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的历史推理小说《马可·波罗》。这部作品以马可·波罗在元朝长达17年的游历为核心背景,对《马可·波罗行纪》中未详尽描述的部分进行了大胆且丰富的想象与补充,集结了包括《冬青花开时》《移情曲晚》在内的十个短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可·波罗》,[日]陈舜臣 著,田建国、黄博 译,田健华 校,KEY-可以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舜臣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作为日本推理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得主,陈舜臣以其独特的族裔视角和史学功底,在1961年凭借小说《枯草之根》荣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自此一跃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推理大师。《马可·波罗》中的各章节不仅相互关联,而且各自独立成篇,展现了虚构与史实交织的叙事魅力。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本书还特别邀请了资深译者田健华和黄博进行翻译。其中,田健华曾成功将盐野七生、远藤周作等日本文学大师的作品呈现给中国读者。

用日语写小说的华裔作家,多次在日本掀起阅读中国史的热潮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辽太郎曾说:"能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陈舜臣的大多数作品虽以日文创作完成,却无疑成了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重要读物。在200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陈舜臣表示:"我写中国历史,是为了‘订正’那些对中国历史的某些误解。我的历史故事是用中国式的思维写给日本读者的。"

陈舜臣的小说在日本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誉为"通过深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观开创了历史小说的新领域",并在日本售出了超过两千万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舜臣的作品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便已在中国出版,近年来,《曹操》《成吉思汗一族》等作品也相继面世,可见陈舜臣在中国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

中国人的思维和日本文学熏陶的联合影响,使陈舜臣先生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趣味,令人百读不厌,赢得了中日两国读者的一致喜爱。

历史密探马可·波罗背后的宫廷秘闻,与忽必烈不得不说的亲密关系

在《马可·波罗》中,陈舜臣精准地捕捉到了元朝的风貌,特别是忽必烈时代的国际视野与外交策略。马可,这位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踏上东方之旅的意大利少年,经过四年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忽必烈大汗的上都。陈舜臣利用其历史学识与敏锐的文学感知力,大胆推测马可·波罗在元朝的角色,可能更接近于一名执行"秘密任务"的工作者,类似于德川幕府时期的密探或特务,为其东方生涯增添了充裕的想象空间。在这之后的17年里,马可不仅见证了元朝的辉煌与动荡,还在大汗的委任下远赴景德镇、绍兴等地,足迹遍布帝国的街头巷尾,甚至与文天祥见面亲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舜臣作为一位中国台湾籍的作家,在日本文坛取得的成功,不仅因为他能够跨越国界进行创作,更因为他对历史小说这一文体进行了重新定义。与传统的历史教科书或流行的通俗历史叙述不同,陈舜臣的作品基于对史实的尊重、对古典文献的研究以及实地考察,他运用冷静而理性的眼光在全球史背景下审视中国的变迁。此外,陈舜臣巧妙地运用了推理小说的结构,通过紧密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使得读者在纵享历史的精彩起伏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推理的乐趣。这种做法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一次革新试验。

跨文化身份的新颖解读,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

在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的时刻,全球各地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颂扬这位传奇旅行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马可·波罗的叙述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元朝乃至更广泛东亚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尽管其准确性有时受到质疑,但它依然是宝贵的历史文献之一。从威尼斯到北京,无论是学术研讨会、艺术展览,还是纪录片放映和文化节,每一项活动都在努力重现马可·波罗时代的多元景象。

陈舜臣的作品中,其推理人物常常在探寻自身的身世之谜,这一主题贯穿了他的许多著作。而马可作为一个身处异乡的历史人物,同样面对着探索未知与寻求认同的挑战。正是这种身份上的共通性,使得陈舜臣能够深入描绘马可在异域经历中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描写不仅为推理平添了可信度,也让读者能够在跨地域与时代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作者: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