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是实封郡王,但与宗室郡王相比,有三个待遇他是不能享受的。乾隆皇帝对福康安恩宠有加,但祖制的限制又使他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郡王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福康安这个异姓郡王究竟缺失了哪些宗室王爷应享的特权?他与宗室郡王之间又有何相同之处?曲折的命运又将他引向何处?一切的谜团将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一解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风光无限的一时

乾隆年间,皇帝对福康安的赏识可谓是恩重如山。福康安原是旗人出身,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武艺,年少时便获封一等嘉勇公。从此,他屡立战功,声威日隆。

乾隆三十四年,准噶尔部发生叛乱,福康安受命平叛,在漫长的征战中,他力挽狂澜,终于击溃了叛军。功成身归后,乾隆欣喜万分,册封他为一等勋贵,赐予贝子之爵。

"朕本欲将你封为郡王,奈何祖制所限,异姓王爵实难行也。"乾隆在谕旨中诚恳地说,"贝子之爵,已是皇家最高恩宠,你当勉力图报!"

福康安备尝乾隆厚恩,对皇上言听计从,成为最得力的军师。其后,他接连平定了云南、四川等地的起义,一路披荆斩棘,赫赫战功令乾隆大为赞赏。

乾隆六十年,大顺军起义爆发,福康安奉命统兵前往苗疆。此役艰难曲折,他历经九死一生,最终平定了叛乱。乾隆对他的功勋赞赏有加,在谕旨中说道:"军机处处妙算,实为可嘉,理应有所重赏。"于是下旨将他晋封为宗室贝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郡王尊荣何等有别

纵然福康安获赐郡王之爵,但因他异姓非宗,尊荣待遇自然与宗室郡王存在着显著差别。

首先,福康安不享系黄带之权。清代宗室成员均可系缨黄带,以彰显其皇族身份尊贵。然而,异姓王爵却不能僭越如此。即便身居显赫之位,福康安亦只是一介寻常旗人,无缘佩戴皇族专有的黄带。

其次,福康安未获赐与宗室郡王相当的府邸及配套设施。宗室郡王自有专属府第,并获拨给大量庄园、当铺等资产,以供收入。而福康安府邸仅按公爵标准建造,远不及王爵阶级。他虽获赐两杆豹尾枪以提高身价,但总归与宗室贵胄有着天壤之别。

再者,福康安家族不列于皇家玉牒之中,他死后亦无谥号可赐。玉牒详录有宗室成员的生平履历,是皇族独有的荣耀。异姓王爵自不在此例,福康安一生功勋,最终只获赐"文襄"两字,远非宗室郡王的谥号规制。

虽然福康安名义上享有郡王尊荣,但祖制的禁忌让他在实际待遇上与宗室王爵相去甚远。乾隆皇帝虽然向往能将他真封王爵,却也因家法难免,这样的遗憾注定了异姓贵胄无法完全等同于宗室王公大臣。

三、异姓特殊待遇另作考量

尽管福康安的郡王爵位获得乾隆帝的恩准,但他作为非宗室异姓,仍在一些细节上受到区别对待。

乾隆帝对福康安的战功赏赐诚恳,在他被追封郡王之时,特下旨令增加俸禄,与宗室贝子公同等。福康安生前就已获赐这一高阶爵位,俸银禄米远高于他之前的一等公爵。可见福康安即便在最初,乾隆帝亦已对他有别于常人的优厚规制。

然而,乾隆帝驾崩后,继位的嘉庆帝便对福康安的军功有所质疑。据闻福康安统兵多年,行事奢靡,廷尉甚嫌弃其贪婪无度。故嘉庆帝对福康安世子德麟怀有成见,屡次加以贬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麟方承袭贝勒爵位,便因误入朝会遭到降职,由贝勒罰为贝子。自此之后,他在北京城中过着窘迫潦倒的生活,屡次受到冷嘲热讽。嘉庆帝对其曾经赏识有加的异姓王室也渐失耐心。

及至庆敏世袭爵位,嘉庆帝更是出于报复德麟的私心,竟将原应袭封镇国公的爵位予以压低。庆敏最终仅获准世袭贝子,与宗室贵胄殊途同归,实在背离惯例。

从德麟到庆敏,福康安家族的待遇在嘉庆朝愈加苛刻,可见清王朝对于异姓王爵终究难以完全一视同仁。即便早年获赐重爵,异姓的血缘根源终将成为制约其尊荣的桎梏。

四、爵位俸禄仍可计较

尽管福康安因异姓身份无缘获封真正的宗室王爵,但在一些基本的俸禄待遇上,他与宗室贵胄却并无二致。

福康安获赐郡王爵位之时,乾隆帝谕旨中已有"照宗室例"的明文规定。虽未能完全等同,但在俸禄的发放上,福康安同样可与宗室王爵平行领取。

当年乾隆帝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许可他祀奉太庙,俸银亦一并追加,与宗室郡王等级看齐。之后福康安每每升爵,俸禄待遇均有相应提高,可谓殊荣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