舞台”、以乡土为“脊梁”,创作了超200个短视频,集中宣传凤凰山村的美景美食美好生活,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河南日报等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40多次,其中3次登上央视、12次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1次被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专题报道,《风味人间》第五季剧组看到相关视频后到凤凰山村进行实地拍摄,凤凰山村实现了由偏远村到网红村的转变,网上的信息流量变为群众致富的现金流量。
来源: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