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作为阿拔斯王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766年,城市历经四年的建设终于宣告竣工,被正式命名为“和平之城”。巴格达很快使伊拉克所有其他城市黯然失色,将库法、巴士拉和瓦西特降低到卫星城市的地位。

随着鼎盛褪去,光辉不再,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迎来了末期,统治腐朽、矛盾丛生、争斗不休。百姓苦不堪言,恰逢此时蒙古三次西征,在旭烈兀的带领下,1256年11月完成了对木剌夷国的征服。旭烈兀继续朝着巴格达前进。与阿拔斯王朝一系列的谈判无果后,旭烈兀决定进军巴格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兵分四路,对巴格达展开了激烈的围攻。不到一个月以后,哈里发携王室成员及高官出城投降。1258年2月20日,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裹毯马踏而死。立国500余年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宣告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管理

征服巴格达后,旭烈兀任命了一批新的行政官员,并派亲信作为他在巴格达的蒙古代表,开始将巴格达纳入其统治范围内。

在新任官僚的带领下,巴格达很快恢复到正常生活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行政官员的安排

按照成吉思汗时期的定制,所有被征服的农耕城市地区系黄金氏族的公产,由大汗委任官员管理。旭烈兀决定离开巴格达之后,便开始指派官员从事巴格达的重建和行省的管理。

在任命结束以后,维齐尔和其他人都回到巴格达,根据巴格达的形势制定政策和法规,并任命了一批管理者和代理人。

在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学校和市集开放,宗教生活重新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任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管理职位被刻意安排给前朝有经验的官员手中。

这个政策实际上背离了蒙古统治的原则,那就是取代本地人,将被征服国家置于征服者的控制之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中国的蒙古统治者将所有的权力都置于蒙古人手中,此外,穆斯林和天主教徒也掌控了一部分权力。

我估计,蒙古军可能对这个地方并不太了解,精通两地语言的人才也不好找,用当地人治当地人,副手看着,比较保险、不像中国,双方打了太多年,彼此都很熟悉,知道哪里有威胁,哪里可拿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行政机构的设置

在政治地位上,伊拉克从阿拔斯王朝都城所在地降为伊利汗国边远行省,其重要性相应减弱。蒙古统治下伊拉克的行政机构设置与阿拔斯朝时期相比发生很大改变,根据贾法尔·侯赛因·基斯巴克,阿拔斯王朝在伊拉克设置的行政机构几乎都被废除,只保留了底万·兹马木。

蒙古人在巴格达统治初期,行政管理的带头人是维齐尔,维齐尔木爱亦答丁及其子死后,伊拉克不再设立维齐尔。

随着维齐尔之职的取消,巴格达的中央管理分为三个部分:沙纳黑由军事首领担任;撒希卜·底万由民事官员担任;瓦克夫由沙狄尔担任(宗教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伊利汗国对巴格达的统治政策

根据成吉思汗《大扎撒》的规定,蒙古征服者对所征服的对象分两种情况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情况是

:如果地方统治者毫不抵抗地向他们投降,他能被授予管理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力,几乎不受外来干涉。

第二种情况是

:如果一个国家通过武力被征服,它首先面临的将是彻底的摧毁。然后,以城中的居民为代价,国家的管理权将转移到征服者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旭烈兀在征服巴格达时,最初的计划是将它夷为平地,所有的居民全部被灭,将所有的耕地转变为他们牛马的牧草地。但是,他后来放弃了这个计划。而后,他将重建的任务交给经验丰富的巴格达人手中,并派合剌不海和额里该那颜率3,000蒙古骑兵监督这项工作的进度。

这些举措实际上已经违背了蒙古统治的原则,但其中又潜藏着对被征服地区政策变化的必然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采取的是“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方式。随着对外扩张的不断展开,蒙古人开始进入农耕文明世界。尔后,作为游牧文明代表的蒙古人在农耕文明的被征服地区开始探索统治之路。

关于

第三种情况

,一般必须以被征服民族社会内生产力已具备性质变化的条件为前提,这在13世纪的蒙古帝国内是不存在的。蒙古统治者在扩张之初确实本能的企图把他们习惯的游牧生产方式加诸于被征服的农耕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肆意破坏性的掠夺,毫无顾忌地使之成为荒无人居的牧场。但这样做的话,首先就要面临被征服人民的仇恨与反抗,更无须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稳定的统治。然而,城市及农耕地区能为蒙古统治者提供比牧场更多的财货物品。

