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朱元璋站在龙兴寺的大殿前,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

智海方丈恭敬地站在一旁,静待圣上开口。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檀香。

"方丈,你可知朕为何而来?"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

智海方丈双手合十,轻声回答:"陛下心中自有主张,小僧不敢妄加揣测。"

朱元璋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明朝初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坐拥天下,威震四方。这一日,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曾在皇觉寺出家为僧的往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往事如烟,恍若隔世,但那段经历却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中。

"胡惟庸,朕决定明日微服出宫,去皇觉寺走一趟。"朱元璋对身边的大太监说道。

胡惟庸闻言大惊,连忙劝阻:"陛下,您贵为天子,万金之躯,怎能轻易出宫?若有闪失,臣万死难辞其咎啊!"

朱元璋摆了摆手,笑道:"无妨,朕自有主张。你只需准备一些随行人员,明日卯时出发便是。"

胡惟庸见皇帝心意已决,只得应声退下,开始安排次日出行事宜。

翌日清晨,朱元璋换上一身素衣,带着几名侍卫和随从,悄然离开皇宫,向皇觉寺进发。

与此同时,皇觉寺内一片忙乱。方丈智海接到消息,说是皇帝将要来访,顿时惊得手足无措。他急忙召集寺中僧众,商议应对之策。

"诸位师兄弟,陛下即将莅临本寺,我等务必恭敬迎接,不可有丝毫怠慢。"智海方丈神色凝重地说道。

众僧纷纷点头称是,随即开始打扫寺院,准备香烛供品。整个皇觉寺顿时忙碌起来,人人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不多时,朱元璋一行人来到了皇觉寺山门前。智海方丈带领全寺僧众,整齐列队,恭迎圣驾。

"陛下驾到!"随行官员高声宣布。

智海方丈上前几步,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小僧智海,携全寺僧众,恭迎陛下圣驾。"

朱元璋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眼前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他缓步走进寺院,仿佛回到了多年前那个懵懂少年的时光。

"方丈,不知你可还记得朕?"朱元璋忽然问道。

智海方丈一愣,随即恭敬地回答:"回陛下,小僧年岁已高,记性不好,恐怕有所遗忘,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无妨,朕当年在此出家时,你还不是方丈。如今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能记得才是怪事。"

说着,朱元璋踱步来到大雄宝殿前,抬头望着金碧辉煌的殿宇,不禁陷入沉思。那些年少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当年在这里诵经礼佛的情景。

智海方丈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可要入殿参拜?"

朱元璋回过神来,目光落在殿前的香案上,忽然问道:"方丈,朕乃一国之君,天下共主。你说,朕也要跪吗?"

02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惊雷,炸响在智海方丈耳边。他心中顿时掀起惊涛骇浪,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可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怒皇帝,为整个皇觉寺招来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海方丈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他知道,此刻的回答将决定皇觉寺的命运。他必须谨慎,必须智慧,更要显示出佛门的超然。

就在所有人屏息凝神,等待方丈回答的时候,朱元璋的目光也紧紧盯着智海。这位帝王仿佛在用这个问题考验着眼前这位佛门大德。

智海方丈双手合十,缓缓开口道:"陛下,佛法平等,不分贵贱。然而,陛下乃是现世明君,统御天下,造福苍生。小僧以为,陛下心中有佛,便是最大的敬意。至于跪拜与否,陛下自有主张。"

朱元璋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并未多言。他转身走入大雄宝殿,来到佛像前驻足。殿内香烟缭绕,佛像庄严肃穆,朱元璋的身影在烛光中显得格外高大。

智海方丈和众僧侍立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他们知道,皇帝此刻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关系到整个皇觉寺的未来。

良久,朱元璋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方丈果然智慧过人。朕很满意你的回答。"

智海方丈闻言,如释重负,连忙说道:"陛下谬赞了,小僧愚钝,不敢当此大赞。"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无需谦虚。朕看这皇觉寺年久失修,朕决定拨款重修,并赐名'龙兴寺',以彰显朕对佛门的敬重。"

此言一出,全寺上下无不欣喜若狂。智海方丈连连叩首,感谢圣恩。众僧也纷纷跪地叩谢龙恩。

朱元璋继续说道:"方丈,朕还有一事相询。你觉得朕这个皇帝做得如何?"

智海方丈心中一惊,知道这又是一个考验。他沉吟片刻,恭敬地回答:"陛下英明神武,开创大明盛世,功德无量。然而,治国如治寺,需刚柔并济。太过严厉,则民心生怨;太过宽松,则纪律涣散。陛下若能在严厉与宽容之间找到平衡,必将成就千秋伟业。"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方丈所言极是。朕会好好思量。"

说罢,朱元璋踱步来到寺院后院,那里有一片幽静的竹林。他驻足观望,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此修行的岁月。

"方丈,你可还记得朕当年在此修行时的情景?"朱元璋忽然问道。

智海方丈恭敬地回答:"回陛下,小僧年事已高,记忆难免有所遗漏。不过,寺中的古老竹林,应该还记得陛下当年的足迹。"

朱元璋闻言,不禁莞尔一笑:"好一个会说话的方丈。不过,朕倒是记得,当年在此苦读经书,日夜诵经的情景。那时的朕,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会君临天下?"

智海方丈听出了朱元璋话中的感慨,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佛法讲究因果。陛下今日之尊贵,必是前世种下的善因。而陛下当年在寺中勤学苦修,更是为今日的功业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方丈果然悟性非凡。那就请方丈即刻挥毫吧。"

智海方丈恭敬地应承下来,随即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就在侍者准备文房四宝的空档,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大殿一角的一尊佛像上。那是一尊年代久远的弥勒佛像,虽然已经有些斑驳,但佛面依旧慈祥可亲。

"方丈,这尊佛像可有来历?"朱元璋忽然问道。

智海方丈顺着朱元璋的目光看去,恭敬地回答:"回陛下,这尊弥勒佛像乃是本寺镇寺之宝,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说当年有位得道高僧,夜观星象,预言会有一位得道者来此寻找机缘。他便雕刻了这尊佛像,留在寺中等待有缘人。"

朱元璋听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那不知这位得道者可曾出现?"

智海方丈微微一笑:"陛下,佛法讲究缘分。也许那位得道者早已来过,只是我们未曾察觉;也许他此刻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尚未显露。这其中的奥妙,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参透。"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若有所悟地说道:"方丈所言极是。人生在世,谁又能说清楚自己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正在寻找机缘的得道者。"

智海方丈听出了朱元璋话中的深意,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佛法讲究'佛性人人具足',每个人心中都有成佛的种子。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红尘俗世中,守住本心,不忘初衷。"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重新回到了案几上。这时,侍者已经将文房四宝准备妥当。

智海方丈恭敬地应承下来,随即命人取来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