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桐河乡李司庄村乡村振兴联合党委位于桐河乡东南片区,涵盖6个行政村和4个新经济组织,党员276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李司庄村按照党建引领、产企融合、跨村联建、共赢发展的思路,充分运用全域党建理念,找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以集体增收和农民增富为目标,以全域党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两个高质量”的良性互动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司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李司庄村村委会供图)

一、背景与起因

李司庄村作为唐河县“三变”改革试点村,耕地3800余亩,有着土豆套种、菜粮轮作的特色农业良好基础。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2019年李司庄村与宁夏鑫茂祥公司签约合作种植供港苔菜。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受土地和劳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纯依靠李司庄村资源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和市场优势;二是由于村级壁垒,在推进土地流转中村与村、村与村企之间沟通不畅、缺乏统一协调;三是村级发展基础不均衡,造成了土地入股难、劳务用工难、连片种植难、产企融合难等局面,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面对以上问题,李司庄村亟需构建一个与区域统筹相适应的党建引领机制、组织工作体系和服务引导平台,通过党建引领区域统筹、联动发力、以强带弱依托优势示范带动,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二、做法与经过

充分运用“跨村联建”这一模式,通过组织联建、产业抱团发展、一体化服务等思路,实现联合党委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一)跨村级组织联建。李司庄中心村乡村振兴联合党委成立于2021年。主要是以原有管理区为基本框架,以李司庄全国文明村、产业先行村和区域中心村等优势为依托,聚合刘伙、大郭庄等5个行政村资源要素,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创新组织设置、重建组织构架、强化组织功能,实现管理模式由松散型、层级式管理向紧密型服务和扁平式推进转变。联合党委书记由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下设的党群服务、产企融合、社会治理等7个联合党支部书记分别由综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或产业带头人兼任。同时,按照建制性与功能性党组织“两规”并行的要求,打破原有地域、隶属和行业界限,突出服务功能,将276名党员纳入各联合党支部和联合党小组,由联合党委统一管理;对域内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由联合党委统一调配使用,“捆在一起”抓工作。

(二)抱团式连片发展。强化联合党委的主体意识,由联合党委对域内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统筹谋划,实行跨村抱团连片发展。“三变”改革联合党支部围绕连片发展,紧盯域内9家传统种植大户,组建7个攻坚先锋党小组,采取党员带头做表率与走村串户算细账相结合的办法,仅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入股流转土地8267亩,顺利实现了12000余亩基地建设用地目标,通过量差价差实现每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产企融合联合党支部充分利用齐欣农业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强化产业空间布局,采取“支部+基地+农户”和设施、管理、种苗、技术、价格、收购“六统一”模式,以党员示范率先引种为突破口,建成了清河庄千亩有机花菜种植基地,亩均可增收2400元以上。

(三)一体化开展服务。推进区域党群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建立6个行政村党群服务阵地联建、联管、联用、联办工作机制,在推行窗口互联互通和区域就近办理的基础上,实行一个支部统筹、一套制度管理、一个标准服务,确保了代理服务高效便捷。在复杂问题上,突出志愿服务与“微服务”相结合,根据不同党员的年龄、特长,组建“微服务”党小组,推行清单管理,实行办结销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服务。劳务合作联合党支部先后组建土豆种植和苔菜收割技术培训“微服务”党小组23个,利用工作间隙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培育本地割菜工687人,实现年务工收入1167万元;培育土豆种植大户11人,使土豆种植面积由原来不足80亩迅速发展到1000亩。

(四)常态化实体运行。一是建立党建联抓机制。突出政治功能,建立健全了“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利用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党建阵地和产业实践基地,经常性开展“相聚党旗下”主题活动,以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进一步唤醒党员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和先锋意识。二是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定向督导制度、积分管理制度和“双述双评”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联席会商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机衔接工作机制,强化流程管理和督办落实,确保联合党委各项决策全面落实到位。三是建立实体化运行机制。在人员配备上,按照乡聘村用原则,每村配备1名专职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由联合党委统一管理、使用;在扩权赋能上,给予联合党委对“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选拔使用征得同意权、区域发展规划参与权、重大项目建设建议权等;在经费保障上,按照联合党委每年2万元、联合党支部每年5000元的标准纳入乡级财政预算,确保联合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三、成效与反响

  (一)彰显了基层党建动员群众、引领发展的巨大张力

党建强产业兴,种下了人才回归的“梧桐树”,先后有5名外出创业有成人员回村创业,并在村级组织换届中全部进入“两委”班子。引资兴办了齐欣农业鸿瑞牧业、土豆种植和农机服务合作社,产业雏形初步形成,发展后劲日趋显现,先后有3名支部书记荣获全县村支部书记大比武优胜村,3人被招录(招聘)为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7名党员被确定为省级和县级“两优一先”表彰对象。

(二)激活了基层组织凝聚人心、积聚力量的内生动力

村集体收入稳步增加,有3个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0万元以上,两个村突破50万元,初步改变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现象,村支部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先后提升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处,新建村级养老中心6处,修建村级文化广场13处,村史馆1座,美丽乡村示范点5个,初步形成了李司庄—刘伙—大郭庄—申老家美丽乡村示范带。

(三)迸发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的产业活力

依托党建引领,推进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等振兴主体多元参与,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农民土地分红由原来的每亩400元提高到800元。联合党委顺势而为,着力在延链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以蔬菜加工分销、冷藏物流储运、配套产业集聚等配套产业,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目前以李司庄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委的党建联合体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日渐成型、用工主体逐渐成熟、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区域年务工收入稳定保持1000万元以上。

四、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与服务发展相结合

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县委中心工作在哪里、重大决策在哪里,全域党建就跟进在哪里,服务发展就跟进到哪里。李司庄村运用“跨村联建”模式,成立联合党委,下设党群服务、产企融合、社会治理等7个联合党支部,聚合邻近5个村的资源要素,打破不相隶属的壁垒,清除了各自为政的障碍,拆掉了相互封闭的藩篱,找到了联结需求的共同点。

(二)坚持创新组织设置与扩大工作覆盖相结合

在推进全域党建中,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推动各领域党建向“区域党建”“功能党建”转变。在实践中,李司庄村联合党委统一管理276名党员,统一调配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推动1.2万余亩基地建设用地目标实施,带动就业687人,区域年务工收入稳定保持1000万元以上,每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工作、服务等链条上的要素、人员、资源的全面整合,真正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战线、各个层级,党的工作覆盖到各个板块、各个阵地、各个角落,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领导核心作用。

 (三)坚持发挥组织优势与发动群众相结合

在“跨村联建”模式下,联合党委推进区域党群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建立村党群服务阵地联建、联管、联用、联办工作机制,实行一个支部统筹、一套制度管理、一个标准服务,不仅延伸了服务触角,确保了代理服务高效便捷,更提高了党建活动频次和质量。提升改造后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的村级养老中心、文化广场、村史馆、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以党员示范引领率先种为突破口建成的千亩种植基地,让越来越多的党员更加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形成了党建全面加强、党员全面激活、群众全面发动、资源全面整合的良性局面。

(四)推行全域党建,必须坚持因需而建与注重实效相结合

工作中,唐河县立足需求导向,坚持因需而建、因需而联,借鉴“经济工作供给侧改革”做法,探索“党建工作供给侧改革”,本着亟需什么、欠缺什么,通过联合党组织把有共同愿景、共同需求的党组织聚在一起提供什么、解决什么,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真正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项目链、服务链、惠民链、治理链、金融链等中心工作链上,以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引领社会各类资源的合理流动,以共同的使命担当谋发展、促改革、解难题、惠民生,把党建优势有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