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网络首发
即引发学界高度关注
科学网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研究成果如何反映学术话语权
华师心理学院温忠麟教授
学术研究之路背后的故事
让我们带你一起探索
温忠麟,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进展》编委。主要研究心理计量方法。近年来致力于结构方程模型、潜变量交互效应、追踪数据的潜增长模型、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校本评核和高考分数调整方法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参与香港政府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多篇,著书11本,论著被心理学和其他社科领域研究者广泛引用,单篇论文被引次数在中国知网全网排名第一。
今年8月,温忠麟和叶宝娟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一文,被20028篇论文引用,成为中国知网首篇被引过2万的中文期刊论文。截至目前,中国知网中文期刊论文单篇被引排名前十的文章中,温忠麟的论文占了三篇, 两篇论文被引均过两万。
此外,今年10月,温忠麟在《心理学报》发表题为《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多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类型》的论文,首次明确界定了“影响关系”的概念,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多年来,温忠麟用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和求实创新的治学品格,与团队成员一同引领和推动了国内心理统计方法研究。
从数学 统计学 教育学到心理学
他不懈探索
纵深钻研学术 跨界拓宽视野
一条跨学科的漫漫长途
温忠麟(后排右起第三)在华师
温忠麟本科就读于华南师大数学系,那是他成长的黄金时代。那年头,有书读是很幸福的事情,同学们都很用功学习。虽然时隔久远,但大学生活还是为温忠麟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和饭堂。他提到,同窗之间虽然年龄差距甚大,但大家都很谦让平和,自觉遵循集体规则且互帮互助。众人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氛围熏陶着温忠麟,为他的学术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肇庆师专(今肇庆学院)工作。在远离喧嚣、生活单调的环境中,温忠麟保持在华师过的学生日子,沉下心来读书。出自于对自我提升、钻研学术的渴求,温忠麟决心读研深造。在那交通不便、春节一票难求的年代,为了备考,他两年春节都是一人在肇庆过年。
温忠麟与他在云南大学的研究生同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温忠麟顺利考取云南大学数学系,专业是数理统计,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取得了硕士学位。他回忆道,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师授课,而这段经历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术训练。多年与数字、公式、定理打交道,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温忠麟严谨、一丝不苟的性格,提升了逻辑思维与定量分析的能力,也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毕业后,温忠麟任职云南教育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期间以全日制学生身份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进修。作为广东人,虽在外闯荡近十年,他始终保持初心,希望回到广州工作。经过几番周折,他接受了华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机会,也“误打误撞”地叩响了教育学的大门。
温忠麟在台湾师范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刚转行教育学时,温忠麟幽默地自嘲道,“那时我真是两眼一抹黑” 。面临着身边没有熟人、没有师门的窘迫境况,以及教科所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量要求,他并未退缩。相反,温忠麟沉浸在图书馆的书海里,再次过上研究生那样的求学日子。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既认识了不少同行,也了解同行在做什么研究。通过学习与交流不断提升自我,弥补自己在新领域的不足。转行四年后,他评上了教育学原理教授。
然而,变化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千禧年伊始,由于学校院系调整,温忠麟接受组织安排,“转行”到心理学。为了适应新学科的工作,转行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前往西悉尼大学跟随国际知名学者Herbert Marsh做访问学者,随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温忠麟2011年在牛津大学合作研究(左三为Marsh教授)
温忠麟不仅克服了跨学科的种种挑战,还逐渐展现出扎实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他强调,“高考要避免短板,谋生要发挥长板。”温忠麟的长板就是数学与统计,加上良师指引,使得他在转行后起步很高,第一篇英文文章发表在权威的方法期刊《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第一篇中文文章发表在心理学顶刊《心理学报》。迄今为止,温忠麟和合作者在这两个期刊分别发表了13篇和20篇文章。
因为温忠麟在心理学科的成就和影响,他成了 中国“百年百位”心理学家大讲堂第十五位讲者。讲座中,听众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温忠麟在计量心理学路上,对简单化和精确化的执着追求。温忠麟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他的跨界经历:从开矿(数学)、到炼钢(数理统计),再到打铁制造工具(心理计量方法)。丰富的跨界经历,让他能够以多学科的角度去面对教学与研究,也让他感受到人生拥有多重可能。
温忠麟在港中大读博期间
引领和推动国内心理计量方法研究
文章被引是一种“话语权”的反映
一组超高的文章引用量
助力发文期刊排名靠前
研究成果反映学术“话语权”
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校长给温忠麟颁奖
