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外管理传媒内容中心主编 辛国奇

“今年是海尔集团创业40周年,国家级院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以海尔40年的创业故事为原型,打造首部中国制造业现实题材原创音乐剧《潮起东方》,再现民族企业奋斗历程,讲述海尔如何用四十年光阴踏着时代浪潮,走向世界、引领全球……”

这则消息出现在中外管理传媒的微信工作群,一时间“炸开了锅”。

的确,得知海尔要在“40岁”时搞一部音乐剧时,包括我在内,多少还是有些“吃惊”的。

不过,仔细想想,海尔一直在“自以为非”,此前对直播并不“感冒”的海尔创始人张瑞敏,也能携思想文集《永恒的活火》出现在董宇辉的直播间,恰恰证明,在海尔,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中外管理传媒给大量优秀企业在周年庆时都出版过纪录成长的书籍,我本人也为不少企业撰写过企业成长史,包括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梳理企业成长脉络,总结其独特的成功路径、管理逻辑、理念、方法、经验和模型,并故事化呈现,这是中外管理的强项。但即便是我这样的“老手”,也觉得要把40年的恢宏历程,结合中国崛起的大背景,宏大叙事般融入音乐剧中,可谓难度极大。

其他题材,艺术创作时可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知名企业的故事和案例,都必须是真实可感的,不能有任何随意编造的成分。制造业这一看似冷冰冰的行业,首次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难道要将车间厂房搬上舞台吗?剧中的“张首席”,会有指挥若定、决策果断的味道吗?

所以,我开始思忖:海尔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究竟怎么做?

不是为了“讴歌”过往,而是为了激励来者

于是,在前往观演的路上,我搜索起《潮起东方》的资料,偶然看到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夏征宇在《潮起东方》剧本论证会上的发言,一下打消了我的疑虑:“工业题材的文艺创作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难题:主创者很容易陷入那些车间厂房之内,陷入工艺技术细节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难以自拔。不说这些技术细节呢,似乎‘工业味儿’不足,没有工业特色,但如果采用了某些专业技术术语,又会担心一般观众听不懂,因而又常常试图用更通俗些的语言去予以诠释,结果就更乱了,变成了枯燥的技术讲座,让导演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值得肯定的是,以上这道难题,被《潮起东方》的主创们较好地解决了,这就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工业味道,肯定只是背景,就像这部剧的初衷一样,绝不是为了“讴歌”过往,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来者。

再后来,经过两个小时如痴如醉的视听盛宴之后,我和同事们的感触是:新颖且震撼!

从一开始的好奇与期待,到逐渐被深深吸引,直至完全沉浸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惊喜与感动。无论是视觉上的强烈效果,还是听觉上的美妙旋律,抑或是整体氛围所营造出的独特情感共鸣,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既兴奋又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部音乐剧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海尔从创立到如今成为全球知名企业的整个创业历程,通过精心编排,艺术化再现了海尔四十载的奋斗历史及流金岁月。毕竟,演出方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被誉为文艺“国家队”,实力非凡。而整个剧本构思精巧,一看就是经历过多次精心打磨和雕琢,可谓每一幕都浸透着汗水与智慧,每一句台词都镌刻着坚韧与梦想。

多位知名音乐剧演员,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把那段峥嵘岁月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为了让这部音乐剧更加引人入胜,制作方采用了多种前沿科技手段来增强视觉效果。比如转台、冰屏以及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应用,使整个舞台呈现出时空交融的效果,让观众就像乘坐时光机回到了过往,身临其境般见证了海尔风起云涌的每一刻。这种艺术化与科技化相结合的创新演绎方式,无疑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

能做到此,《潮起东方》已然十分成功。而我更关注的是,整部音乐剧把40年浓缩至2小时后,选取了哪些海尔有代表性的故事,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入围”,除了展示企业的成长历程外,它们还蕴含了哪些深刻的管理智慧,同时又能给众多企业管理者带来何种启示和收获?

其实,讲故事,一直是海尔的强项。张瑞敏说过:“提出理念不算困难,然而认同一个新理念才是困难的。我常想《圣经》为什么在西方深入人心?靠的是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推广某种理念,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也因此,在海尔创业20周年时,张瑞敏邀请《中外管理》创始人杨沛霆教授到青岛总部,决定将自己20年发展积累的全部资料精华,委托《中外管理》以故事漫画书的形式汇编出版了海尔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把海尔丰富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细小而真实的故事中,达到“一滴水见太阳”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起东方》中的部分故事,就源自于《海尔的故事与哲理》这本书,以至于我和同事们感到非常“亲近”。

串起珍珠的那条“线”

而说起故事,就不得不先说将故事串联起来的那条“线”,也即脉络,如此才能成为一条珍珠项链。整部音乐剧的脉络,沿着海尔集团的6个战略阶段展开,分别是:

名牌战略(1984-1991):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多元化战略(1991-1998):盘活资产先盘活人;国际化战略(1998-2005):出口创牌倒逼人才国际化;全球化品牌战略(2005-2012):世界是我的人力资源部;网络化战略(2012-2019):从出产品的企业到出创客的平台;生态品牌战略(2019至今):创客生增值,增值生创客。

