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乌克兰军方向库尔斯克地区增派了一支3万人的部队。这支部队不是临时拼凑的,而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精锐力量。他们带着最新型的北约装备,连夜开进战区。这些士兵中有不少人刚从欧洲完成训练归来,装备着最新式的通讯设备和夜视仪,这让他们在夜间作战时占据优势。

库尔斯克这个地方地形复杂,到处都是丘陵和小树林。乌军这次选择在这里发起进攻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的地形特点让重型装甲部队很难大规模展开,但对于携带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来说却是理想的作战环境。乌军指挥官把主力部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配备专门的通讯员和狙击手,这样可以相互策应,避免被俄军各个击破。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乌军采用了"蚂蚁搬家"的战术,就是派出小规模部队不断试探俄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在发现目标后,立即集中优势兵力发起突击。这种战术虽然消耗比较大,但确实找到了几处俄军防线的突破口。特别是在夜间,那些配备了夜视设备的乌军特种部队往往能打俄军一个措手不及。

泽连斯基和总司令希尔斯基这次是下了大决心。他们把最精锐的部队都投入到了这次行动中,包括之前在巴赫穆特战役中表现出色的几支特种部队。这些部队的指挥官都经验丰富,而且都配备了最新的战场通讯系统,可以实时接收卫星情报和无人机侦察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战事推进,战场上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乌军虽然在某些地区取得了进展,但俄军的防线并没有完全崩溃。双方都在不断调整战术,从最初的大规模突击逐渐转向了小规模的游击战和伏击战。特别是在那些树林茂密的区域,经常会发生突然的遭遇战。

天气因素给战斗带来了额外的变数。最近这几天经常下雨,地面都变得泥泞不堪。装甲车辆的行动受到很大影响,有些地方甚至只能靠步兵推进。不过这种情况反而给了那些携带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乌军步兵更多的机会,因为俄军的坦克在泥地里行动不便,成了很好的目标。

这场仗打下来,乌军付出的代价确实不小。光是人员损失就超过了一万人,这个数字把基辅的高层都吓了一跳。损失最大的是那些突击队,他们在强攻俄军阵地时遭受了密集的炮火打击。有些连队的战斗力一下子就下降了一半多,不得不从后方调人补充。

装备损失更是触目惊心。81辆坦克报废了,其中包括不少西方国家提供的最新型号。这些坦克可不便宜,一辆动辄就要几百万美元。最可惜的是那些豹式坦克,才用了没多久就被打坏了。还有41辆步战车和将近600辆装甲车也报废了,这些可都是乌军的命根子。

特别心疼的是那些高科技武器。9辆"海马斯"火箭炮和5辆M270火箭炮都报废了,这些可是打击俄军指挥所和弹药库的利器。每发火箭弹都价值不菲,现在连发射车都没了。这对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是个重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勤车辆的损失也不小,325辆各类运输车和补给车报废了。这些车虽然不是作战装备,但对部队的战斗力影响很大。没有这些车辆,前线部队的弹药和补给就跟不上,战斗持续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这些损失对乌克兰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光是装备的更换费用就够呛,更不用说训练新的操作人员了。西方国家虽然一直在提供援助,但这种消耗速度实在太快了,就算是美国也吃不消。

俄军这次的表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们不再是之前那种死守阵地的打法,而是采取了更灵活的战术。在重要路口和制高点都布置了火力点,一旦发现乌军的突击部队就立即展开反击。特别是在夜间,俄军经常使用热成像设备发现乌军的渗透小组,然后用迫击炮精确打击。

空中打击是俄军的一大利器。他们使用了3吨重的FAB-3000滑翔炸弹,这种炸弹可以在安全距离外投放,而且精度相当高。每当乌军的部队在某个地方集结时,这种大家伙就会从天而降,威力大得惊人。有时候一枚炸弹就能把一个加强排的人员和装备全部摧毁。

弹道导弹和火箭炮的使用也很讲究。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专门瞄准乌军的指挥所和通信中心,有好几次都准确命中了目标。而那些龙卷风S火箭炮则主要用来打击乌军的集结地和补给线,效果相当不错。

地面部队的战术也很有特点。俄军经常派出小规模的侦察组,专门寻找乌军的薄弱环节。一旦发现目标,就立即调动预备队发起反击。这种打法既节省了兵力,又能给乌军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那些地形复杂的地区,这种战术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防空系统的表现也值得一提。俄军在前线部署了多层次的防空网,从便携式防空导弹到大型防空系统都有。这让乌军的无人机和直升机很难近身,大大减少了乌军的空中支援能力。

西方国家最近明显坐不住了。一开始他们还挺支持乌克兰的进攻行动,但看到这么大的损失后,态度开始转变。不少军事专家公开质疑乌克兰的战术选择,认为投入这么多精锐部队进行正面进攻是得不偿失的。

补给问题成了一个大难题。西方国家虽然答应继续提供军事援助,但设备损失的速度实在太快了。特别是那些高科技武器,生产周期长,价格又高,根本补充不上。有些北约国家已经开始暗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援助的规模和方式。

后勤保障也遇到了大麻烦。现在是雨季,很多补给路线都被泥浆封死了。重型卡车根本开不进去,只能用小型车辆或者人力搬运。这样一来,前线部队的弹药和食品供应都成了问题。有些部队甚至不得不减少炮击频率,就是为了节省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舆论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媒体开始质疑乌克兰的战争决策,认为继续这样消耗下去对谁都没好处。和谈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特别是一些欧洲国家,明显不愿意看到战争继续升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