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都知道,遵义会议是红军和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无比重要的转折点,可以说是拯救了红军,拯救了党,拯救了中国革命。
不过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为了到达遵义召开这场会议,红军经历了怎样的苦难。
红军想要到达遵义,就必须得强渡乌江天险。
遵义会议
乌江河流湍急,对岸还有无数重兵布防的敌军,而此时红军刚刚经历湘江一战,伤亡惨重,想要强渡堪称天险的乌江,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可能。
不过就在这危机万分的时刻,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想到了一个办法,竟成功让红军强渡了乌江,就连毛主席都觉得不可思议,连连夸赞。
面对“围剿”,红军决定强渡乌江
1933年9月,蒋介石再次召集大军对红军发起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10月,蒋介石一共调集了约百万大军,下了决心一定要消灭红军。
蒋介石
由于博古等领导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在1934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由于此时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仍是博古等人,他们拒绝听从毛主席的意见,导致红军在长征一开始就多次受到敌军围攻,损失惨重。
尤其是发生在1934年的湘江战役,蒋介石调集中央和湘桂军,企图将中央红军彻底消灭。
面对总数约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抢渡湘江,与敌军拼死一战,战斗十分壮烈。
湘江战役
最终虽然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封锁,但中央红军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无数年轻的战士失去了生命,中央红军从一开始的8万多人锐减为3万多人。
也正是这一战,让众多红军战士对王明等人军事指挥的不满达到了极点,纷纷要求更换主要领导人。
这时,红军仍在几十万敌军的合围圈中,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危险。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央红军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黎平会议,主要讨论接下来中央红军的转移路线。
在会议上,博古却仍旧坚持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毛主席分析目前形势后,主张向西进发到达贵州遵义,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根据地。
遵义会议旧址
最终,在经过激烈争论后,绝大多数同志同意了毛主席的观点。
这场会议及时地更改了转移路线,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准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随即改变方向,通过黎平向西到达了贵州。
这大大出乎了敌军的预料,也让中央红军暂时摆脱了十几万敌军的追击,处境稍微好了一些。
不过没多久,蒋介石就发现了红军的行踪,他怎么会允许中央红军成功逃掉呢。
于是他马上命令薛岳率领十万大军,星夜兼程追赶并歼灭中央红军。
薛岳率领的这支十万大军叫做“追剿军”,是老蒋的嫡系部队,战斗力远不是湘桂地方军阀的部队可以比的。
因此,他们行军速度极快,中央红军刚离开黎平,他们就赶到了。
其实,薛岳率领的这支精锐部队,除了“追剿”中央红军,他们到达湘桂地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督战地方军阀。
薛岳军队一开始到达湘桂后,便命令湘桂的地方军阀派大军与红军死战,湘江战役便是这样。
这些地方军阀自然不愿意,他们当然知道老蒋有什么意图,但有薛岳率军用枪督战,他们不得不上。
等到他们在湘江和红军死战,重创红军之后,薛岳才带着军队去追击红军,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此时,地方军阀也损失惨重,实力大大降低。
这便是老蒋的一贯作风,想方设法的削弱打压地方军阀。
其实这也是老蒋怎么也消灭不了红军的原因,只想着用各种办法打压敌方,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他又怎么会胜利呢。
“追剿军”发现中央红军离开黎平后,立马拼命追赶,很快就有部分军队与中央红军相遇,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虽然中央红军很快就摆脱了这一小支军队,但此时他们的处境却依旧非常危险。
王家烈
因为此时蒋介石已经命令贵州军阀王家烈,率领数十万大军对中央红军进行围剿。
王家烈并不愿意和红军战斗,只想红军尽快通过贵州,不过“追剿军”到达贵州后,立马对其督战,王家烈不得不“围剿”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面临着近20万大军的“围剿”,处境甚至比之前更加凶险。
在这个时候,中央于1935年1月1日在瓮安县召开了猴场会议,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会议上,中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作出了强渡乌江到达遵义的决定,进一步推动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李德
不过对于强渡乌江这个决定,很多同志并不是很认同,而且存在着较大的疑虑。
