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变相收礼,盲目攀比……这些陈规陋习加重了群众负担,令人反感。近年来,从上到下,各部门持续发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文明新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不断深化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浸润吉林大地。

近日,记者深入双辽市、松原市长岭县、大安市的近20个街道、村屯进行采访,发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践行节俭简办的多了,高额彩礼互相攀比的少了,倡导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在“破”与“立”之间,赶走比排场、讲阔气的陋习,迎来淳朴清朗、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建引领文明新风

在为期一周的采访中,记者听到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可不那样了”。乡风有多“香”?文明是关键。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升学宴等陋习的剔除,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实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及时有效建章立制,为我省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双辽市先后出台了《双辽市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关于严禁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致全市初、高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为移风易俗立规矩。松原市长岭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组织,下发了《长岭县移风易俗方面问题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的目标、重点和措施,确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任务和完成时限。大安市制发《大安市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明确6大项、25小项具体任务,牵头部门统筹推进,形成全市工作合力。此外,移风易俗被写进各村的村规民约中,实现“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原市长岭县流水镇流水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建已经工作了13年,移风易俗改变了乡风,也让他在村里开展工作更加顺畅了。昔日,村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要操办一下,能请到村干部到场更是觉得很有面子。可于长建每年“随礼”的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今,移风易俗显成效,除村里的红白事外,他也不用再出席各种名目需要“随”钱的宴席了。

“随出去的礼,可以自己‘办事’收回来吗?”每位村干部听了都笑着直摇头。“那绝对不行!不能碰‘红线’啊!”双辽市双山镇秀水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说。据了解,各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先进模范人物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自觉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纪委对有子女升学的、结婚的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进行约谈或提醒,对违规大操大办实行“零容忍”。红白事提前向上级党组织报备已成为常态。群众见党员干部、乡贤带头做表率,也自觉加入了移风易俗的行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叫好才是真的好

近年来,在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部分农村的陈规陋习、村民的老旧观念都发生了改变。索要高额彩礼留给娘家使用,甚至把彩礼留给新娘的哥哥、弟弟用来娶媳妇的陋习,已然成为“过去时”。

“现在要彩礼,自己都嫌磕碜!”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57岁村民王立敏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少,都把孩子当宝贝。“头十年前就没有要彩礼的了,‘过’点钱也是给女方买戒指、手镯啥的,现在谁家要是要彩礼,都得让别人笑话。现在都看给姑娘陪送多少了,有多大能力使多大劲儿,给姑娘陪送10多万小车的大有人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杜绝高额彩礼的乡风深入人心,双辽市红旗街官井村还组织党员干部自导、自演、自拍了短视频,“不要彩礼还送黄牛、送技术当嫁妆”的剧情在当地村民的手机中流传开来、广为传播。双方父母相互理解、扶持新婚小两口共同奋斗新生活的情景,绝非剧本,而是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新潮流。今年51岁的流水村村民陈永祥说:“现在像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你要30万、20万彩礼,那不就是给孩子以后造成‘罗乱’吗?咋给孩子交代啊!”陈永祥不仅没有要一分彩礼,还给女儿陪送了家具、家电等物品,后来更是出资给女婿开办了汽修厂,他和亲家、女儿女婿三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如今,红白事大操大办、以升学宴等名目办酒席收礼的风气已渐渐淡出乡村。“以前啥名义都能办几桌,有的说乔迁,我们都不知道新房在哪,有的吃完升学宴都不知道孩子考多少分,考上哪个学校。”说起昔日的陈规陋习,各村村民都大吐口水。一方是以前自己随出去的礼,得想尽名目收回来;另一方是随100元得去一大家子吃3顿饭,不能亏着自己。于是,办酒席的叫苦不迭,随礼吃酒席的也不痛快,慢慢演变成恶性循环。

移风易俗的红利,让红白事简办、其他事简办或不办的好风气,吹遍全省各地。受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及村规民约的影响,如今的农村,红事普遍在10桌以内,白事以“仅亲属吃饭”为主,每桌8个到10个菜、价格在150元到300元(含酒水)的情况成为主流。村民随礼现象骤减,除直系亲属外,其他普遍随礼仅为100元到200元,每户每年仅随礼一项就减少3000元到15000元支出,群众自发地为移风易俗成果拍手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树新风有妙招

为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各地因地制宜,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一些小妙招来传递文明新风。

打开“王奔那些事儿”抖音号,由双辽市王奔镇党员干部和村民自导自演的视频短剧妙趣横生又接地气,成为移风易俗宣传的“云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上宣传显成效,线下举措跟得上。双辽市多个乡镇、村采取自办或与其他饭店协议成立了“移风易俗大食堂”,全市7个乡镇共建设10家“大食堂”,目前已有9家启动使用。小鸡炖土豆、炸刀鱼、宫保鸡丁、熘肉段……移风易俗大食堂的菜谱里,超值套餐不仅菜品丰富,150元到260元不等、每桌10菜(含酒水)的价格更是诱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柳条乡移风易俗大食堂墙上和菜谱中醒目标注。这个大食堂能够辐射周边8个村,老板娘吕萍说:“大伙儿意识现在都上来了,以前办10桌的现在顶多5桌,以前你家办席一桌300元的,我家就得400元,互相攀比。现在红白事都是办一顿,我感觉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眼前一亮。茶余饭后,村民们便在小广场上跳起广场舞,扭起大秧歌。今年80岁的村民丁亚范自掏腰包盖礼堂,办文化大院,成了远近闻名的志愿者。村民的腰包鼓了,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们一心奔赴好日子,没人再把注意力放到琢磨陈规陋习上。

移风易俗深入民心,让永强村里“攀比”起了新风尚。“以前村里老人想洗个澡都得子女领着到镇里去,自从村里开了个孝老便民浴池,可是方便多了,而且我和我婆婆一起去还免费呢!”一位村民大姐说。永强村孝老便民浴池投资50万元,于2023年末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浴池针对村内高龄老人、孝老爱亲家庭等群体实行免费政策,对70岁以上老人,为以翁婿、婆媳、祖孙等家庭形式结伴、现役和退役军人、在校学生以及村文化大院常年参加文艺活动的演职人员提供不限次数的免费洗浴。乡情温暖,亲情浓郁。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自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全省各地成果显著。但目前,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客事办理名目多、规模大等现象仍偶有发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完全杜绝,而且移风易俗的成果稍有松懈便可能会导致现有成绩下滑。无论是典型引领、群众参与,还是刚性约束、春风化人,都需要持之以恒。遏制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定力和韧劲。继续坚持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宣讲,通过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积极响应、主动适应,才能进一步推动文明新风尚在乡村、社区遍地开花,培育时尚而又节俭的文明新风。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玉红 马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