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朱静依)前天,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和泰社区的“三花”志愿者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一起为“三花”搭起了厢房。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高怡琳也来到现场,在见证“三花”入厢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曾被苏州人合称为“三花”,盛产于虎丘、长青一带,每年5-8月为开花期,玳玳最早,白兰次之、茉莉稍晚。这三种花花形各异、香味不一,但它们都是性喜温暖湿润,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气温低于3℃时,这些花的枝叶就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所以,每年冬季来临前,都要把它们搬到室内保暖。跟以往普通居民家里搭建的“三花”厢房有所不同,和泰社区为“三花”基地搭建的厢房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塑料大棚。
当天一大早,“三花”志愿者就搬来梯子,先搭架子,并在棚架上用横幅撕成的布条绑上一根根竹竿,用来悬挂塑料膜。由于塑料膜宽度有限,需要悬挂两幅才能铺满整个花棚顶。志愿者朱泉根经验丰富,对于所需塑料膜的长度无需测量就能准确说出。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塑料大棚终于完成了搭建。随后,“三花”志愿者仔细检查了入驻厢房的“三花”的生长情况,确保这些花儿能够在温暖的环境中平安度过寒冬。
高怡琳正在为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做准备。她曾在网络上看到和泰社区有一个“三花”基地的消息,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毕业设计就以“三花”为主题做一个logo。10月28日,她就联系上了社区。听社区工作人员说10月30日是“三花”入厢的日子,她便提出希望能够到现场观看。在参观过程中,她看到了志愿者为“三花”入厢所付出的努力,也感受到了社区对“三花”文化的重视,以及“三花”文化在社区中的传承与发展。
“三花”在苏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曾经是苏州的重要文化符号。据悉,和泰社区的居民多为路北村拆迁安置居民,其中很多人是曾经的花农。为了让这些居民更好地适应新家园,同时传承“三花”文化,社区打造了“三花”基地,并成立了志愿者团队。这些志愿者每年都会为“三花”搭建过冬暖房,只为让这些美丽的花儿能够连年绽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