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成为了文化的桥梁。每个国家的名字在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那么,为什么“Greece”这个国家在中文中被翻译成“希腊”,而不是听起来更直接的“格里斯”呢?

网友:好比当年日本把中国叫作某那,你听了是不是莫名的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语中末尾单s很少发音,Paris(法语)就念“巴黎”。古英语和德语词尾的 -e 发音,西葡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词尾的 -e 也发音,参考 latte mate große,所以 Rome没大问题法语里巴黎也写成Paris啊,不确定最开始建城的时候取名是不是参考了特洛伊里的Pari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语“让”,西班牙语“胡安”。在东欧斯拉夫语系的国家,街道上可能会看到一个雕像,当地人叫“格奥尔基”。
其实这个人如果在西欧,我们一般翻译成“圣乔治”。
格奥尔基,Geor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人类我"这大概是古代中国人对其他国家最高的评价了。古人还是非常骄傲的。形容的是罗马,当时称大秦,说“高大平正,有类中国”我觉得你说的是罗马,因为中国这种大国思想的产生肯定是统一王朝,而秦汉的时候希腊已经是罗马的版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也会发现 Ἑλλάς (Hellas), 这个才是希腊。中国出于对各个国家的尊重,会直接音译其国家在他们自己语言的国名。而不是通过英文再转译一次。很多时候英文中文不一定指同一个东西。比如德国,中文翻译德意志,是国名。英文翻译Germany是指日耳曼人的土地。压根不是一个东西。我就很不喜欢部分繁体区外文统一按英文发音来音译的习惯,很赞成我国按所属地的母语发音来音译。比如部分繁体区把“奥斯曼”译成“鄂图曼”,“德赫亚”译成“迪基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那个说一大堆也没说重点,爱琴海东岸是希腊人的爱奥尼亚(Ionia)支系,希腊化时代的东方民族经常用这指代所有希腊人,一音译就变成Yunan了,大宛这地名都是这么来的。我辞职之前在银行上班,有希腊留学生来换汇,国籍一栏他填的“Hellas”,当时天真的我坚持让他改成Greece,他一脸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改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问别人从哪个国家来的,很多国家的英语名字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还有点抱怨为啥国内地理课不直接教我们英语名字,减少沟通成本,现在意识到很多中文翻译才是更接近别人母语的发音的(也许很多也不是,直接按英语翻译成中文就成四不像的二次翻译了),这样反倒显得尊重些,世界有灿烂的多种语言,不只有英语的。也没有很名从主人,只不过是希腊这个例子赶上从主人了。你说名从主人,芬兰瑞典挪威爱沙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都要一脸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腊建国时本来是想自称罗马的吧... 只是没拿到君士坦丁堡, 各国又都反对, 只好退而求其次, 用希腊当国名了。日本人是觉得我们不配用中国这个词,因为中国在华夏体系中是天子所居,是天下之主文明中心,天然的比国家高一个层级,他们想的是如果中原强大就暂居这个体系,倭国也就倭国,承认宗藩关系,反正关起门来你也管不到。如果中原力有未逮,那就各玩各的,啥日出之国天子致日落之国天子,两华并存,你是你的天下之主我是我,如果中原衰弱那就以夷变夏,把中国变成地理名词,从而窃取华夏正统,而我们恰好赶上第三个时期,事实上我们这些小弟都不怎么老实,越南虽然是藩属,但私下以小中华自居,迫使周边国家朝贡,琉球也干过两边朝贡骑墙的把戏。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感谢一路有你们的陪伴。