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83岁的毛泽东在饱受病痛之余,最挂念的就是再回一次家乡,然而事与愿违,一个月后,一代伟人最终抱着遗憾离世。

1974年10月13日凌晨,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乘专列再一次到达了长沙。长沙的秋风拂过老者的面庞,故乡的山水浮现在眼前,老者又会展开一次怎样的旅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话不算话”的毛泽东

“这一次是来休息的,不谈工作,你们搞你们的事去,我不影响你们!”

1974年10月13日凌晨,列车停稳后,毛泽东对来迎接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等同志握手说道。那毛泽东真的会踏踏实实地休养下去吗?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国家尚未富强,伟人岂会道声辛苦。毛泽东依旧似往常在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飞到长沙时,共同商讨第四届全国人大的筹备工作。

门缝中似乎可以看到点点烛光,淅淅沥沥的声音传出小屋,两位老者的伟岸的身躯映射在地板上,彻夜未眠。虽白发苍苍,却还好似当年并肩战斗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江女士等人的问题是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特殊对待邓小平,王洪文背着众人于1974年10月与毛泽东交谈,小心翼翼说道:“主席,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

“上海帮!你们不要搞什么上海帮!”

毛泽东立即斥责到王洪文,对于解决这四个人的问题可以说毛泽东心中已经自有定数,在和江女士的书信之中,毛泽东也在结尾处补充道:

“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

毛泽东对待这四个人的态度,使江女士气馁。反观之,对于邓小平的,毛泽东采取了高度评价的态度。

1974年11月12日,邓小平陪同也同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依到长沙去会晤毛泽东。

在见面期间,邓小平向毛泽东汇报自己的遇到的工作问题,向毛泽东表示:“最近关于我的工作问题,主席已经讲了,不应当再提什么意见了,但是看来责任是太重了一点。”

“没办法呢,只好担起来喽。”毛泽东热情地解答着邓小平的话。

回归故里,依旧英气勃发

毛泽东常常形容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次返回湖南休养,他依旧没有舍弃这个爱好,虽不能像平常一样下到湘江游上一阵,但却也默默地到湖南省游泳馆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橘子洲头纪念毛泽东石刻

“到橘子洲头看看”,清晨起床后的毛泽东突然对秘书说道,秘书迷惑不解去叫醒卫士长李连庆。一阵子忙活之后,大家随毛主席踏上了去橘子洲的行程。

踏入熟悉的土地后,秘书在之后回顾这段经历时,似乎能猜到这位老者是在回忆当时的峥嵘岁月。

工作人员指向前方不远处的湘江大桥道:“您看这座桥仅一年的时间就建好了!”湘江的水吹向众毛泽东,真的可以放心了,以前的光景不会再复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与医务人员合影

毛泽东想下去走走,但出于当时天气凉,毛泽东最终还是没有下车。一声“回吧!”拉断了工作人员的思绪,大家都不得而知,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当时心里在想着什么。

1974年11月间,毛泽东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各类的文艺节目恢复心情以便于疗养。

在长沙休养期间毛泽东也喜欢看一些湘剧、花鼓戏、京剧等等。传统戏曲《刘海砍樵》、《讨学钱》、《苏三起解》、《哭碑林》,都是毛泽东点看的剧目。

在毛泽东观看文艺节目时,省委有意把《园丁之歌》列入节目单中,毛泽东对现代戏也很有兴趣,便决定要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兴奋之处,毛泽东不禁拍案叫好,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对此感到疑惑,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被称之为“毒草”的片子,于是对毛泽东说道:“主席呀,这是个受批判的片子呀!”

“受批判?“

“错在哪里呀?为什么批判?你们讲讲看,有什么问题?”

