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震卦辨证概论:参阅上期
二、震卦的正常状态(生理):参阅上期
三、震卦的异常状态(病理):参阅上期
四、以伤寒与温病为例再展开讲解
人体的肝胆无病,春气没有太过不及,则人无震卦异常之病。
春气不及,应变暖而仍寒,震不能守其位,则出现坤占震位、艮占震位、坎占震位、巽占震位的情况。其中,坤占震位则春时出现极寒天气或极寒疫病,艮占震位则春时出现甚寒且兼邪风的天气,坎占震位则春时出现甚寒且兼水天气(即多冰雪的天气),巽占震位则春时出现大风(必兼热燥)的天气。
坤占震位、坎占震位多用于类象伤寒,
艮占震位、巽占震位则多用于类象中风(指外感伤风,非现代医学所说的脑梗)、温病。
卦象病理分析:人体不能出现独阴或独阳的局面,因此,冬时人体也不宜出现坤卦之象,夏时人体也不宜出现乾卦之象。因此,冬时,人体最好的状态是坎卦象。
如果冬时人体不呈坎卦象,而呈艮卦象,也是比较危险的,虽然比坤卦象之极寒要好些。如果冬时呈艮卦象,则要在艮之阳气将被剥尽之时,赶紧转入震卦,使一生内生,否则危矣。
如果冬时呈坎卦象,人体就比较安全。春震之阳,可看作是冬坎之阳的升发,或看作冬春之交艮之阳的内敛而生;春震之阴,即是坎、艮之阴的残留。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寒克伤人体中阳气,至春时,阳气升发之力不足,而另一方面,春主风,风引阳气外泄,则出现外热而内寒之格局,这是温病的根本病机。因此,先贤彭子益极力反对治温病重用寒凉泻火之法,而主张温敛之法。
温病有轻重:1、阳气外泄发热不剧,则为轻证,呈艮占震位之象,此时之外热,必伴随精神萎顿、脾胃功能甚低等症,内寒内虚严重,而发热不是高热,类似于阳脱之证,不能以寒凉泻火为主,而应是温敛引火为主。2、阳气大泄,发高热,出现高热神昏,或热极生风等证,此是重证。比如热极生风证,一边发高,一边却可能伴有冷战、胃口下降等,虽可以泻火解热为主,但也要适当加以温护脾肾之味。
以上以震卦辨证的探讨,只是略为论述,略为举例,旨在抛砖引玉,期待精妙之论。
对其它卦的辨证,以后有时间再续。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10月25日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吴越心愿:提炼中医理论,完善经方体系!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愿中医弘扬世界,广济众生!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阳主阴从”高效养生法》等自助中医普及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