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张爱萍说:"若不是博古两道命令,1945年接手上海的就是我张爱萍了",这番话让人扼腕叹息。当年张爱萍获命组建上海游击队,可谓是千挑万选,人选的确切当无可非议。他历经艰辛终于组建起一支游击队伍,准备就绪,只等发令一声开始行动。谁知中共代表团博古却两度下令,令其不得不放弃上海大局,前去浙江、武汉等地。如果当初没有这两道"金牌"命令,抗战胜利后,率领游击队接收上海的人,就是张爱萍无疑了。可惜机会虽然与他擦肩而过,但这段经历绝对是张爱萍人生的重要篇章。到底这两道命令是怎么回事?张爱萍为何不得不服从?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毛泽东的高瞻远瞩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危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一向敏锐的毛泽东似乎早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就在日军疯狂扫荡进攻之时,毛泽东居然做出了一个看似冒险的决定——组建上海游击队。在当时的形势下,派遣力量进驻敌后阵地上海,无疑是拿命去冒险。但毛泽东显然是在酝酿一着大棋,他惦记已久的就是这座金融贸易重镇。
一旦攻克上海,不仅可以切断日军的经济命脉,摧毁他们的现金流,更能赢得全国上下的声威,树立起中共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可谓是一箭双雕,收获甚丰。
为此,毛泽东专门召见了年轻的张爱萍,亲自为他充当领路人。毛泽东对张爱萍给予极高的评价:"张同志办事雷厉风行,富于创造精神,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是最佳人选。"
当时张爱萍正值壮年,在过去的游击战争中屡立战功。他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而且头脑灵活,应变能力极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战斗种子"。
毛泽东对张爱萍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上海一地扎根,发扬光大游击战争的壮举。为此,毛泽东专门为他指路:"到上海去,首先就要扎下根基,然后将根基一点点扩展开来。等到时机成熟,一击而成大功。"
面对毛泽东的嘱托,张爱萍无比振奋。他在内心对自己发出庄严承诺:"一定要在上海播下革命的火种,燃起熊熊烈火!"
就这样,张爱萍怀揣着领袖的殷殷重托,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孤身前往上海。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但为了振兴中华,他必须勇往直前。
抵达上海后,张爱萍开始顺藤摸瓜,寻找同路人。他时而躲进工厂,时而潜伏在旅馆,处处留意着可以吸纳的革命力量。就这样,他像一粒种子般在上海默默扎根、暗自生长。
二、游击队渐遂壮大
张爱萍抵达上海后,首要任务便是尽快集结力量,组建一支能在敌后独当一面的游击队。然而,一开始他连一个勇士都没有,只能从零做起。
就在张爱萍焦头烂额之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契机出现了。1937年底,日军发动了疯狂的"扫荡"行动,横扫华东各地,造成无数平民流离失所。大批难民为躲避战火,纷纷涌入上海郊区。
面对这些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难民,张爱萍瞬间眼睛一亮。他意识到这是一批宝贵的革命力量,只要经过适当的培养和训练,就能成为游击队的中流砥柱。
于是,张爱萍毅然决然卷起裤腿,走进难民营。他不遗余力地向难民们宣讲革命道理,讲解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鼓励他们加入游击队的行列。
起初,难民们对张爱萍的呼吁多持观望态度。但随着日军暴行肆虐,他们渐渐认清了敌人的野蛮嘴脸,被张爱萍的话深深打动。
有一次,一名满身伤痕的难民在难民营痛哭流涕,控诉日军的暴行。张爱萍见状立即上前安慰,并向他灌输革命思想。没想到这名难民当场便拭去眼泪,重振斗志,高呼要为家园报仇雪恨。
就这样,张爱萍的呼吁在难民营内迅速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难民登记加入,意欲通过游击战争夺回家园。就连一些孤儿也纷纷加入其中,谋求革命报国的机会。
