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代文佳 秦冰)10月31日,第三届遗产管理人交流会在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遗产管理人制度落地后的改革变化、实务操作、共同遗产管理人等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在解决遗产纠纷、债务及继承难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继承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届遗产管理人交流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及个人财富快速增长,遗产继承问题已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每年遗产继承公证案件与遗产纠纷案件合计高达180万件。为此,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确立了遗产管理人制度,有效保障遗产处理过程中的各方权益。

据中华遗嘱库数据,截至2024年10月1日,已有23135份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其中,指定他人或机构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达15.62%,较今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公布的数据增长了2.82%;而指定亲友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则为84.38%。此外,在选择遗产管理人服务的人群中,有56%选择将继承的房产进行变卖、变现或过户等处理。

数据显示,立遗嘱人的遗产管理意愿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市民订立遗嘱并指定遗产管理人时,正从更倾向于人际信任转向考虑选择专业人士。

什么是遗产管理人,在遗产处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新熙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遗产管理人是在被继承人死亡后,负责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分配给继承人、受遗赠人的主体。

刘新熙介绍,遗产管理人可以由个人或法人担任,根据不同情况产生。有法院指定,有依照法律直接规定民政部门、村委会担任,也有被继承人生前指定遗产管理人,还可以由继承人个别委托或者共同委托的人担任。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遗产管理人的工作职责是及时清理遗产,制作遗产清单,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

“遗产继承制度本质上是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一种延伸保护。”刘新熙谈到 ,“法律对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予以保护,该公民死亡以后,他的财产原主体已经消亡,因此为了对他的财产延伸保护,或者按照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意志所立的遗嘱,转移给他希望给的人,这是尊重其个人意志的自由。遗产继承制度保障了被继承个人对遗留的财产合法传承给他指定的或者他希望给的人。”

与此同时,刘新熙表示,这种情况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我们婚姻家庭法,尽可能为养老育幼提供物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家庭和谐。另一方面,继承法对于《民法典》推进整个法治文明的建设,推动社会和谐,保障个人私权。

此次交流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民法典》立法专家杨立新也强调,设立遗产管理师职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护产权、促进共同富裕。

编辑 甘浩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