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中央高层出现了很大的人事变动,许多身居要职的领导人纷纷主动辞去职务,比如说毛主席生前属意的接班人华同志就辞去了国务院总理一职,虽然他还担任着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但实际上却慢慢隐退,不再去管理具体事务。

还有汪东兴,他也是主席生前极为信任的人,且长期负责8341部队,但是在1980年也主动辞去了职务。

他自言“我知道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已经跟许多同志格格不入,为了党的事业和团结,我决定还是自己辞职比较好,就当是为大家排除障碍和阻力。”不论其他,这个胸怀还是挺广阔的。

除了华同志、汪东兴两位正国级职务的领导人以外,还有四个曾是风云人物的副国级干部也在1980年主动辞职,他们分别是谁?后来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陈锡联

1915年出生的陈锡联在红军时期就已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抗战时期的“夜袭阳明堡”更是让他名声大噪,甚至连一向不喜我党的蒋介石都特别发来嘉奖。解放战争他在刘邓大军麾下勇敢战斗,后期已是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解放大西南他就是主力之一。

建国之初,陈锡联负责过炮兵,后来主导沈阳军区时,所做的事都让毛主席非常欣赏,所以在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时,主席点名让陈锡联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北京军区肩负了保卫首都、中央机关的任务,毛主席让陈锡联来挑大梁,可见主席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到了1976年初,毛主席的健康状况频频出现问题,所以他想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出来顶一顶。思前想后,主席让陈锡联替代叶帅去主持军委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是元帅,一个是上将,两人在贡献和地位等多方面都相差比较大,因此命令发布出去时,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陈锡联自己也觉得还是叶帅继续负责为好,就特意去找到毛主席推辞。

毛主席笑着对他进行宽慰,直言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担任一个职务怎么要去跟别人比呢?你自己也是老革命,还需要跟谁比?负责军委也是干革命,你要拿出当年的精神来。

在毛主席的支持和鼓励下,陈锡联打消了疑虑,开始在全新的岗位上付出,军委的工作被他理得井井有条。

主席去世后,陈锡联主管着军委,自然成了多方拉拢的对象,而他选择继续追随主席的脚步,站在了接班人华同志一边,一同谋划并粉碎了那四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后来时局变化,国家开始走上新的快速发展路线,陈锡联很多地方跟不上,便主动于1980年提出辞职,不再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组织倒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为了这些退下来的干部能继续有地方做贡献,便成立了中顾委,陈锡联被任命为中顾委常委,继续关注着国家的建设,1999年陈锡联病逝,享年8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陈永贵

在毛主席时代,陈永贵是相当出名的农民代表,他出身非常凄惨,6岁那年老家遭了旱灾,父亲为了都能活下去,就将家拆成两半。

陈永贵的母亲和一对年幼的孩子被送到了地主家换取粮食,而陈父就带着陈永贵生活。只是这种贩卖妻儿的行为,受到了周遭的谴责,陈父因不堪被人指指点点,最终选择了自杀。

陈永贵没了父亲,有母亲也见不到,小小年纪就过上了孤儿般的生活。这样的家庭背景,是旧社会很多劳苦大众的缩影。往后一段时间,他过得也非常苦。

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田地,1952年还成为了大寨党支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从小就吃尽了没有粮食的苦,陈永贵在农业上就特别能钻研,大寨的地势环境并不好,四周都是山。陈永贵就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村民们一起开垦荒地。

建国之初,大寨的粮食亩产量不到80斤,到1956年时亩产量已经达到了349斤,陈永贵带着群众,用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1963年整个昔阳都遇到大水灾,大寨受损也很严重,但是陈永贵却对中央下来的救助人员说,人力物力可以去支援其他受灾地区,大寨什么都不要,并且还保证次年完成国家的征粮任务。

这不是陈永贵信口开河,1964年,大寨真的上交给国家24万斤粮食,社员的平均口粮还达到了400斤。没向国家伸手还能做出如此成绩,这在当年堪称奇迹,毛主席听后也发出了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中央重视后,陈永贵职务节节高升,1975年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方面。但是后来他的思想也没有转变过来,甚至反对邓公复出,与一些老干部都有过争执。

最终尘埃落定后,陈永贵也选择在1980年主动辞职,还搬离了他担任副总理时中央分配的房子。

1983年,陈永贵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事,便向组织提出了申请,随后中央任命他为北京东郊农场任顾问,继续在农业上发光发热。

1986年,陈永贵病逝,享年7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吴德

吴德早年是工人运动中的杰出代表,长期负责地方工作,1955年他调任为吉林省委书记,一干就是11年。

1966年,吴德被调到北京担任第二市委书记,在此期间他不偏不靠,只听从毛主席的命令,所以也得到了主席的重用,历任国务院文化组组长、市委第一书记,卫戍区第一政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主席去世后,他负责了卫戍区的武装力量,为局势的过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吴德还是首个提出“凡是”的人——他在1976年10月末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说:凡是毛主席指示的、肯定的,都要努力去做,努力做好。

这与后来邓公“真理标准”的思想显然不符,因此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吴德选择于1980年主动辞职,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他还多次向中央申请降低待遇。

晚年的吴德主要就在家练习书法绘画、种种花草,倒也算是怡然自得。1995年吴德去世,享年8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纪登奎

纪登奎1937年参加革命,也是长期在地方上工作,他的工作能力还是相当突出的,1951年就担任了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也是在这年,与毛主席的一段对话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毛主席南巡路过许昌,纪登奎奉命上专列汇报工作,当介绍完许昌的各方面情况后,毛主席问了六个尖锐的问题:

“你挨过整吗?”、“人家整你,有整错的时候吗?”、“你整过人没有?”、“你有整错的吗?”、“你杀过人没有?”、“有杀错的吗?”

纪登奎回答得很干脆,不推卸责任、不拐弯抹角、也不去强调前因后果,完全实事求是,并且他处惊不乱,敢于自承不足,这些品性,让毛主席非常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纪登奎得到过两大殊荣——毛主席每次南巡只要经过他工作的地方,必然会召见他,次数高达13次,远超其他人;毛主席在1967年和1969年两次公开称呼他为“老朋友”。

有毛主席的提携,纪登奎成长得也很快,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政委等职。但是纪登奎也属于旧人,所以毛主席去世后,他逐渐就不在核心之内了,1980年还跟其他几人一起主动辞职。

退下来后他担任过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来他希望自己晚年能做两件事,一是去大学任教,二是出版回忆录,然而还没等他是想这两个愿望,就于1988年突发疾病去世了,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