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中华肝病学》统计,全国大约有8000万至1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比高达6%到8%。另外,丙肝患者的确诊人数在约1000万左右。
除了乙肝和丙肝,脂肪肝的患病率在我国也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城市地区。统计显示,约3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乙肝和脂肪肝等肝病在慢性进程中,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肝脏损害,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全球范围内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原因。
感染乙肝后,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肝脏纤维化,最终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
数据显示,约20%的慢性乙肝患者在5到20年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一旦发生,肝癌风险显著增加。据统计,肝硬化患者中每年约有1%至6%可能会发展为肝癌。
肝脏发出预警时,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当肝脏健康受到影响时,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提醒我们留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 疲劳和乏力
肝功能不全时,体内的毒素难以正常代谢,可能导致持久的疲劳感和无力。这种疲惫感通常无法通过休息缓解,可能是因为肝脏无法有效分解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2. 皮肤和眼睛黄染
肝脏负责分解血液中的胆红素,当肝脏受损时,胆红素可能堆积在体内,导致皮肤和眼白变黄,这就是所谓的黄疸。胆红素增高也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变深。
3. 皮肤瘙痒
肝功能减退时,胆汁在体内堆积,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尤其是夜间或沐浴后更为明显。
4. 肝掌和蜘蛛痣
肝掌是指手掌尤其是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发红,而蜘蛛痣则是由于肝脏损伤导致体内雌激素代谢异常,皮肤下的微血管扩张,表现为细小的红点,有“蜘蛛状”血管分支,常见于上胸、肩部和面部。
5. 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
肝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和消化不良等症状,这是因为肝脏损伤会干扰消化酶的分泌和代谢过程,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6. 出血倾向
肝脏是凝血因子的重要合成器官,肝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容易瘀青或出血,甚至是鼻出血或牙龈出血。
日常伤肝的坏习惯有哪些?
1. 过量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发炎、脂肪堆积,长期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研究表明,每天摄入60-80克酒精(约等于两瓶啤酒)的男性和40克的女性,肝脏受损的风险大幅增加。
2. 不合理用药
长期、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止痛药和某些中草药)会给肝脏增加负担。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滥用药物可能导致肝脏受损,甚至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3. 经常熬夜
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在夜间尤为活跃,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肝脏的自我修复和排毒功能受阻。研究表明,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4. 饮食不健康
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脂肪肝。此外,过度食用含糖饮料和加工食品也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增加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5、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或缺乏锻炼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肝脏负担加重,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研究发现,适当运动可显著改善肝脏代谢,有助于预防脂肪肝。
预防肝病,建议做什么检查?
检查肝病的最佳方式
肝病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选择最适合的检查项目,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如症状、病史、体检结果等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以下检查是比较常见的:
1. 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病毒标志物检测: 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丙肝病毒抗体等,可以判断是否有病毒性肝炎感染。
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癌。
2.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包膜、实质回声等,初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病变。
CT检查: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病变,如占位性病变、肝硬化等。
MRI检查: 可以更详细地显示肝脏的软组织结构,对诊断肝脏疾病有更高的准确性。
3. 肝活检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取一小块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是诊断肝病的金标准。
不同肝病的检查侧重点
病毒性肝炎: 主要通过血液检查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查来诊断。
脂肪肝: 主要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肝癌: 主要通过B超、CT、MRI、甲胎蛋白检测等来诊断,必要时进行肝活检。
肝硬化: 主要通过B超、CT、MRI、肝功能检查、纤维扫描等来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肝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者、肥胖者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