这就迫使蒙古统治者逐渐放弃或者改变他们原来的打算,改而采用让被征服民族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满足于征收供奉的方法,逐渐发展和形成一套以蒙古官员监督、以以蒙古骑兵分屯镇胁,利用被征服地区旧有的统治方式和人才,因俗而治的新统治方式。但是,大部分蒙古人并不支持这种新统治方式,这就使巴格达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管理

蒙古人在巴格达建立统治以后,制定了一些列措施恢复经济。

他们积极修建和维护运河系统,使巴格达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商业贸易上,降低关税,鼓励民族间商业贸易的发展。

但是,蒙古人对巴格达实施的税收政策,成为巴格达人民沉重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运河系统的维护

蒙古人1258年征服巴格达后,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修建被洪水冲击的缺口。尽管伊利汗国没有制定明确的政策来重建灌溉系统,但他们仍努力恢复灌溉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赞汗1296年即位以后,在维齐尔拉施特(1247-1318)的帮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1301年,合赞汗下令重新挖掘一条从幼发拉底河和希拉城通往马什哈德·侯赛因的运河,该区域离库法城西北边境大概有八帕勒桑的距离。很快,沿着运河两岸到卡尔巴拉园艺业和农场兴盛起来。那里的农产品成为巴格达和周围地区供给的主要来源。这条运河引取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水,其水量足以容纳船只从巴格达驶往其他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赞汗改革的影响仍然持续到完者都统治时期,他在1304年登上汗位,拉施特仍把控着朝政。而拉施特在1318年去世标志着合赞汗改革的经济繁荣时期的终结。巴格达也受到影响,运河体系再次被荒废。1324年爆发的一场洪水冲毁了底格里斯河的河堤,淹没了整个巴格达和其他很多地区。

在蒙古统人治巴格达的百余年里,阿拉伯编年史中只记载了三次洪水。其中两次与阿拔斯统治后期的相比要弱许多。故而运河体系在蒙古统治时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商业贸易的发展

巴格达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之处,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十分便利。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们的大力发展下,商业贸易和运输业都发达起来,巴格达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巴士拉等海港成为印度洋最大的水陆贸易口岸,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

但随着阿拔斯王朝的衰落,波斯湾等地陷入混乱,贸易活动经过红海已转移到埃及。即使十字军东征期间,因为拉丁人在近东的殖民,巴格达的市场相对复兴,但是他们也不能夺回他们以前的杰出地位。

直到蒙古人统治伊拉克,确保了陆路交通和海上交通的安全,波斯湾和巴格达的贸易活动重新回到一个新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继蒙古征服以来

,巴格达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

因为被征服前巴格达商业贸易的关键是伊拉克和波斯湾以及印度洋之间的长途贸易,当时大多数国际贸易是通过巴格达,尤其是穿过霍尔木兹海峡和设拉子到大不里士,以及穿过中亚和金帐汗国到达黑海港口的中心伊斯兰贸易路线上,巴格达一直是商业活动的受益人。

然而,到了蒙古统治西亚时期的商业贸易开始绕过巴格达。巴格达并不能恢复到以前的杰出贸易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税收政策

蒙古的经济体系以家庭经济为基础,所以纳税成为每个属民的责任。此外,当紧急状况发生时,臣民必须缴纳额外的课税。所以,蒙古统治下的属民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且课税不区分宗教和种族肆意施加到每个臣民身上。在蒙古人的统治下,穆斯林必须支付与顺民同样的课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算完,在伊利汗国的统治下,巴格达实行包税制,其税收一般交给维齐尔或者在巴格达的蒙古代表。包税人需在一定时间内,定期向国家缴纳税金。他缴纳了税款以后,那么就能到所辖地区为自己征税,因此敲诈勒索等敛财行为开始盛行。其中,阿鲁黑因榨取税收,私藏应上缴国库的资金而臭名昭著。

在这种形势下,伊利汗国的财政日益困难。海合都统治时期,在维齐尔撒都剌丁·曾札尼的提议下,开始实施纸币以缓解目前的财政形势。但纸币改革给伊利汗国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整个计划不得不临时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合赞汗登基前,巴格达的财政混乱和丧心病狂的敛财行为已经到达顶峰。合赞登上汗位以后进行了税制改革,他剥夺了行省总督的征税权力,派税吏到各行省的村落中登记私人财产。在合赞汗统治期间,丧心病狂的敛财现象有所改善,巴格达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蒙古人的统治给巴格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伊斯兰文明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