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陈益冰是个活泼的姑娘,爱说爱笑爱打扮,待人热情直率,是个标准的川妹子。
可她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天津殡葬行业里唯一的女火化师。个子不高,瘦瘦小小,身着蓝色制服的陈益冰,马尾辫利落地扎在脑后。严肃认真,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你好!欢迎!再见!请留步!’是这个行业的服务禁语。面无表情其实是我们最好的表情。”陈益冰解释。
“我可以做好!”
4年前大学毕业的陈益冰,因为不想996,不想窝在家里过那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推掉了家乡程序员的工作,收拾行李离开家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天津。
找信息、投简历、参加考试……日子就像旋转木马,陈益冰的生活一度陷入求职循环。那些关于自我与未来的迷思,成为盘旋在她心间的云雾,眼前征途迷茫。
没想到,无意间刷到的“遗体火化师”招聘信息,成了她命运转轮起点。2020年清明节,是她面试的日子。那一天,陈益冰鼓足勇气,忐忑不安地走进天津第三殡仪馆……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遗体,躺在转运车上,穿着红色的寿衣,他盖的又是红色的被子,从头盖到脚,因为平时只有在电视上见过,所以一时间还是觉得惊恐的。”
“但看久了就没事了,就觉得这些人就像是睡着了。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我认为这份工作是庄重的,我可以做好。”陈益冰向这位逝者深深地鞠了一躬,震撼之余只剩敬畏。
“火化是门技术活儿!”
入职后,陈益冰向老师们学习经验技巧,从扫码、核对洽谈单,到入炉、火化,再到如何和家属更好地沟通,她都事无巨细,勤学勤问。埋头干活儿的她也得到了师父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认真努力,胆大心细,这闺女不错!”
早上不到7点,在天津第三殡仪馆,陈益冰和同事们已全部到岗。更换工作服、检查火化机、登陆操作系统……麻利地做完一系列准备工作,大家一头扎进紧张忙碌的火化程序里。
有人疑惑:火化不就是简单按一下按钮吗?陈益冰却摇摇头:“火化可是门技术活儿!”
火化师需要根据逝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死亡原因、冷藏时间等因素,定制火化方案。要注意炉膛内的燃烧情况,适当调整温度,要确保遗体充分燃烧,保持骨灰洁白。这些都需要依靠火化师的经验做出判断。
但陈益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远不止于此。
最煎熬的是夏天。车间里,7、8台火炉同时开启,轰鸣声大作,室内温度随之升高,一度飙升至50摄氏度。大家的口罩和工作服被汗水一次次浸湿,又被炉火一遍遍烘干,水渍变成一层层洁白的汗碱。热气穿透口罩,经常烤得陈益冰的脸又红又烫,双手即使戴着专业手套也免不了被烫伤。一天下来,白口罩变黑,工作服蒙灰……
可最令陈益冰头疼的,却是体力问题。毕竟抬棺木、捧骨灰盒可是十足的体力活儿。于是,跑步、爬坡、俯卧撑等训练一度成了陈益冰工作后的家常便饭。她说:“生死大事,咱可不能给人‘掉链子’!”
“我们工作的意义”
长期的高温作业下,陈益冰的皮肤变得干燥,脸上出现浅浅的斑,呼吸系统也更加敏感。有人心疼,也有人不解:这份工作又苦又累,值得吗?
“工作嘛,哪有轻松的?”陈益冰笑笑随后神情变得认真,“我就是想尽自己所能,把这份工作做好,让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
今年37岁的高琪是陈益冰的领导和师父,从事火化工工作13年。他曾经给陈益冰讲了这样一件事——
逝者是一个5、6岁的小孩子,由于幼童的骨架小而软,正常情况下是收集不到骨灰的。他的父母找到高琪,伤心欲绝地哀求着能不能留下哪怕一点点骨灰当做念想。高琪见此情景心酸不已,但他知道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脱口而出的安慰也只能是:“我尽力。”
通过不停观察炉内情况,调试设备。一个小时后,当高琪郑重地把放着一小捧骨灰的骨灰盒交到这对年轻夫妻手中时,他们握着高琪的手,泣不成声。
“干遗体火化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个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体验。要尽量让家属从悲伤到平静,日后回想起这段最后的告别,除了伤痛还能有欣慰和温暖,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师父语重心长地对陈益冰说。
“予亡者尊严,给生者慰藉”
师父的这番话,陈益冰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而让她真正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庄严和神圣,是一位年近70岁的阿姨写给她的字条……
阿姨的丈夫生前是一位医学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无偿捐献遗体,在做了两年的‘大体’老师后,阿姨准备遵循爱人的遗愿,火化后将骨灰撒入大海。
陈益冰打心底里敬佩这位逝者,她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逝者更有尊严地离开。在将遗体送进火化炉前,她为逝者又整了整衣服、被子,深深地鞠上一躬。火化完成后,陈益冰将骨灰盒擦拭干净交给了家属。阿姨抱着盒子在旁边坐了很久,直到陈益冰下班也没有离开。她默默地陪着、看着,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几次张口想要说些什么,最终也只是掏出纸巾给阿姨递了过去,轻轻道了声:“您保重”。
临走前,阿姨将一张纸条交到了她的手中。望着阿姨蹒跚而去的背影,陈益冰缓缓打开纸条:“谢谢你,守护好‘他’的最后一站,让他有尊严的离开。”这句话瞬间击中了陈益冰的内心。她真正意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予亡者尊严,给生者慰藉。
实际上,和死亡打交道的人,难免会遇到“不解”的目光。就连家人每次打电话,都忍不住劝她换个工作,但陈益冰依然选择以专业为职业“代言”。
对于自己的职业,陈益冰在日常交往中虽不会主动提及,但也不会掩饰。在她看来,火化师是一份被大家“神秘化”的普通工作,死亡也只是生命到最后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觉得我们为逝者服务很伟大,可大家的工作不也是在为生者服务嘛,我们的工作都很伟大。”陈益冰笑着说。
陈益冰见证过太多生死,她认同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两个命题,但她希望人生既不会被死亡的恐惧束缚,也不会被生存的执念困住,而是抱着珍惜的态度去经营每一天。她将生死视为一条流淌于身畔的大河,任洪水波涛轰鸣、不停不休,却依旧只需要专注地走自己眼前的路。
有人说陈益冰的性格太叛逆,但她却认为死亡不是不可触碰的话题,相比之下认真思考自己希望拥有怎样的结局、抵达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她说:“我相信我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成为遗体火化师,做生命终点的‘守护者’,我不后悔!”
编辑:黄坤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