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读到北魏宫廷政变,元义,侯刚等人囚禁胡太后,扶持了傀儡皇帝,从而形成了元义等人执政的局面。

公元521年,北魏朝堂再次发生变化,当时参与元义计划的奚康生却谋求释放胡太后,结果被元义所诛杀。

为什么奚康生会谋求释放胡太后?为什么说这个事情在北魏的朝堂中有深远的影响,背后反映了北魏哪些政治问题呢?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一场夭折的政变以及奚康生的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收获与反思

政治博弈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北魏当时也是如此。

北魏元义,刘腾等人发动的宫廷政变,看似是这几个人发动的,其实背后代表了一部分支持他们的势力,如果没有背后支持的势力,单凭这几个人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

当时的奚康生就站在了元义的这一边。

很多人不了解北魏的历史,北魏是从草原的鲜卑部落发展而来的,而在过去所谓的部落联盟,其实是很松散的结构,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财权,军权等,所以权力是非常大的,大家彼此征伐,打输了的就归附了打赢了的,或者一些小部落就联合起来以抵御其他部落,最终就形成了部落联盟。但联盟中每个部落的首领都是有很强的实力和发言权的,如果部落联盟首领做出对自己部落不利的事情,这个部落就很可能会反叛,给部落联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部落联盟都会拉拢这些部落首领。

而发展到了后期,鲜卑人入主中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体系,但跟中原地区不同,这些联盟首领因为其在本部落的影响力,所以中央政权的皇帝对他们也是要给与礼遇的。而后来这些部落实际上就发展成为了所谓的大姓,这些部落首领的后代其实就是这些大姓的贵族。

而奚康生的奚姓实际上是汉化之前的达奚姓,是鲜卑帝氏十姓之一。实际上他们家以前就是部落首领,跟皇室联姻,成为在北魏里面影响力非常大的姓氏,可以类比于中原的豪门士族。

所以元义在政变的时候就要拉拢鲜卑贵族来支持他,当时奚康生就站在了元义一边。当然他未必是对元义支持,而是他觉得胡太后劫持了皇帝,很多鲜卑贵族不接受胡太后执政,所以才反了胡太后。

而且奚康生虽然是鲜卑贵族,也是靠军功而声名鹊起,当年元宏征钟离,退路被萧鸾切断,就是奚康生奋力突击,才逆转形势,战后拜为直阁将军。后来奚康生又因功拜中坚将军、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后来北魏征义阳,南齐围涡阳,孝文帝令王肃派遣奚康生前往救援,奚康生一战大破齐军,获赏二阶,帛一千匹。而之后奚康生纳降寿春。

之后北魏和南梁的洛口之战,北魏方面也是奚康生和元英搭配,导致南梁洛口大败。

所以奚康生在北魏是战功卓越,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也可知当年元义掌管禁军,拉拢了刘腾和奚康生,实际上朝野中就没有势力可以反对他们。而且即使有反对的宗室,也很快靠军队平息了反叛。

而且奚康生和元义之间是有姻亲的,奚康生的儿子奚难当娶了侍中、左卫将军侯刚的女儿,侯刚的儿子又是元乂的妹夫,所以奚康生和侯刚是亲家,所以跟元义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一般。所以政变之后,实际上是奚康生,元义和侯刚三个人轮流在宫里值班。

但是政变之后,由于皇帝还小,所以大小政事实际上就是元义做主了。这时奚康生就对元义产生了不满,其实奚康生本人是忠实于皇帝的,他不满于胡太后以小皇帝做傀儡,而更不满于元义用皇帝做傀儡。

而这种不满最终还是导致了奚康生想要释放胡太后,在饮酒后跳舞时示意胡太后行动。而之后元诩要升殿,胡太后坚持要跟元诩在一起,这时侯刚跳出来反对,而被奚康生所阻止,因此胡太后得以和元诩一同到了大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侯刚和元义要竭力阻止胡太后和元诩一起晋见大臣呢?因为他们知道在满朝势力之中,很多人还是支持胡太后的,如果在朝堂上胡太后发号施令,借小皇帝的口恢复执政,那么元义等人的下场就很不妙了。所以元义等人竭力阻止,而奚康生拿过儿子的刀,杀了直后元思辅才控制了场面。

但是奚康生的行为还是临时起意,没有详尽的谋划,最终奚康生还是被元义的势力拿下,而胡太后再次被囚禁跟皇帝分开,元义才得以再次控制皇帝。

而元义重新掌控局面之后,很快就处死了奚康生,而其儿子后来也遇害身亡。

所以奚康生被害一事,反映了北魏朝堂上的政治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很多鲜卑贵族其实也是不认可元义劫持小皇帝执政的行为。因为元义本身虽然是宗室,但是属于早就出了五服,是非常疏远的关系,所以他根本就不能服众。而奚康生的反叛不过是北魏的鲜卑贵族不满于元义的执政所以做出的反应罢了。

所以从奚康生的反叛来看,北魏朝堂暗流涌动,早就不是元义等人能控制住的了,而胡太后最终翻盘其实就是早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