2000年以来,温忠麟团队引领和推动了国内心理统计方法研究。他们团队在统计基础、测验信度、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和追踪数据建模等主要领域都有系列研究,他们发表的论文占了国内心理统计方法研究的半壁江山。2022年以总结温忠麟团队的工作为主的一组6篇综述文章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该刊在202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评价中总分排名第三、心理学排名第一,得益于这组文章超高的引用次数。
温忠麟曾提到:“问题来源于生活,选题要有实际需要。”这不仅是对方法研究者者的温情箴言,也是他在学术研究上的切身体会。他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方法研究,源自在读博时一位老师向他抛出的一个问题:“中介和调节如何区分?” 带着这个应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温忠麟及其合作者写作并发表了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有非常高的引用频数,其中2篇已经超过2万。
中国知网期刊论文被引量排名前十名单
中国知网中文期刊论文单篇被引排名前十的文章中,温忠麟的论文占了三篇,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五。他表示,论文被高引用,很大程度是因为方法的普适性,社科各领域都可以应用。他以经济学的原理做解释:需要和可能构成消费。为了增加可能性,一方面是论文写作要通俗易懂,避免曲高和寡;另一方面是要授人以渔,通过培训班和讲座,普及推广所研究的方法。为此,温忠麟的足迹几乎走遍祖国每一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地区)。
温忠麟提到,除了方法创新,有时候还要具备为研究成果“保驾护航”的能力、取得话语权的能力。例如,传统研究方法认为,变量之间的关系要么相关、要么因果,而研究中介效应的论文都会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但至今没有见到对影响关系这个概念的明确界定。这就让研究中介效应的文章经常被诟病。
温忠麟与心理学院在港招收的在读博士生们
为了扭转这个尴尬的局面,也为通过问卷做实证研究的应用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今年十月,温忠麟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独创精神,在《心理学报》发表题为《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多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类型》的论文,首次明确界定了“影响关系”的概念。该文七月份网络首发后,引起学界高度关注。科学网、新浪网等大媒体做了报道,计量经济学、行为管理学等多家公众号全文转载,百度百科基于该文新增了词条。
温良是他的代名词
学术上 一丝不苟
生活中 平易近人
诲人不倦的温和良师
温忠麟与毕业研究生的合影
“他是严谨的学者,也是温和的长辈。”2022级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林荣笙想到的第一个词便是“温良”。温良恭谦,平易近人。不论是学生还是同事向温忠麟请教问题时,他总是耐心给予指导,尽显谦逊平和之态。温忠麟的同事田丽丽教授对他的评价是:“脸上有微笑,眼中有热情;心里有温度,行动有风采”。
在日常授课中,温忠麟十分注重“化难为易”,一些晦涩难懂的统计知识,经他转化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深入浅出,让非专业的人也能豁然开朗。 在讲授调节效应在变量关系中的作用时,他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典故“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使学生们更易于理解;课间倘若看到学生们略显迟疑的面容,温忠麟便会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一步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得出结论。
温忠麟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讲座
近年来,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在日常和学生的交流中,温忠麟也会教授学生们如何正确处理学术与技术的关系。他认为,chatgpt等AI工具是非常得力的助手,可以帮忙文献整理、摘要等繁复的工作。但是,即使有工具帮助,研究者还得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有审辩式思维、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做好研究。
同时,温忠麟也对学生在学术上的成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于学生的论文,他会整篇通读、亲自进行修改或评论。在个人求学生涯中,温忠麟深感平台的重要性。对于校外的各种学术会议,温忠麟总是鼓励学生投稿并参与,让他们在观摩当中“上”到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与知识、在交流当中“下”到最现实的科学研究需要,不断拓宽学科视野、提升自身科研水平,“他会尽己所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平台。”2022级计量心理学博士研究生马鹏说道。
温忠麟办公室里摆放着与学生的各种合照
在日常生活中,温忠麟亦是一名笑容可掬的亲和长辈。他有空的时候也爱看电影和电视剧,但不是为了追情节,而是看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与人沟通的技巧等等。他会督促学生们锻炼身体;对于新的研究工具、各种互联网信息也不吝于向学生分享询问。他的办公桌右侧摆满了与历届“温家将”们的合影,不同的笑脸在一方小小的桌子上挤挤挨挨,把“温家将”的荣誉证书簇拥在中间。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温忠麟提到:“在面临变化的时候、尤其是负面变化的时候,最需要心理资本”。他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注重帮助学生们从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出发,包括充满希望(H)、拥有自信(E)、复原力强(R)、幽默乐观(O),去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和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成为自己心目中甚至他人心目中的英雄(HERO)。
温忠麟教授的故事
激励着华师人严谨治学
在学术领域探索成长
创新科研实践
发出坚定的华师声音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采写丨叶沛琪 胡静雯 孙蔚巍
图片丨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肖奕挺 张一菲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 | 投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