毛泽东不解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断发出疑问。

大家也只是摇摇头,说不出一二三四来。

毛泽东却笑着说:“我看是出好戏。”

也就是这一次的谈话,对1975年党的文艺政策调整时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长沙期间,毛泽东嘴上说着休养,却还是把休养过成了工作。在这期间毛泽东先后为国务院的工作安排指明了方向,大力支持了周恩来、邓小平的工作,接见外宾,不辞辛劳,夜以继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乡之水,清凉宜人,走出万里,也难辞乡音。湘江自古出英雄豪杰,惜往矣,我似乎望见了湘江旁意气风发的少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首《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倾尽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改造旧中国的豪言壮志,以及作为对故乡难以言表的热爱。

对于毛泽东而言湖南是家,也是他坚定信念的营垒,是提起就会记忆浮现的臂弯港。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降临在湘潭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亲身经历过战争后,毛泽东曾在1915年9月,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高呼,高呼声下是毛泽东在此刻存在感的表达。

在此期间他学古文,读各种著作,兴办书院,了解民众疾苦,这都是求学期间,长沙带给毛泽东的积累沉淀。

毛泽东丰富头脑后,立刻明白掷地有声后应当是振聋发聩的呐喊。仅仅学习文化知识救不了中国人,也归不回华夏土地!只有走出去,去参加、去了解战争才能挽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合影

1920年11月,毛泽东建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以代表身份出席中共一大,1922年至1923年出现后,湖南工人运动达到高潮。

人们总是说动荡年代不该有爱情,信仰不能依附于任何一个人。但灵魂上的心心相惜,却是在灰蒙蒙光景中唯一的甘甜,恰好这捧甘霖走向了毛泽东。

“你3次生产,我都没来守着,真对不起!”

毛泽东抱歉地对着刚临产的杨开慧说道,这是湖南这座城市给毛泽东留下的第二层深刻记忆。这时已经是1927年4月4日,彼时已经是毛泽东和爱人杨开慧的第三个孩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小孩,你在这里我也要生,你不在这里我也要生。”

对于匆匆赶来的毛泽东,杨开慧没有埋怨,而是理解地说道,上天似乎总是不眷顾夫妻两人,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让整个中国披上血淋淋的外衣,深处泥潭中的夫妻二人又岂能逃脱?

1927年7月15日,秋收起义的号角吹响,毛泽东自此之后离开湖南,他与爱人杨开慧从此寄思念于书信,扬浩然之气于大地。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人生在世不幸事粗略可数,送别心上人可谓痛楚。爱别离,再见难,时局险,记忆存。

游子归家,少年鬓白,50次湖南记忆 300个日日夜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回到湖南,或主持工作,共计多达50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4年开始到1974年,开展专题,专门调查都可占半数以上,这位将汗水挥洒在华夏土地上的无产阶级领导者,一步一个脚印记录农民生活,考察民情。

日月轮换交替,关于湖南的记忆一直保存在老者心中,关于湖南是无论回去多少次都刻在心底的乡愁。

魂牵梦萦的还是家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乡愁,是一个人对于家乡难以割舍的感情,身死该留于故土。毛泽东虽一生戎马,但依旧逃不过最基本的乡土人情。

1976年8月间,韶山管理局接到省委打来的电话,传达中央办公厅通知,毛主席想要回湖南,回韶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9月8日,在毛泽东离世的前一天,管理员廖时禹就接到通知,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就要来接待毛泽东回湘工作。

一直等到夜间十二点多,一通电话突然来袭,说张平化不来了。

“难道是主席临时有变?”廖时禹疑惑道。

事实却并不简单,几小时后,毛主席与世长辞,故乡的云还在,游子却在千里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先走吧,我还要坐下哒!”

“我还会回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在故乡韶山这么说道,但一切终还是尚未完成。

湖南这座城市,从古至今,就一直留下着许多文人墨客对故乡的思念。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这里描绘大好蓝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回湖南调研工作,暮年时,最后一次回湖南寄托着无限的眷恋。

长沙这座城市完善了毛泽东的性格,作为湖南人,毛泽东有着先天下、勇敢、刚毅的买好品质,这也都为其日后工作打下很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一生都在燃烧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逐渐用客观的姿态来看这位伟人的一生。而毛泽东对故乡延绵不息的感情,将会是每一代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存在。

任时光匆匆流逝,毛泽东为完成落叶归根的愿望,都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替他传承。一代又一代的人之常情,终将会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