他们有些担心,强渡乌江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湘江战役,此时中央红军只剩下3万人,是绝对经不起湘江战役那样惨烈的战斗了。
因此,有人建议回到湘西,不想强渡乌江。
对于这个提议,毛主席坚决反对,他坚持红军必须打过乌江,最终会议也通过了他的决定。
虽然强渡乌江的决定通过了,但此时问题依旧十分严峻。
乌江向来有天险之称,想要渡过可不是容易的。
渡河失败,想出架桥办法
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河流湍急,水流速度极快,拥有上百条险滩。
乌江
哪怕在平时乘坐船只渡过,都是十分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船被冲进湍急的河流之中。
可这个时候,红军根本没有可以乘坐的船只,因为敌军已经把两岸的所有渡船拆掉,沉入了江心之中,想要通过天险困死红军。
哪怕是可以制作小船的材料,也都被拆的拆,扔的扔,不给红军留任何可以渡江的材料。
不仅如此,在乌江百余里沿岸,王家烈和蒋介石部署了足足五个团和一个机炮营的兵力。
红军一旦进入乌江中,敌军就会毫不留情地用机枪射击,不给红军任何机会渡过乌江。
在这样堪称完美的防守下,红军想要渡过乌江,可以说是毫无希望了。
但红军还必须得尽快渡过,因为薛岳率领的“追剿军”距离中央红军只剩下一百多公里。
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最快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这也就意味着红军只有两天左右的时间渡过乌江,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红军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创造奇迹的,而这个重担压在了毛主席的身上。
有许多战士看到,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毛主席一个人仰望着星空,不停地抽着烟。
没有人知道这时候毛主席在想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心中一定思考着各种办法,哪怕红军没能渡过乌江,他也不会让红军陷入绝境。
强渡乌江的总参谋长是刘伯承,对于刘伯承,毛主席非常有信心,他曾对周恩来说过。
“刘伯承一定会有办法渡过乌江的。”
既然已经决定要强渡乌江,那么无论有多大困难,红军都会去完成。
刘伯承随后便下令,调工兵连在乌江上架桥,由红四、红一、红十三军团发起主攻。
工兵连长王耀南收到架桥命令后,立马带领工兵到达了乌江的江界河渡口。
到达渡口后,看到湍急的乌江,王耀南忍不住倒吸口冷气,作为红军的工兵专家,他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都架过桥。
在1934年10月,他就曾指挥工兵在江西的于都河上架桥,架桥经验十分丰富。
可要在乌江上架桥,他可真是犯难了。
乌江河水十分湍急,流速达到近2米每秒,要在这样的河流中架桥,是极其困难的。
而此时经历了多场激烈大战后,工兵连根本就没剩下多少有用的工具,就更难以架桥了。
王耀南
然而,王耀南很快就再次收到命令,无论如何必须在1月3日之前在乌江上架起一座桥。
这也就是说他们只有30多个小时,来在堪称“天险”的乌江上架起一座桥,这光是想想就觉得不可能。
王耀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因为他知道,如果1月3日之前无法在乌江上架好桥,红军就要面对绝境了。
在巨大的压力下,王耀南没有放弃,而是和其他工兵战士一起,不停思考着架桥的办法。
耿飚
与此同时,红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经过侦查后,决定实行拉绳过渡计划。
1935年1月2日上午9点,红四团挑选出8名熟悉水性骁勇善战的战士,在3连长毛振华的带领下,开始进行强渡。
八名战士一边划着江水,一边拿着缆绳,准备将这根缆绳捆在对岸,这样战士们就可以借助这根缆绳渡江。
这天下着毛毛细雨,天气非常寒冷,但这细雨也给八名战士提供了掩护,可以让敌军不那么容易发现他们。
红四团也朝着另一个方向发起佯攻,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可就在八名战士到达江心的时候,还是被敌军发现了,他们虽然没有被敌军击中,但是缆绳却被敌军的炮火炸断了。
八名战士不得不选择撤退,拉绳泅渡的计划宣告失败。
虽然计划失败,但耿飚和杨成武并没有放弃,他们再次挑选了十几个战士,在1月2日晚上进行偷渡计划。
他们准备了3个竹筏,每个竹筏上坐5个战士,趁着夜色偷偷下了乌江,约定如果到达了对岸就点火为号。
然而,虽然夜晚不容易被敌军发现,可夜晚乌江的河流更加湍急。
半个小时后第二、三个竹筏就被冲到了下游岸边,第一个竹筏的战士更是下落不明,而这个竹筏是由连长毛振华带领的。
偷渡计划也失败了,这令战士们感到十分沮丧。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工兵连已经找到了架桥的办法,那么他们找到了什么架桥的办法,又是怎么找到的呢?
石长阶献妙计,为架桥英勇牺牲
事情是这样的,王耀南在接到任务后,苦思冥想尝试多次都以失败告终。
“连长,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不知道行不行?”
这时,连里的一个小战士石长阶走到王耀南身边,对他说道。
“什么办法, 快说,快说。”
听到石长阶的话,王耀南一下子变得十分激动,急忙问道。
于是,小战士石长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在江边长大,看到乌江便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并不复杂,就是用竹子制造浮桥,因为竹子泡水后,就会变得十分坚韧,泡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因此他们可以用竹子做成篾绳,然后再用竹子做竹筏,就可以连接起来做成一座简单的浮桥。
乌江附近别的材料都被敌军破坏了,可竹子几乎到处都是,用都用不完。
“太好了,快快,我们这就去做!”