短短几周内,张爱萍就像"撒豆成兵"一般,凭空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游击队伍。这支队伍虽然人数有限,但个个都怀着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决心同仇敌忾、斗争到底。
有了雄壮的人马,接下来张爱萍便全力以赴进行培训,系统传授游击战术理论。他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讲解,身教足资,教学生动有趣。
有一次,一名女学员提出疑问:"老师,您讲的都是山地打游击战的策略,可上海郊区平原遍布,水网纵横,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张爱萍当下愣住了,旋即重重点头承认自己的教学存在盲区。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着手研究上海郊区的水陆特点,制定出适合当地的"隐蔽游击战"策略。
就这样,经过短短数月的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游击队伍已初具规模。张爱萍为之垂涎已久的"革命火种"终于在上海这块热土中萌芽生根,只待机会绽放生机。
三、蒋介石贪功不自量
蒋介石与毛泽东素有私交,二人年轻时在军校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的蒋介石为人谦逊有为,让毛泽东对他十分器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蒋介石的野心和贪婪开始在他内心扎根生长。尤其是在他被推举为国民党总裁后,这份贪婪就更加膨胀,几乎要将他彻底吞噬。
蒋介石企图一统天下,将中国一分为二,固步自封于南方,而毛泽东这个老相识则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每当想到共产党在敌后兴风作浪,他就暗自咬牙切齿。
所以当蒋介石获知毛泽东派遣张爱萍赴上海组建游击队的消息时,他的内心就如遭重击。上海可是他最重要的经济命脉所在,一旦失手将会影响他的整个根基。
于是,蒋介石暗中派出亲信,专门前去查探共产党在上海的动向。很快,他就掌握了张爱萍正在筹建游击队的消息。
对此,蒋介石大为恼火。他痛斥道:"毛泽东这个家伙,居然敢在上海捣乱!这里可是我的地盘,他若是胆敢染指,定将他打得落花流水!"
于是,蒋介石立即采取了行动。他下令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共代表团发出两道命令,迫使张爱萍放弃在上海的行动。
第一道命令是要求张爱萍立即组建一个"外省工作委员会",前往浙江工作,并转赴南京领命。这无疑是将张爱萍从上海的大局中拽离出去。
第二道命令则更加决绝,要求张爱萍直接前往武汉,放弃上海游击战的一切努力。
面对两道"金牌"命令,张爱萍一开始还存有侥幸,企图直接前往武汉,向代表团当面解释上海行动的重要性。然而代表团早已遵循蒋介石的吩咐,暗中避开了张爱萍。
无可奈何之下,张爱萍只能暂时放下手头的一切,遵从命令前往武汉。就这样,他在上海数月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
回想起往事,张爱萍常常扼腕长叹,痛恨蒋介石的阴险用心。要不是蒋介石生怕共产党在上海渔翁得利,又怎会连发两道命令,将他赶尽杀绝?
不过,蒋介石的险恶用心终究也难逃革命洪流的漩涡。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未能抢先一步控制上海,令人啼笑皆非。
四、离开上海赴汉口
遵从代表团的命令,张爱萍不得不中断在上海的行动,前往汉口报到。离别之际,他对游击队员们许下重托:"你们要坚守阵地,稳扎稳打,时刻等候我的归来!"
说罢,张爱萍便踏上了漫漫征程。一路上,他时而乘船,时而步行,历尽艰辛。当他终于抵达汉口时,已是一副风尘仆仆的狼狈模样。
代表团见张爱萍归来,面色阴沉地传达上级的命令:"张爱萍,毛主席有令,你须前往武汉市郊,暂时隐姓埋名。至于上海那边的行动,就此终止。"
张爱萍听罢,大为光火。他当即回嘴道:"可上海处于水陆要冲之地,如我们不及时插手,势必将被国民党把持。代表团不应如此妄加阻拦!"
代表团负责人神色不悦,斥责张爱萍多有怨言,并警告他不可违抗上级决定。张爱萍虽有万般不平,却也只得暂时压下心头的怒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