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掌握语文,即掌握世界。”这句话深含哲理。随着孩子们年级的逐步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成了许多学生丢分的“重灾区”。如何在阅读理解部分获取高分,已成为众多学子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也让老师和家长感到焦虑。今天,宝藏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关键公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素,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颗,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

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以xx 的特点(情状)

(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

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 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 拟人化(或赋予人 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

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出现,其作用通常为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

现,其作用通常为 “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

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 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

(或引用诗向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 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 和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 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道,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

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指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 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

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 的特点,突出人物XX 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种XX 的气氛,表达一种XX 的思想感情

7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

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

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10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

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11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12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

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13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

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14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人深、由表入里、由现象

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

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15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6

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向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XX地描写了⋯

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

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相如生,逼真)

3.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群手法,描写了⋯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赋有形象感。

4.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群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

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6.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

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7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

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8

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1 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2 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领了⋯⋯表现了。

3 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4 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5 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达了⋯…阐明了……

19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1 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2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3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4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20

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3 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可使人物具有活力,相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

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21

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

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 ⋯⋯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22

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3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23

读图题

公式:

1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面面的主题词或

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2 给漫面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3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

要点来写(写成1、2、3)

4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5 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 联想到 B,A、B 具有共性。

24

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 的结论。

2 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3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 来表达

4 提出你的看法。

25

概括题

公式:

1、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2、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

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 点”

3、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

动作,再用 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26

名著阅读

公式:

①要能写出 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5 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

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要具体写明 1、2、3点。

27

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 的位置,写信人

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3 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28

诗文佳句欣赏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 “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运用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欣赏,见前面修辞格。3 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欣赏,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

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29

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3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 来说明特点。

30

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 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 ……描写了(或刻画了)⋯⋯

3 ⋯⋯意思是⋯

31

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32

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 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33

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34

记叙线索

公式:(1) 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 为线素;

2、以“事”;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

(2) 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35

称谓变化

公式:

1 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 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 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如果你对更多宝藏分享感兴趣,欢迎关注本公众号,获取更多实用信息。

看完敬请关注@全宝藏

第一时间收看更多实用宝藏

更多下载方式

▲点击关注进入▲

更多惊喜请发送消息“语文、英语、作文、古诗词”等等

have a nice day

免责声明:资源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学习,切勿商业传播。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手机中彻底删除本文所涉及内容/软件。下载及使用内容/软件,说明您已同意上述条款。以上资源仅作为学习交流,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责,如原作者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