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2024巴黎奥运会,
众多精彩比赛
分秒不差地转播回来,
4K、8K的高清画质,
甚至能让我们能看清运动员脸上的汗珠。
这种足不出户
就掌握全球信息的极致享受,
已经成为日常。
但对于1984年以前的中国人来说,
这还是天方夜谭——
因为那时
我们没有成熟的卫星通信技术。
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
第五十集
《宇宙邮局:老王,哈密瓜熟了没有? 》
听音频 更精彩
装在尼克松皮箱里的“邮局”
1972年,尼克松初次访华,
可不只是握握手那么简单!
和他如影随形的黑皮箱中,
装着科技范儿十足的
“微型活动卫星地面站终端”,
仿佛一双无形的眼睛,
把尼克松中国之行的
所有情况随时传回美国。
打个比方,
以前我们写信,
需要把信件投寄到邮局,
邮局会根据地址将信件投递到目的地,
再由邮差派发到收件人的手中。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和邮政系统类似,
卫星信号就是“信件”,
用户网络是“收件人”,
而卫星地面站就是连接太空中的
卫星系统和地面网络的“邮局”。
尼克松带来的黑皮箱,
相当于把美国的卫星地面站,
从大洋彼岸活生生地搬到了新中国的首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我国租用的卫星通讯地面站
搞清楚这些后,
你就能理解,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搞
自己的卫星通信事业了。
中国国土广袤、地形复杂,
对于通信卫星的急切需求是天然存在的。
边疆、海岛、山区、
沙漠、森林等地区的通信,
无论用什么样的传统手段,
通信质量和成本都难以控制。
在没有自己的通信卫星的年代,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是依靠微波中转传送的,
每隔50公里建一个中继站,
成本非常高,信号也很差。
当时不是全国各地都能收到电视节目的,
所以电视机也不那么好卖。
通信卫星,
就是解决偏远地区通信问题的最优解。
中国人自己的“宇宙邮局”
1974年,
周恩来总理亲自作出批示,
指出:
“先将卫星通信的制造、
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
然后再按计划分工做出规划,督促进行。”
这是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份重要批示,
也是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序章。
1975年3月31日,
“331工程”正式启动,
它要保证同步通信卫星
上到36000公里高度的赤道上空去,
这是个对中国人、中国卫星来说,
从来没有到过的高度,
雄关漫道,路远且阻。
▲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召开第八次常委会,会上批准了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委上报的《关于发展中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并呈报毛主席批准
1976年12月20日,
由四机部十九所
(中国电科54所前身之一)
研制建造的
我国第一个数字制卫星通信地面站——
“331站”正式落成,
这可是咱们自己的“宇宙邮局”,
是我们和太空信号之间的大本营。
把卫星送上“三万六”的征程,
启航了!
▲1976年12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座数字制15米卫星通信地面站(331站)在石家庄黄壁庄建成开通
“331”工程分为五大系统:同步卫星分系统、火箭分系统、火箭发射场分系统、地面测控通信分系统和卫星通信分系统,当时的四机部十九所(中国电科54所前身之一)承担了其中卫星通信分系统的全部工作,包括两大课题:研究系统通信体制、关键技术及各类站型所必需的全套通信设备,及建立一个大型综合性的卫星通信试验站(即331站)。
在随后的八年中,
“331站”圆满执行了多次
卫星信号测试与传输试验,
以及至关重要的“东方红二号”发射任务。
“东方红二号”
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通信卫星。
研制早期科研条件很差,
没有性能优良的仪器设备,
没有高速运转的计算机,
文件靠手写,
存档靠打字员打字,
简单计算用尺子,
大型复杂计算要到专门的计算中心。
临近发射的那段日子,
科研人员天天围着队里的小黑板,
看卫星的进展情况。
▲发射前试验人员在现场反复演练
1984年4月8日,
历史性的一刻到来,
东方红2号实验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4月16日,
东方红二号卫星成功定点。
第二天,
昆明、乌鲁木齐等地的许多市民,
早早地守候在为数不多的电视机前。
晚上7点,
激动的人们第一次看到了
中央电视台正在直播的《新闻联播》,
在此之前,
收看同样一段节目,
要等上整整7天。
1984年4月18日上午10点,
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
通过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
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
实现了北京和新疆间的第一次卫星通话。
电话接通后,
张爱萍扔下事先准备好的讲稿,
大声说:“老王,哈密瓜熟了没有?”
王恩茂幽默地说:
“我这就派人给你送过去!”
真正实现“天地对话”
在“331站”
和东方红2号成功应用之后,
中国的卫星通信事业一日千里。
各类卫星通信地方站与移动站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同遍布全国的“顺风耳”,
共同编织出一张覆盖海陆空的卫星通信网络,
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
通信能力与应急响应速度。
从此,
信息传递不再受地域限制,
无论是深邃的太空探索,
还是紧急的救援现场,
卫星通信都成为了最坚实的后盾。
特别是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推进,
中国电科专门研制出了“天地卫星通信系统”,
它如同连接天地的神秘桥梁,
让测控站的数据、宇航员的太空出差日常等,
都能迅速传回地面,
实现了真正的“天地对话”!
▲2021年12月9日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我们收看到的这些画面,
都离不开“天地卫星通信系统”的支持。
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
中国卫星通信的
“东方力量”永远璀璨夺目!
75载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千千万万国有企业建设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如今,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一大批领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新华网、云听APP、喜马拉雅APP、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
《国家工业密码》持续更新中……
欢迎扫码订阅专辑
云听专辑 喜马拉雅专辑
(点击下方链接 逐集收听)
———— / END / ————
撰稿丨汤静怡 王典 张若钐 于吉轩
责任编辑丨李虹萦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 | 中国电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