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宁)10月30日,下午14时30分,病房辅导老师朱丽和志愿者就来到了教室,白血病患儿小宇(化名)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完成了在医院的第58次上课。
这群孩子,因为疾病没有办法享受普通的上学时光。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住院部5楼,有一个“新阳光病房学校”,免费为孩子们公益上课,“新阳光病房学校”也被更多家长亲切地称为“希望学校”。截至去年底,这间课堂在浙大儿院已共计服务儿童28329人次。
10月30日,孩子们在“病房学校”上课。受访者供图
“进入课堂的老师和学生和家长等都会佩戴口罩,都要进行全身消毒。还有课堂上能接触到的一切东西,如桌椅教具也都会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浙大儿院“新阳光病房学校”项目的辅导老师朱丽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公益辅导课堂主要在浙大儿院各院区的血液科、肿瘤科病区免费设立,并配备全职辅导老师、社工和志愿者。通过音乐、美术和手工等形式开展各科知识教学。
“这里的孩子年龄等都参差不齐,我们希望在教学中尽量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玩耍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有趣知识,享受学习时光。”小宇此次的课堂是一节科学实验课,在课堂上,朱丽和其他老师们为孩子们讲解牛顿定律,手工制作电动的小刷车,并装上电池,接上电路等。
在医院有很多像小宇这样的患儿,因为生病经常住院,治疗一般长达2~3年,化疗期间免疫力低下,不能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避免引起重症感染,与外界尤其是学校接触少,课堂也脱离了。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压力都很大,各种情绪也得不到有效纾解。
“我们每周进行4次辅导教学,希望这些肿瘤患儿有机会体验课堂、学习知识,同时让家长也能一起参与,缓和亲子关系。”朱丽表示,虽然仅靠辅导并不能代替学校的课程,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课堂,保留了孩子们热爱学习的火种,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习惯,通过不断地学习,让他们更自信自强,不被疾病打倒。
朱丽与患者小宇合影。受访者供图
10月30日的课程是新阳光课堂在湖滨院区的最后一课,随着院区整体搬迁至莫干山院区,课堂也要搬迁。这也是小宇的最后一课,他马上要结束3年的治疗,将在11月初康复回老家上学。
“3年的治疗时光,新阳光病房像它的名字一样照亮了大家,孩子也比之前更阳光懂事了,也让大家在困难的时候有了许多欢笑。”小宇的爸爸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