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兴

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以科学判断、前瞻眼光洞见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高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东山县澳角村考察时指出:“这次来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是欣慰、很有感慨。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澳角村以前有“三不起”: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澳角村发展大型钢质渔船和水产养殖业,实现了“四看”: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葱葱;看人面,喜气洋洋。

如今,立足突出的沿海优势,澳角村不断推动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成功拓宽产业振兴之路。

“新涨的潮水融调着月光的银浆,敷抹着岸滩的冻疮,藻贝的孢子从游荡的梦中苏醒,把生命的色彩写在礁石上……”这是澳角村一名渔民写下的诗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出这座东山岛东南方小渔村的变迁。

生活之变唤醒心灵之歌,时代给了诗歌创作新的养分。渔村新气象给予渔民新灵感、新滋养,一些人把对大海的眷念、对家乡的热爱写成诗,逐渐形成渔夫写诗的传统。美丽的生态、美好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渔夫写诗的创作沃土,而诗篇也在精神文化层面润泽着乡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跳出一地看振兴,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还要蹚出更多新路子。

推动振兴发展,系统思维至关重要。如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追求的不是单一方面的进步,而是更为全面的发展。很多地方种油菜花、桃花、杜鹃花等,待到盛开时,以花海吸引游客。怎样避免同质化?有地方借鲜花“搭台”、让文化“唱戏”,开办摄影大赛、音乐节等活动,花海“颜值”变发展“产值”,文体活动助力文化振兴。找准“支点”,抓住重点、点面结合,打出“组合拳”,才能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动态平衡、释放综合效益。

拓宽发展之路,需把自上而下的推动与自下而上的主动结合起来,增强内生动力。还是以花为例,山东菏泽围绕牡丹做文章,培养农民画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农民“农忙时拿起锄头,农闲时手执画笔”,有了更丰厚的收入。艺术是养人的。有群众感慨,学画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不断壮大的工笔牡丹画产业喜人,农民画师的精神富足更是展现出以文润心的力量。有了这样的文化吸引力、内在驱动力,产业旺、文化兴、人心聚就能实现融合互促。

更好实现振兴发展,还应增强过程意识、前瞻意识。培育产业很难一蹴而就,谋划发展也要着眼长远。云南景迈山,借申遗成功东风,承接“绿色流量”,让茶叶变“茶业”,茶山变“金山”,申遗成功一年来,云南景迈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52%,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4%。无论是布局新产业还是发展新业态,都应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以科学判断、前瞻眼光洞见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高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找准各自产业振兴的“钥匙”,打造为市场认可的“卖点”,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可探索创新的空间还很大。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幸福花”就会遍地开、“致富果”就能满枝头。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