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2026年起,我们的电动化战略将获得成效,陆续推出四款与途观尺寸相近的车型,这些车型售价约合2万欧元(约15.5万元人民币)。”这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管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atter)针对近期中欧贸易,以及大众在欧裁员等问题下的首次公开表态。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管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 大众中国官网
随着10月30日欧盟正式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正式生效,中欧之间以电动汽车为首的贸易紧张局势也再度升温。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加税问题中,始终展现出反对态度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们,却并未因此放弃与中国市场的绑定。
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盟企业绿地投资在中国飙升至36亿欧元(约278.4亿元人民币),自2022年以来,汽车制造商更是约占欧盟在华投资的一半。
根据统计,在华绿地投资中,大众汽车、宝马等身处中欧贸易问题一线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便是其中的“领投者”。
德国车企的整体困境
为何选择与中国绑定,贝瑞德进行了解释,“2024年和2025年是集团转型关键期,大众在2023年便做出预判:电动汽车定价激进、竞争激烈的状况仍将持续。对此,大众集团决定优先重视盈利能力,而非不计代价地追求市场份额。”
就在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日,大众汽车同步发布了集团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大众汽车集团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84.7亿欧元(约607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5%;营业利润28.5亿欧元(约22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7%。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表示,这一业绩反映了“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并强调了全公司持续开展绩效计划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降本,大众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便计划在德国史无前例地关闭部分本土工厂,并裁减数万名员工。
大众汽车劳资委员会主席达妮埃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表示,董事会对该计划经过认真考量,所有德国本土工厂都可能受到关闭计划影响,其他未被关闭的工厂员工也将面临降薪。企业已将计划告知员工。
路透社在相关报道中称,德国制造业的下滑、海外需求的疲软以及欧洲市场竞争的加剧,都令大众等德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举步维艰。
盈利是首要目标
面向全球业务,贝瑞德的说法也证实了大众当前“降本增效”的目标,“目前,能从电动汽车业务盈利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要积极优化成本结构,确保集团即便在最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仍能保持盈利。”
贝瑞德称,“从长远来看,大众仍要确保到2030年依然保持稳固的市场地位,届时集团在电动车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将达到全新的高度,车型矩阵、技术实力以及成本等方面,都极具竞争力。”
但他同时也提到,在此期间,大众仍将尽量保持燃油车业务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是为集团的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在油电并存的销售结构中取得平衡。
从市场状况来看,贝瑞德所言并非没有依据。由于欧洲市场中,德国、法国等高电动车销量国对于相关市场补贴的取消,欧洲车企正面临极大的市场与盈利平衡难题,尤其在中国车企凭借“价廉质优”的新能源进入欧洲市场后,欧洲车企在纯电领域的市场与利润均经受着严重的挑战。
而在中国市场,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增长,也还未真正形成规模化的利润转化。
今年9月,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3.4%,车企利润总体下降压力加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评论中指出,造成该局面的原因在于燃油车前期仍有微薄盈利,但萎缩较快,部分企业严重亏损;而新能源车的高增长,却仍面临亏损较大局面,电池高利润与整车亏损的矛盾压力较大。
所以,对于大众汽车而言,保障在全球市场中燃油车业务持续盈利,并进一步深化在电动化领域的投入,仍是其首要目标。
长远发展看中国
但贝瑞德在回复中,也确定了电动化转型对于大众集团的重要性。
如文章开头所说,大众正不断加速纯电动产品攻势,并将在2026年正式面向市场推出产品。而电动化全面布局的首站,便是在15万元级面向大众用户市场的集中布局。
而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大众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则被贝瑞德看作集团未来破局的关键,他表示,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的两款B级车型,将带领大众进军尚未涉足的细分市场。此外,奥迪与上汽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三款智能电动车型,首款车型预计明年就能问世,其他车型也将陆续上市。
面向发展如火如荼的混动市场,2026年开始,大众也将开始推出混动车型,并在2027年以前,在中国市场共计推出40款全新车型,其中20款为新能源车型。
就像今年发布第三季度报告以来,多数德国车企都将年度盈利预期下滑与其在华销量下滑挂钩,当前,中国早已成为众多欧洲车企在海外甚至是全球的最大市场,欧洲企业尤其是传统车企与中国市场的贸易往来,绝非欧盟一句“降低”与中国经济关联所能够切断。
尤其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欧洲车企在感受到中国电动车的技术价值与优势后,也更清楚只有强化在中国本土化的研发与技术合作,才能在全球电动化全面转型之际“不落人后”。
目前,除大众以外,Stellantis、宝马、奔驰也早已加入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当中,并通过“油电并行”的方式,持续为自身的电动化发展进行输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