可以概括地说,海尔每一个战略阶段的升级更新,都是对前一阶段的传承延续,都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对外,永远以用户为本;对内,永远以“员工第一”,从而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活力,继而创出一个全球化企业、一个世界级品牌、一个引领时代的企业文化。

与海尔自身的阶段性划分不同,中外管理传媒以海尔20周年、30周年、40周年已经取得的时代性成就,做过相应的归纳:

海尔20年(1984-2004年),海尔以观念创新为先导,贯彻“斜坡推球”的发展理念和“真诚到永远”的市场理念,成功塑造了海尔独特的以品质和服务两轮驱动追求卓越名牌为代表的文化基因。这种领先时代的文化基因,不仅助力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初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了自己独有的品牌特色和调性,代表中国企业首次登上了哈佛讲坛,还为其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尔创业20周年,我们认为海尔的时代性贡献,主要表现在“组织文化创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尔30年(2004-2014年),在20周年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海尔在随后10年里以前无古人地创新“人单合一”模式为核心,推动企业内部创新与外部市场资源的高度协同。也就在这个阶段,海尔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目标,从“造物”转向“造人”。

海尔创业30周年,我们认为海尔的时代性贡献,主要表现在“组织机制创新”上。

因此,在2014年海尔创业30周年之际,海尔集团组织了一次重要而务实的活动:创客大赛。用对人潜力的充分激活,来作为海尔未来发展的主要引擎。

与此同时,海尔在国际化步伐中也在不断加速,并在中国市场和全球范围内开始发力高端创牌战略,以2006年创建“卡萨帝”为代表的本土高端家电品牌为起点,通过跨国并购和文化整合,开始陆续构建面向全球高端家电品牌矩阵。

海尔40年(2014-2024年),一方面随着“人单合一”机制步入成熟,开始全方位发挥核动力,一方面通过全面“走进去”的国际化战略成功在日本、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布局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并迅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同时,海尔通过“走上去”战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开发,如卡萨帝品牌的爆发崛起,逐步在国内高端家电市场占据了独树一帜的强势地位,同时携手GE、AQUA、斐雪派克等全球化品牌,开始尝试自有高端品牌的国际化布局。如今,海尔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国家和市场的主流高端品牌。

我们判断,海外业务拓展及其挖掘,恰恰是海尔在“海尔是海”理念指引下,可以在新时代继续独树一帜的全新价值亮点!

可以看出,海尔在20周年时,出了“故事与哲理”,30周年时,搞了创客大赛,如今40周年,出品了音乐剧。每一步,都贴合了时代,引领了潮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顿悟的力量

说起海尔的故事,有一个故事妇孺皆知,那就是在1985年砸掉76台有瑕疵的冰箱,这已然成为海尔品牌的“视觉锤”,也成为影响中国当代商业史的15个决定之一,甚至几十年后还引发了诸如“砸PC”之类的模仿效应。

《潮起东方》正是以此为“觉醒的开篇”,娓娓拉开序幕。伴随着“今天不砸了这些冰箱,将来,人家就会来砸咱们的工厂!”的豪言,锤起锤落,觉醒了第一代海尔人的质量意识。3年后,海尔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真可谓“砸”出来的世界品牌。

创牌阶段的海尔,正始于张瑞敏的壮志初心:“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让中国人可以为之自豪的世界品牌呢?”

不过,刚开始,这确实只能是一个梦。

面对当时不足600人的集体小厂的管理混乱,张瑞敏开出了现在年轻人肯定想不到的“处方”——“十三条厂规”,其中两条竟然是:“不偷工厂里的财物”“不准在车间里大小便”。这些今天看来让人啼笑皆非的规定,成为中国企业管理史上的经典印记。

有了务实的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后,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开发、当年生产、当年扭亏、当年盈利、当年发展的基本目标,一举走出了产品生产的困境,从而与中国企业现代化同步同构地进入了商品生产轨迹。

多元化战略阶段的海尔,最引以为傲的是通过“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在1998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中国企业,而此前,哈佛商学院一直关注的都是欧美、日本等企业的管理。《潮起东方》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演绎。

而各类因灵感而生的创新产品,《潮起东方》也不惜“笔墨”地进行了情景再现。也许不少人知道海尔在2016年通过微博粉丝互动,而定制出的一款宫殿式迷你冰箱“冷宫”。但估计累计销售200多万台的“会洗地瓜的洗衣机”、满足中东人一次性洗多件长袍需求的“大袍子洗衣机”,为日本上班族解决空间问题、小身体大容量的“超薄冰箱”,解决泰国易滋生霉菌问题的“自清洁”空调,很多人对其中的来龙去脉都知之甚少,《潮起东方》都进行了还原。

