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AI助力肺癌精准诊疗,未来可期!
整理 |Key
肺癌仍然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机会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早发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特别是在肺癌诊断方面备受瞩目。肺癌早期诊断对长期生存至关重要,而AI的应用有助于医生更精准地诊断肺癌,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近期,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肿瘤呼吸病学学术年会暨“科学驱动 共话前沿”肿瘤器官保护与肿瘤呼吸共病卓越论坛于2024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值此会议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进行了专题采访,分享肺癌领域AI应用的现状与新进展。
Q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AI技术的引入为肺癌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带来全新的可能性。能否请您分享AI技术在协助临床诊疗以及提升个体化治疗效果方面,可提供哪些关键助力?
何建行教授: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AI技术的引入为肺癌的“防、筛、诊、治、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第一,在肺癌的防控与筛查方面,AI技术主要应用于CT图像的分析,能够高效地识别出肺部结节,即可能是肺癌早期征兆的小块异常组织。这一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肺癌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有助于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第二,在肺癌的诊断方面,AI能够自动分析CT图像,识别出肺结节的大小、形状、位置和生长速度等关键信息,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此外,基于病理图像的AI模型可以用于肺癌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三,在肺癌的治疗方面,AI大模型的建立可以让肺癌的治疗方案最优化。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基因组学数据等多维度信息,AI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同时AI与其他辅助治疗方案结合,如放射基因组学,可以实现无创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的舒适度。软组织穿刺机器人等AI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精准穿刺,减少患者痛苦,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最后,AI技术还可以用于肺癌患者的康复与管理。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AI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建议,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AI+肺保护理念”的应用,可以让肺癌患者实现无痛化管理,并对术后是否需要化疗做出精准判断。
Q2
在本次大会上,您分享了“AI融合技术创新与转化驱动的肺癌诊治康体系的建设”的话题,您认为在个体化诊疗中该如何有效推动这一体系的建设?又该如何助力AI技术在基层医院中的推广和应用?
何建行教授:
在个体化诊疗中,首先应加强技术研发与转化,研发成熟、可靠、高效的AI产品,以满足肺癌个体化诊疗的需求,确保AI产品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决策中。其次要建立标准化流程,使AI技术在肺癌诊治康体系中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整合多模态、高质量的医疗数据,为AI技术提供丰富的训练资源和验证环境。最后要促进跨学科合作,加强医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在肺癌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AI技术为基层医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应加强培训与教育,针对基层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开展AI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建立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基层医院医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其次应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建立AI技术支持团队,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宣传和推广AI技术在肺癌个体化诊疗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增强基层医院对AI技术的信心和认可度。希望能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基层医院应用AI技术提供有力的保障。
Q3
AI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您对未来AI技术在肺癌诊断、治疗和康复领域的重要发展和应用有哪些期待?
何建行教授:
AI技术已经能够通过分析医学影像来快速定位可疑病灶,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而显著减少漏诊和误诊。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AI还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肿瘤倍增时间以及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反应等,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但AI在肺癌临床中仍面对诸多挑战,如数据隐私与安全性问题。在应用AI技术时,必须确保患者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性。这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和保护机制,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医疗机构应加强对AI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医生和患者对AI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在应用AI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伦理和法律问题。
未来,AI算法和模型将不断优化,以提高其在肺癌诊断、治疗和康复领域的准确性和效率。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AI技术的发展。例如,AI技术可能在未来实现肺癌的早期无创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或呼吸道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Q4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健康中国2030”这一目标,在器官保护方面,您认为有哪些是值得我们重点努力和改进的方向?这些改进将如何助力我们实现更健康的中国?
何建行教授: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健康中国2030”这一目标,在器官保护方面,确实存在多个值得我们重点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肺癌器官保护的重点方向第一个是要做到精准肺切除,传统的肺癌切除手术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而AI技术可以通过对医学影像的精确分析,实现精准的肺切除。
其次是淋巴结清扫方面,淋巴结清扫是肺癌手术中的重要环节,但哪些淋巴结需要切除、哪些不需要切除,往往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AI技术可以通过对淋巴结的精确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切除建议,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并发症。
最后在肺功能保护方面,肺癌手术往往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AI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患者的呼吸状态,实现患者自主呼吸,从而减少肺的伴随损伤。同时,AI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肺功能保护方案。
AI创新不仅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AI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公众对医疗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AI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更广泛地惠及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患者。这些改进将显著提高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推动医疗技术创新,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并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实现更健康的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持!
专家简介
何建行 教授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外科、移植科、肿瘤科学术带头人
美国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
在NEJM、Lancet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430篇(IF>30分23篇;IF>10分52篇),总IF>2,800分,他引>38,000次(含15部国际指南),ESI高被引论文22篇,入选爱思唯尔终身影响力排行榜。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4项国家级奖项,何梁何利奖、树兰医学奖等多项殊荣。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和中国十大口碑医生称号,并获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医院协会一等奖等20余项省部级奖项。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审核:何建行教授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