听完石长阶的话,王耀南眼睛一亮,无比惊喜,急忙拉着石长阶去竹林。
作为一个工兵专家,他很清楚石长阶说的办法是可以实现的。
于是,他急忙带着许多战士,去附近的竹林砍伐竹子,抓竹筏做篾绳。
在砍伐竹子的过程中,石长阶还告诉战士们,怎样区分雄性竹子和雌性竹子,只能砍雄性竹子,不能砍雌性竹子。
因为雌性竹子被砍了之后,就很不容易再长出新竹子了,而竹子是乌江附近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来源。
除此之外,刘伯承还专门下令,每砍一根竹子,就要给当地百姓10枚铜钱作为补偿。
当地百姓听说红军需要他们的竹子后,纷纷主动去帮忙砍竹子和制作竹筏,对于红军他们热烈欢迎,因为他们知道是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部队。
还有许多当地青年,甚至直接加入了红军,哪怕他们知道这非常危险。
当地百姓可都是砍竹子和扎竹筏的好手,有了他们的加入,红军制作竹筏和篾绳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百姓和战士们一起不分昼夜,共同努力,到1月3日凌晨,66个承载战士强渡乌江的竹筏和其他搭建浮桥的工具,就全都被做了出来。
此时,薛岳十几万大军就快要追上来了,于是红军便开始了强渡乌江的行动。
66只竹筏乘载着大量红军战士,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朝着乌江对岸发起了冲锋。
与此同时,包括石长阶在内的许多战士也开始在乌江中搭建浮桥。
1月的乌江江水冰冷刺骨,战士们穿的都非常单薄,一进入江水中,就仿佛被冰封了一样。
但他们一个个却无惧寒冷,以如钢铁般的意志,在河水中快速搭建着浮桥。
此时,敌军也早就发现了渡江和搭建浮桥的战士,急忙朝着他们发起猛烈的进攻。
许多搭桥的战士不幸被枪炮击中,但他们哪怕倒下也死死坚持着,不愿意松手。
大胆提出搭建浮桥的石长阶虽然年轻,但他却在冰冷的河水中,十分娴熟的搭建着浮桥。
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快速在他手中诞生。
但他却不幸被敌人的枪炮击中了。
他手中的竹筏因此掉落在河水中,向还没有固定好的浮桥撞击。
看到这一幕,石长阶忍受着剧痛跳入江水中,用身体死死的挡住这块即将撞击浮桥的竹筏。
很快,他的鲜血就染红了江水,但他却始终一动不动,牺牲了自己伟大的生命。
这时,乘坐竹筏的战士们快要冲到对岸了,可对岸的敌军火力却非常强,一直压制着红军,让战士们无法靠岸。
就在这时,岸边敌军的阵地上突然出现了5个红军战士,他们朝着敌军发起猛烈攻击。
这5个突然出现在敌军阵地上的红军战士不是别人,正是那晚由偷渡却消失不见的毛振华5人。
渡江五勇士
原来那晚,他们五人成功的偷渡到了对岸,但到达对岸后他们便发现敌军正在附近修筑工事,根本不适合发信号。
于是他们5人就忍受寒冷偷偷躲在大石头后,等到红军强渡乌江时,便趁敌不备发起了进攻。
敌军没料到自己的阵地竟会有红军,根本来不及反应,许多敌军都被杀死了,阵地因此大乱。
强渡的红军趁机突破了敌军的火力,到达了对岸,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
同时,神炮手赵章成也发出三枚炮弹,重创敌军。
赵章成
敌军本就是地方军阀的部队,战斗力远不如红军,接连受创后,便直接溃败,全都仓皇逃命了。
中央红军成功的渡过了湍急的乌江,做到了堪称不可能的事情,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但提出渡江办法的年轻战士石长阶,却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他,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他牺牲的时候只有19岁,名字叫做石长阶,牺牲前还有一封家书还没有寄出。
我想他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以提前写了家书,我想当他看到红军成功渡过乌江,一定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吧,因为这是他想出的办法。
而当毛主席站在他想出的浮桥上时,也曾对他赞叹。
“能想到这样办法,用竹子制作这样的浮桥,我们的红军里有了不起的神人呀!”
我想,如果石长阶听到主席的话后,他一定会无比开心,无比自豪。
他虽然是个普通的战士,却为革命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而正是有他这样的战士,我们的革命才取得了胜利,我们才有如今这样幸福的生活。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位提出渡江办法的年轻战士,他叫做石长阶!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党史学习教育 | 伟大的开始——强渡乌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