现如今,内卷环境下,“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而国际化战略阶段的海尔,当年是如何成功“走出去”亮出中国造,并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曼哈顿购物广场前,7小时卖出7000台海尔空调并创美国销售纪录的?海尔又是如何在美国南卡州建造海外工厂的?想必这些情节,会有很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在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颠覆科层制,变成无数小微,小微再组成动态的生态链小微群。潮起东方的海尔,将自己这艘“泰坦尼克号”,变为了一个个“哥伦布号”,孵化出了包括雷神科技在内的多家创新型企业。同时,海尔还打造了以用户为核心的大规模定制平台卡奥斯,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网络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生态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又成功提出并实践了物联网生态品牌,把故事推向了高潮。2018年5月,张瑞敏首次提出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概念。2019年海尔成为BrandZ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上榜的“物联网生态”品牌。如今,海尔的生态探索不断深入,场景品牌三翼鸟吸引了数万个生态方进入,他们围绕用户需求共创智慧生活体验。

海尔并购三洋白电,并将“人单合一”理论落地日本,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日本终身雇佣制、论资排辈、年工序列制等观念根深蒂固,海尔通过“人单合一”,打破了固化的年功序列制,最终成功盘活三洋,助推双品牌成为日本市场的黑马。期间,海尔与中外管理在2013年联袂打造的《海尔亚洲造》文章,详实纪录了这一历程。并购前,三洋白电亏损了8年,但2012年,海尔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额为2011年的4.5倍。目前,海尔在日本市场的冰箱和洗衣机年度份额成为行业第一。

通过音乐剧的形式,《潮起东方》将这些重要的节点和事件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也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

到这里得打住了,否则就真成剧透了。总之,这部大戏不仅仅是一部舞台剧,而是一堂实实在在的管理大课。

学习,本质上是逆人性的。人类天性追求安逸、趋利避害,在用新认知替代旧认知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不适应的阶段。而音乐剧天然的艺术性与娱乐性,似乎大大减低了这一“痛苦”。

在此建议广大企业管理者在“看戏”的时候,不妨进行“代入式”观看,比如:如果当时让你来管理,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决策,反过来,可以不可以用这种模式、这种思路进行管理。

或许,与自己相结合的某一个“顿悟”,就能让人收获极大。就像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会说自己想要一匹更快的马”,别人看了不觉得什么,但乔布斯就顿悟出了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而是需要企业去引导、去创造需求,继而让苹果能够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引领行业潮流。

再比如,松下幸之助提出的“水库式经营”理念,强调企业在顺境时要为不景气时作好储备,积蓄一定的后备力量和危机缓冲。别人听了不知所云,但这却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击中了稻盛和夫,深有体会的他将这一理念活学活用到了极致。

《潮起东方》作为海尔40年发展历程的集大成之作,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共鸣的“顿悟”时刻,自然不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伟大,属于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方面,《潮起东方》邀请到了著名作曲家谭旋及其团队负责音乐创作。谭旋带领团队创作了26首原创歌曲,每一首都力求契合不同年代的音乐风格。从50后到00后,每一代人的青春回忆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里面有首歌叫《拼了》,放到当下也极为应景。

音乐,其实和劳动一样古老。鲁迅先生说,人类的音乐创作,从初民在劳动中的“吭唷吭唷”那里开始。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曾在《真正的伟大属于心灵》一文中写道:“我一直这样想,我们对于我们所处的文明、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要有一种深切的体验的话,至少应有三种修养:音乐的修养、哲学的修养、诗歌的修养。这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三个最高的领域,没有什么是比它们更高的了。”

而这三种修养,音乐剧似乎都涵盖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剧的魅力在于能够通过旋律与歌词的结合,将情感和故事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现代人困窘于各种电子产品之中,因此王德峰建议,应该多步入音乐大厅,因为只有在那里,才真正出现了音乐作品的物性存在,这就是质料(material)的重要性。“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它是如此的真实,比我们平时所居住于其中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音乐是对潜伏在我们的力量中和我们的生命幸福感中的真理的开启。在那些了不起的音乐作品中,我们的命运被表达了,我们的希望被表达了,我们的可能性被阐发了,我们的信心来了,这是一个本真的世界的打开。”

记得2017年,有一部名为《冈仁波齐》的电影,讲述了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这部电影当时在整个企业家界产生深深共鸣,很多公司都包场去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更成为众多创业人士自我激励的箴言。

创业之路很像朝圣之路,其中都充满意想不到的艰辛和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再大的苦难都可以化解。

总有些事,是不能简单用效率,而是要用精神去衡量的——尤其在什么都缺的创业阶段。在创业阶段,精神与信念,往往是达成目标的关键。很多时候,创业精神不是也不需要理所当然的口号,而是匪夷所思的行动。

《潮起东方》,也有《冈仁波齐》的味道,更重要的,它是现场演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在触手可及的真实世界里,在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得到的是心灵的愉悦,这种愉悦无可名状,它给我们的心灵以充溢和伟大。

海尔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到全球引领的生态型企业的华丽蜕变。《潮起东方》不仅见证了海尔自身的成长与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状态逐步走向开放、繁荣,并在全球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海尔40 正当潮”。的确,四十不应止于“不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海尔都能紧跟潮流,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创新求变;无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海尔都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都极为难能可贵。

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相信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企业将继续秉持创业创新的精神,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注:《潮起东方》已于10月30日在深圳保利剧院拉开首演序幕,后续将在长沙、西安、成都、北京、青岛等全国多座重点城市开展巡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