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已经离开家近二十年的王扶之从12岁开始就偷偷离开家参军,一路以来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久经战场遇险无数的他,现年已经98岁,虽隔了半个多世纪,但对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起死回生”的经历,仍然刻骨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

12岁离家参军

王扶之1923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子洲县的一户贫苦家庭,其母在他5岁时就不幸去世,因此从小就和父亲二人相依为命。后来父亲因家境贫寒,于是和王扶之一起去延安打工谋生。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省吃俭用,凑了点儿学费,将王扶之送去私塾读书。王扶之知道这个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

之后因为没办法继续交学费,因此只能辍学。1935年,此时的王扶之已经12岁,但因为他的一个决定,他的命运就此发生了变化。

此时延安一带常常有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活动,土地革命替当时的贫苦农民争取到了许多利益,看到这些红军与贫民百姓休戚与共,当做自己的家人一般对待,并为他们争取利益,为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王扶之不禁萌生了参加红军的想法。

王扶之借着自己12岁就已经有一米六几的身高,对红军谎称自己已经17岁,于1935年7月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26军,并顺利地进入了少共营。由于之前读过书,因此王扶之在营里学习进步很快,不久就立下了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少共营兵分三路去攻陷一处高地,山上的敌军因为对手都是一些“娃娃兵”,因此十分轻敌,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没想到这些“娃娃兵”个个都有勇有谋,作战十分英勇。王扶之也是其中英勇作战的一员,因红军武器少,王扶之就只拿了一柄梭镖冲锋。作战时只见他拿着梭镖,冲在军队的最前面,突然他看见一个敌军正持枪对准了自己的战友,说时迟那时快,王扶之立马冲过去,将梭镖对准了敌军的喉咙,大喊道:“缴枪不杀!”敌人被这个看起来十分稚嫩的孩子给吓破了胆,于是双手举过头顶投降。王扶之一把夺过枪并将敌人押解回营。

战争取得胜利后,王扶之因作战英勇,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的王扶之不过才13岁,由此可见他的雄心壮志。

被埋38小时后奇迹生还

在抗战期间,16岁的王扶之缴获了一辆日产自行车。此时的王扶之正处于对万事万物感到好奇的年纪,因为他很少见到过自行车,于是在军队里一有空就去学骑自行车。当时王扶之的师长黄克诚常常坐在他自行车后面,王扶之也经常保护着自己的师长。在这期间,王扶之跟着黄克诚不仅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学到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两人对彼此都十分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平型关战役中,王扶之英勇作战,多次荣获战功。在这一次次的磨练和高人的指点下,王扶之迅速成长,一路从参谋长到营长再到独当一面的团长,王扶之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经验颇丰。但对王扶之来说最令他惊心动魄的是在抗美援朝时,那次是真正的让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1952年8月,王扶之任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代理师长,率军守临津川以东阵地。8月2日,王扶之恰好在与新华社的记者讨论军情并写战地报告。突然一声巨响传来,原来是美军凭借着自己军事力量雄厚,不停地在外面狂轰乱炸,很不巧美军的炮弹打中了王扶之所在的山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在坑道中作战

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过后,王扶之看到记者和三位战士当场牺牲,血流满地。自己和另外两个幸存者也不幸被埋在碎石之下动弹不得,坑道中黑压压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三个人花了三个多小时才从压在自己身上的碎石中挣脱出来。

为了和外面取得联系,三人一直试着敲击各种可以发出声响的东西,但都没有什么用。随着洞中的空气越来越稀薄,三人也已筋疲力尽,洞内也没有任何的食物和水,因此王扶之让大家把尿液集中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此时在外面的彭德怀得知王扶之等人被埋在洞中后,亲自打电话到39军:“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王扶之等人救出来!就算不幸牺牲,也要将他们的尸体挖出来送回国内安葬。”于是军直工兵营又派出了一部分兵力进行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王扶之等人的生还希望也越来越小。因为不知道王扶之埋在哪里,战士们挖了很久也没有发现任何王扶之等人的迹象。就在众人准备停止救援,为王扶之等人准备后事的时候,突然从洞内飞出来两只苍蝇。

一名士兵突然大喊道:“快看!这里有两只苍蝇!那这里应该会有人!”苍蝇从洞中飞出来就表示着洞内还有氧气,这说明王扶之等人很可能还活着。于是战士们顿时信心大增,会更加卖力地挖,他们一个个都拼尽全力朝着飞出苍蝇的洞口挖,终于在几小时后发现了王扶之等人的身影。

此时的王扶之等人奄奄一息,身上也布满了大小不一的伤口,战士们迅速把他们抬出来抢救,从被埋到挖出来一共经历了38个小时,正是这两只苍蝇,让战士们发现了王扶之等人,毫不夸张地说,这两只苍蝇给了王扶之他们第二次生的希望。也是从这之后,王扶之立誓说今后再也不打苍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中)和被救出的战友

与车夫畅聊一路竟不知对方是自己父亲

1953年5月,抗美援朝已临近结束,考虑到王扶之已近二十年没有回过家了,于是志愿军司令部就给王扶之放了一个小长假,让他回家探望自己的家人。

此时的王扶之已经成为了115师的师长,有自己的专职司机和专车,但为了不惊动他人,王扶之只身一人只带了点简单的行礼和礼品就回家了。

在回家途中,因为乡下交通不便且道路崎岖,因此王扶之只能步行回家。走着走着,王扶之看到了一辆驴车,车上有一位老人,看着和自己的父亲差不多大,这个老人看到王扶之,便问他:“你到哪儿啊?我捎你一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驴车的老人(非王扶之父亲)

王扶之说:“老伯,我到子洲县那边。”老伯说:“那刚好,我还顺路呢,你快坐上来吧。”王扶之感谢了老伯,一路上和老伯边走边聊。

老伯接着说:“你多大年纪了?我也有个儿子感觉应该和你差不多,他12岁就参军了,到现在都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啊……”王扶之听了后心中五味杂陈,想着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但为了不让老伯难过就也没冒昧地追问,接着又对老伯说道:“老伯,我也是很小就参军了,今天就是回家探望亲人的。”聊着聊着,居然快到家了,就在快要下车时,王扶之猛然发现自己和老伯要回的家竟是同一个地方,于是赶忙问老伯:“老伯,您儿子叫什么?

老伯答道:“我儿子叫王扶之……”王扶之听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喊道:“爹,是我,我就是扶之啊!我回来了!”老人听完立马扶起儿子,相拥而泣。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让王扶之和他的父亲都变化了太多太多,此时的一声“爹”,一个拥抱,胜过了千言万语。

结语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用在王扶之身上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如今已经98岁的他,是目前仅有的还健在的几位开国将军之一,他一生为国家舍小家,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