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这个名字曾经与“石油之城”紧密相连,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这里,我国的第一座油田被发现,曾经几乎满足了全国大半的石油需求,使其成为当时全国最耀眼的城市。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玉门却沦为了“荒城”。曾经人声鼎沸的街道如今冷清寂寥,城市的房价直线下跌,一套90平米的房子即使标价1万元也无人问津。
从“辉煌”到“萧条”,玉门为何会经历如此剧变?
是什么导致了这座石油之城从“人潮涌动”到“冷清无人”?
1939年,甘肃省酒泉市下辖的玉门,中国第一口工业化油井喷涌出了“黑色的黄金”。这一刻不仅是玉门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自此,玉门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就在这里。
玉门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历程,油田的开发终结了中国依赖进口石油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迎来了高速发展期。1955年,玉门市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首个以石油命名的地级市。
1957年,中国首个石油化工基地在玉门建成,这是石油工业的重要里程碑。为了全力支持油田生产,玉门县政府从远在几十公里外的玉门镇迁至玉门市,两地合并,共同围绕油田运转。
那时的玉门,繁华无比。石油工人们穿着整齐的工装,在宽阔的街道上忙碌,住在新建的楼房里,生活条件远超当时大多数地方。医院、学校、礼堂、电影院等设施一应俱全,丰富的文娱活动让工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玉门人,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职业,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玉门油田曾经生产的原油占全国年产量的八九成,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石油人才。可以说,玉门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石和源头,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玉门油田的油层埋藏较浅,开采相对容易,这对当时的条件来说是个大优势。一代代石油工人在这里辛勤劳作,为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然而,进入21世纪,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已降至约40万吨,剩余可采储量也仅剩约400万吨。与大庆油田每年5600万吨的产量相比,玉门油田的资源枯竭已成事实。
石油工人大批失业,城市经济支柱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使得玉门的困境更加严峻。失业、人口流失和经济下滑等问题让这座城市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曾经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萧条,商店纷纷关门倒闭,人们开始离开这座资源枯竭的城市,尤其是年轻人,更不愿意留在这里,纷纷外出寻找新的机会。
玉门,从曾经的“石油摇篮”,逐渐沦为一座被时代抛弃的“荒城”。
玉门如何解决资源枯竭现状,寻求另一条道路?
面对资源枯竭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玉门市政府和玉门石油管理局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搬迁。2003年,玉门市政府将市区搬迁至70公里外的玉门镇,也就是现在的玉门新市区。
玉门石油管理局的办公地点和油田职工的生活区都搬到了110公里外的酒泉市。这次搬迁,对玉门老市区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打击。原来的油田和市政府搬走后,老市区的人口大幅减少,很多街道都变得冷冷清清,几乎有一半的街道都荒废了。
老市区分为北坪、中坪和南坪三个部分,南坪的情况最糟,以前整齐的红墙职工楼现在都空了,破败得很。留在老市区的大多是没参与油田工作的原住民和退休的老人。这些退休工人大多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生活条件不如新市区,也不愿意离开故土。
面对资源枯竭的问题,玉门人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早在1997年,玉门就开始了风电产业的布局,成为甘肃省风电开发的先行者。这四台从丹麦引进的风电机组,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四小天鹅”,它们不仅为玉门带来了清洁能源,也为玉门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国务院将玉门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对玉门来说,这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会。玉门市政府瞅准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把新能源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
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两座高山之间,风力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达到7.9米/秒,是发展风电的理想场所。玉门的光照条件非常好,属于国家认定的优质光资源区,非常适合发展光伏发电。截至2022年底,玉门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已达597亿千瓦,成为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因此玉门也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之一。除了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玉门还积极探索其他清洁能源,努力打造一个多样化的能源体系。同时,玉门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新能源开发的经验和技术输出到海外,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虽然老市区逐渐衰败,但它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石油文化底蕴,却成为了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上世纪的建筑风格、老旧的街道、废弃的工厂,都承载着玉门曾经的辉煌,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这座“荒城”背后的故事。
“铁人”王进喜的雕像、老君庙等历史遗迹,成为了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开发“怀旧游”项目,推出各种旅游线路,希望能通过旅游业给老城区带来新的生机。
玉门的转型,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机遇
玉门通过转型,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比如依托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发展新的产业。其他类似城市也可以借鉴玉门的做法,不再依赖单一的资源,而是多元化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从“石油摇篮”到“新能源之城”,玉门经历了转型,也迎来了新的希望。玉门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源枯竭并不可怕,只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就能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玉门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它将继续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书写新的篇章。那些空荡荡的楼房,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珍惜资源,也要勇于创新。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探访中国第一座“弃城”:有的房子给一万也会卖》2019.07.12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19/07-12/8893245.s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