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新规来了”“征信逾期记录从5年改为3年”……近期,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着许多“征信新规”的谣言。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10月29日发布声明,强调“2024年征信恢复新规”为不法中介散播的不实言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将不予展示。

征信记录是一个人的“信用名片”,征信记录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广泛应用于贷款、信用卡审批以及任职资格审查等领域。正因为征信如此重要,才总有不法分子以“征信修复”为由编造话术诈取钱财。

近年来,金融黑灰产呈多发趋势,其中“征信修复”业务更是黑灰产业链上的“重灾区”。不法团伙打出“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幌子,教唆用户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并从中谋取不法利益。这不仅对消费者个人金融权益造成损害,也扰乱金融秩序,给金融机构工作带来挑战。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发布相关宣传材料,揭示“征信修复”骗局。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对于“有偿代理征信投诉”“花钱洗白征信”等“征信修复”骗局,要做到勿轻信、勿传播,尤其要拒绝参与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征信中心提供的官方渠道查询征信记录,警惕虚假宣传,同时要注重个人信息保护。

目前,金融管理部门发布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规章,为征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对金融机构而言,应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助力全民金融素养提升,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坚定捍卫者。

同时,每个人要当好个人信用记录的“第一责任人”。

不法贷款中介利用存量房贷与消费贷、经营贷利差谋利,推出贷款置换业务。有房贷客户看到利差“机会”,不顾个人信息泄露、服务费高昂、触犯法律法规等“铤而走险”,殊不知一旦被银行查出,很可能对个人征信记录造成影响,最终信用、财产两失。因此,金融消费者要牢牢树立合规意识,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